節後第一個娛樂新聞,竟然不是各家搶頭花,而是非常復雜且沈重的,趙露思的病情。
她的長文裏公布自己作為抑郁癥患者,多次出現了嚴重的軀體性癥狀:
而根據最新發的康復訓練視訊和照片,可以看到趙露思患病後努力學走路的樣子,她費勁的挪著小步子,像小嬰兒或者老年癡呆的患者一樣,無法把控平衡,搖搖晃晃學走路,腿不聽使喚時,還用手扶著。但手腳其實都不受控制,她在合照的時候想拍出好看的照片,手卻不受控制擺出了奇怪的形狀,而且不僅身形暴瘦成這樣,好友用筷子吃飯,趙露思只能用勺子,因為手不靈便,她只能很別扭的握著,甚至連吞咽都變得困難。
抑郁癥真的軀體化癥狀真的那麽嚴重嗎?
抑郁癥,的確會影響人的生理機能。
人的生理和精神本就是一體兩面的共生體,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情緒本身就受到激素的作用影響,不同的激素水平變化可以影響大腦的功能和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從而間接影響情緒狀態,例如,甲狀腺激素水平異常時,可能會導致情緒波動、煩躁、焦慮或抑郁等情緒問題,因此,當我們情緒出現不對勁的時候,可能也預示著我們的內分泌系統出現了問題,尤其是掌控一切的大腦皮層出現了異樣,而這種異樣又會蔓延開影響我們身體器官的方方面面。
抑郁癥作為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持續的悲傷情緒和對生活失去興趣。這種病不僅影響患者的心情,還會影響到他們的思維和身體健康。
抑郁癥通常會有一段時間特別嚴重,這段時間叫做發作期。在這個階段,患者會感到非常難過、無力、思維遲緩,甚至可能出現身體上的不適。
這叫做抑郁癥患者的軀體癥狀,且非常多樣,可以涉及機體的各個器官和系統。舉例來說:
而且,抑郁癥的軀體化癥狀並不少見,根據一項在西班牙1150名就診於初級衛生保健部門的抑郁癥患者進行的全國性的流行病學調查, 發現93%患者有至少一項與抑郁相關的軀體化癥狀,而45%患者有4~9項軀體癥狀。一項在東亞多國(包括中國)精神科抑郁癥患者的調查也發現,軀體化癥狀是抑郁癥患者常見的臨床主訴,半數以上的患者都具有軀體化癥狀。
抑郁癥導致的軀體化癥狀,一般情況下是心因性的,很多器官並沒有器質性的病變,通常不能透過病理檢查直接發現其成因,而且會造成一個惡性循壞,身體的慢性疼痛本身也會促進人的抑郁。
對於一些嚴重的抑郁癥患者來說,除了上述癥狀外,還可能會有其他更加嚴重的表現,比如強烈的自殺念頭或者嘗試自殺。這是因為抑郁癥讓他們感到極度絕望,看不到任何希望或出路。
自殺是抑郁癥最令人擔憂的後果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 每10萬人中就有大約10.7人會選擇自殺;而對於患有抑郁癥的人來說,這個比例要高出許多倍——幾乎是普通人群的十倍左右! 這意味著超過五分之一的抑郁癥患者最終可能會選擇透過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此外,還有一部份抑郁癥患者雖然沒有成功實施自殺行為,但他們曾經有過自殺的想法(即「自殺意念」),並且這些想法往往伴隨著實際行動的風險。因此,當一個人表達出想要結束自己生命的意向時,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訊號,需要立即給予關註和支持。
那麽話說回來,哪些因素人群容易患抑郁癥呢?
抑郁癥可能影響不同性別、年齡、社會經濟地位、人格特征、社會環境、軀體因素、精神活性物質及藥物使用情況的人群。
具體來說,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癥,這可能與激素水平、心理社會應激以及應對模式的差異有關。 女性患者情感豐富、情緒不穩定、渴求理解的欲望會更甚,這可能會導致其抑郁癥狀加重、自殺行為風險增加。此外,女性重度抑郁癥患者雌激素分泌紊亂會導致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功能失調、情緒和認知障礙風險增加,這種生理變化可能促使自殺意念的形成並加劇抑郁癥狀的嚴重程度,在全球範圍內,抑郁癥的女性患者相較於男性患者,其患病率顯著更高,並且女性的自殺率比男性高出25%。
有一項對中部地區城市女性居民的調查顯示,合肥市女性居民抑郁癥狀檢出率為34.8%,這與同期研究結果相似。例如,兩項新冠疫情流行期間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湖北省和香港地區的女性居民抑郁癥狀患病率分別為29.9%和38.4%。
總體上中國女性居民抑郁癥狀檢出率較高, 具體來說,未婚、受教育程度高、手機使用習慣、自覺工作壓力、自評健康狀況差是女性抑郁癥狀的危險因素,運動、閱讀和社會支持獲得情況是抑郁癥狀的保護因素。
對患抑郁癥的重要性排序依次為:社會支持獲得情況(100.0%)、自評睡眠狀況(88.8%)、自覺工作壓力(72.4%)、自評健康狀況(59.0%)、婚姻狀況(41.8%)、手機使用情況(38.5%)、運動習慣(35.9%)、受教育程度(30.9%)和閱讀習慣(26.7%)。
不過,具體分析來看,從正態化重要性出發,手機使用習慣和運動習慣其實相差無幾,可能是因為現代人都不可避免的存在長時間使用手機的情況,但細究下來,還是有一些差異: 每日使用手機時間超2小時的女性居民患抑郁癥狀的風險較高。
在手機使用習慣方面,女性在社交媒體等套用中花費的時間是最多的。研究發現,社交媒體可能導致抑郁,並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響。根據社會網路和社會支持的因果模型,過度依賴網路交流會增加人們在現實交流中的緊張感與負擔,長此以往容易觸發抑郁情緒。
此外,每周運動或閱讀次數越多的女性居民患抑郁癥狀的風險越低。這可能是由於適當的運動促進了體內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而單胺類傳導物質功能的提高能有效預防抑郁癥狀的出現。
總之,多運動多讀書,少刷社交軟體,多找具體的社會支持(容易獲得他人稱贊而非比較/批評的生活環境等)都能獲得一定的保護力量,免受抑郁。
新的一年,希望所有人都能快快樂樂的,遠離病痛!
參考文獻:
[1]孟捷,孫劍濤,嚴靜,等.合肥市女性居民抑郁癥狀流行現狀及其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社會醫學雜誌,2024,41(06):72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