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到了。
明星患抑郁癥很正常。
很多人覺得有錢有名就不會患抑郁癥,這屬於典型的錯誤歸因,因為沒有某種條件,所以總覺得只要有了這個條件,人生就一定無憂無慮,不會得心理疾病。
但這是不可能的。
苦難平等的青睞每一個人,財富和名聲、愛人和家庭都無法一勞永逸地驅逐它們。
另一方面,明星作為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多多少少都有點自戀,到沒到NPD程度很難說,但肯定有點NPD的癥狀。
(註:NPD又稱自戀型人格障礙,其中跟明星有關的癥狀可能包括 —— 過度關註自己的外貌、經常關註自己而非他人、需要不斷被贊揚和關註、缺乏長久的人際關系等)
一、癥狀分析
從她發的長文來看,表達七零八落的,可見癥狀已經很重了,而且很有可能不止抑郁癥了。
給大家科普一下,精神類疾病的發展是有個過程的。雖然目前業界並沒有給出涇渭分明的嚴格界限(就是不像大家打遊戲那樣一關完了接一關),但通常認為是這樣的:
第一等級——精神官能症。
「精神官能症」並非我們常說的「神經病」,而是一種「精神障礙」。其中,「喜歡訴苦」是精神官能症患者突出而普遍的表現之一。
精神官能症涉及某種「心理沖突」,患者總是感到不能控制某種應該被控制的心理活動(例如感到不應該焦慮,卻忍不住焦慮)。通常下列評估中,分數達到6分就可以確診為精神官能症 [1] :
①病程。不到3個月記1分,3個月到1年記2分,1年以上記3分。
②精神痛苦的程度。可以自己擺脫痛苦記1分,需要別人幫助或者改變處境才能擺脫痛苦記2分,完全無法擺脫(他人開導無效、娛樂或休養也無法緩解)記3分。
③社會功能。工作、學習及人際交往輕微被妨礙,記1分。不得不減輕工作或改變工作,不得不避免一些社交場合,工作學習的效率和人際交往的順暢程度明顯下降,記2分。完全不能工作或學習(必須請假或辭職),完全避免某些型別的社會交往,記3分。
如果總分為3分及以下,則不能診斷為精神官能症。4-5分為可疑病例,需進一步觀察。6分及以上可確診精神官能症。
精神官能症患者是抑郁癥、焦慮癥的「預備軍」,但也有人可以一輩子保持在精神官能症的狀態,而不進一步發展。
第二等級——抑郁癥/焦慮癥
這一等級的疾病是新聞中最常見的,因為它已經到了病理的程度,必須由藥物控制,靠自身的力量很難扭轉了。
患者的大腦出現了病理性的改變,某些「積極」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去甲基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分泌不足,因此抗抑郁藥的一個解決途徑,就是讓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在大腦裏多「待」一會兒,不要很快被吸收回去。抗抑郁癥的藥也因此經常被稱為「xx再攝取抑制劑」。
之所以抑郁癥和焦慮癥常被提及,是因為到了這個階段,患者終於「壓」不住了,TA感到痛苦難以忍受,還出現了諸如趙露思所說的軀體化癥狀,因此患者將不得不就醫。
其實,理論上來說,在出現精神官能症的癥狀(內心的沖突,超過3個月時長的精神痛苦)以後,人就應該趕緊去看心理咨詢師,將自己的包袱逐漸減輕乃至完全卸掉。
但中國普遍視精神疾病為恥,覺得看心理咨詢師就是承認自己有問題,承認自己軟弱無能,所以中國的抑郁癥就診率在 2022年調查發現僅有9.5% [2] ,也就是十個人中有九個都不去就診,這導致精神類疾病進一步被「拖」成精神病。
第三等級——精神病
這裏的「精神病」是個統稱,主要指患者的主觀出現了和客觀世界不一樣的情景——如精神分裂、幻聽、幻覺、幻視、人格解體等。
「精神類疾病」和「精神病」是不同的,雖然聽起來像,但後者要嚴重得多。
混合了「抑郁癥」和「焦慮癥」兩大「殺器」的「躁郁癥」,往往也會被歸為「精神病」類,因為它的病情其實比單純的抑郁癥和焦慮癥都要嚴重,屬於是1+1>2那種。
在這一等級,患者有可能做出傷害他人而不自知的舉動,因此對社會具有了破壞力。通常到了這個階段,去看精神科醫生,很有可能被建議住院。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明星得的其實是躁郁癥,而非簡單的抑郁癥,至少趙露思這個情況,我感覺就有點躁郁的影子在裏面了。
阿嘉莎在【破鏡謀殺案】中就描寫了一個魅力十足的女明星,她在「躁」的狀態無比迷人、有吸引人、活力四射,而在「郁」的階段則相反,就像被抽去了靈魂的布娃娃一樣,絕望,無精打采,作為女明星,自然不會讓別人見到這一面。
阿婆也因此憐惜地寫道,「確實,他們(明星們)有些自戀,但他們自始至終都需要安慰,不斷地需要鼓勵。」
我記得一本講精神病院的書中也寫道,有一位躁郁癥男性病患,不發病時看起來溫文爾雅,當他「躁」的時候,激情地演奏起大提琴,魅力四射,征服了好幾個護士,她們成為他的迷妹甚至愛上了他;而當他「郁」的時候,他卻想用琴弦自殺,允許他彈奏大提琴的護士也因此受到責罵。
就是這麽極端。
躁郁癥患者,一天之內的心情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可以從極樂到極痛苦,也可以從極痛苦到極樂,甚至可以來回往復。因此,他們的自我被撕扯得六親不認,連自己都不想再「修補」破破爛爛的自己。
躁郁癥非常難搞。因為精神類藥物通常分兩類,「抑制亢奮」和「啟用亢奮」,抑制的對付焦慮狂躁的,啟用的對付抑郁絕望的。但由於躁郁癥患者既躁又郁,精神類藥物起效又要花好幾天(通常是兩個禮拜左右),所以,壓根就做不到像方向盤一樣及時調控,這使得醫生開藥非常困難。
通常躁郁癥都是建議住院,好讓醫生護士時刻觀察、及時調整治療手段的。必要時,可能得用手推的方式給藥,加快藥物吸收和起效的速度。
二、我們該怎麽辦
既然連明星都逃脫不了精神類疾病的陰影,無法保持長期高昂心理咨詢、住院會覺得開銷太大(當然有的單位可以報銷)的普通人,又該怎麽應對這個充滿壓力和焦慮的世界?
調整心態那些話我就不說了,我想說的是,透過這則新聞我們可以知道,無論你多成功、多有名氣、有多少人愛你,和自己相處始終都是一件很難的事。
所以,當遇到什麽挫折和困難時,學會停下來幾分鐘,給自己充足品味、消化情緒的時間(【 情緒只有在被充分感受過,才會消失 】,轉移註意力或者強行將它按下去,都只會讓它進入潛意識,因而影響每天的睡眠,還會做噩夢),讓自己好好安慰一下自己。
這些小小的停頓非常有必要。
它能避免平日的挫折積壓成情緒,情緒又積壓成病。
很多人一輩子穩妥保守,不願負債,卻不知自己在情緒上,「負」了多少「債」。
這些情緒是會疊加的。幼年、早期未被解決的事件及未被感受和消化掉的情緒,在碰上類似的事件後,會新仇加舊恨的一起湧上來,造成你「情緒負債」的不斷增加。
因此,及時處理「負債」非常有必要。
就我們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的執業原則來看,其實真正心理咨詢師能應對的,是抑郁癥以前——也就是心理只是「不健康」而非「異常」的狀態。
在這個階段,解決問題起來相對容易,靠「談話」和一些心理咨詢的技巧就可以解決。
而更多人做的卻是,將問題拖到第二階段——不得不看病吃藥了,才跑去找心理咨詢師。
一來這時的治療必須藥物和心理咨詢師結合,費用加倍,二來心理咨詢師在這時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因為患者往往會深深地沈溺在自己的情緒裏,而聽不到心理咨詢師在說什麽。
這時看心理咨詢師,「療效」非常有限。而且,這時要吃藥,藥物的副作用又會導致認知降低、註意力下降、困倦等新的問題,這對於某些知識密集型人群來說,又會造成新一輪的打擊,在斬除某一「害」的時候又增添了新的「害」。因為大腦活性下降,這時做心理咨詢,溝通和學習的效果也會打折扣。(是的,看心理咨詢師其實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需要保持專註和清醒的)
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在精神類疾病的領域,真是一條血的教訓。
因為當你到了第二階段,大腦的永久損傷基本上就不可逆了,而且精神類疾病也很難根治,基本上好了還會復發,好了還會復發……
古時有人問扁鵲為何醫術這麽高明,他說,我不高明,我的二哥在病癥剛顯示出來時就將病人治好了,他更高明;而我的大哥,在疾病都還沒體現,只是有了苗頭的時候,就幫病人調理好了,他才是最高明的。
活著不易,我們要盡量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早治),而不要拖到晚期,才想起來應該珍惜自己。
三、去哪裏檢測
除了前面提到的精神官能症的評估,我給大家提供一個官方、免費的心理測評地址。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公眾號下屬欄目,有心理援助的計畫,裏面有心理測評,大家沒事可以做一下測試。
你也可以去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現場做心理測評,但是真的很貴,一項就要大幾十,給你安排幾項就是幾百了,而且因為醫院常年人爆滿(都擴建新大樓了),所以不要指望有什麽好的服務和態度,在醫院開開藥得了。
在心理問題還不嚴重的時候,多看看心理學方面的書,或者看看我的回答,都能起到一定心理按摩的作用。但在達到第二階段以後,寶子們就不要拖了,不管醫院態度好不好,都要去就醫了。
參考
- ^ 【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中國心理衛生協會
- ^ 【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