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抓住「氫」機遇,川渝攜手推動氫能「規模化」

2024-12-29心靈

東方氫能德陽示範基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淡忠奎 攝

氫能產業地位不斷上升。

今年初,新型儲能與氫能作為銜接新能源和傳統能源的紐帶,首次被寫入2024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11月透過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 提出,國家積極有序推進氫能開發利用,促進氫能產業高品質發展。

這也使得各地在能源轉型中頻頻押註氫能。「目前來看,整個成渝之間的氫能產業已經形成全產業鏈發展布局的模式,不論前端氫燃料、電解水製氫的企業,還是中遊儲運的企業,以及整個加氫站的裝置等都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12月2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川渝主串流媒體采訪團實地探訪東方電氣(成都)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氫能」)德陽示範基地,東方氫能產業與市場開發部副部長曹智會表示,成渝兩地已經聚集氫氣儲運上中下遊200多戶企業及科研院所,累計投入營運的氫燃料電池汽車1000余輛,建成加氫站近20座,互聯互通的成渝氫走廊已初見雛形。

從2021年「氫走廊」計畫啟動以來,川渝兩地持續整合氫能產業發展資源優勢,推動打造互聯互通的氫能經濟網路取得明顯成效。不過從全國來看,氫能產業化仍然面臨規模化不足與成本居高不下等制約,川渝地區在「氫走廊」牽引下能否率先破局?

搶抓「氫」機遇,共建氫能經濟網路

「我們想用綠色的氫逐漸地參與到交通、化工、冶金、水泥等行業,這些以前使用碳、要造成碳排放的過程逐漸地用氫去替代,我們的排放物就是水。而這個氫又來源於我們可再生能源的綠色發電,尤其是波動的、不能上網的可再生能源,把它用掉,變廢為寶。」東方氫能制儲研發部副部長孫浩然說,這是氫能發展的願景。

根據賽迪研究院釋出的【綠色氫能產業發展白皮書】提出,到2025年,中國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將超過10萬輛,加氫站保有量將超過1千座,綠氫產能將接近100萬噸,氫能產業規模將達到萬億元。預計2024年中國的綠氫建成產能將實作三倍增長,目前在建的可再生能源制氫計畫約有80個,產能約84.7萬噸/年,建設速度明顯加快。

這也反映出氫能產業發展的成熟度在逐步上升。如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都已經出台推動氫能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成渝兩地也連續簽訂【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氫走廊戰略合作協定】,出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產業高品質協同發展實施方案】等,持續共建「成渝氫走廊」,建設立足川渝、放射線西部的氫能產業高地。

在曹智會看來,所謂「氫走廊」可以理解為成渝之間一條以氫為主題互聯互通的產業帶、示範帶,串聯起一些兩地間的產業鏈,並形成互動。不僅僅成渝兩地,沿線的城市和節點城市也在布局一些氫能計畫,德陽是成渝氫走廊的起點,覆蓋成都都市圈,同時又串聯起了自貢等節點城市,從而形成產業鏈示範帶。

東方氫能德陽示範基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淡忠奎 攝

據介紹,川渝兩地以成都-內江-重慶為主軸,以德陽、自貢、內江、宜賓等沿線城市為節點,圍繞氫能產業研發、制造、套用領域,建立成渝地區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協同發展合作機制,共出台產業相關政策30余項,形成了以產業規劃為引領、安全保障和財政支持政策等為支撐的產業政策體系。

這也成為川渝聯合打造氫能產業發展高地的重要推動力。以成都、重慶為核心打造技術研發中心和示範套用中心,構建以綠氫為主的氫能基礎設施網路,建立以中遠途、中重型商用車為引領的示範套用場景,一條「雙城引領、沿線放射線、差異定位、協同發展」的成渝氫經濟帶正在加速成型。

比如,目前成渝兩地累計投入營運氫燃料電池汽車1000余輛,建成加氫站20余座,氫能汽車已經在兩地高速上隨處可見。

升級「氫走廊」,川渝攜手推動氫能「規模化」

「目前整個川渝地區氫能產業發展已經形成全產業鏈布局的模式,不論前端氫燃料、電解水製氫產業,還是中遊的氫儲運產業,以及整個加氫站的裝置裝備,包括後續的氫燃料電池套用的產業都已經相對完整,還是比較有技術代表性的一個產業布局。」曹智會認為,這是川渝兩地聯合發展氫能產業的特殊優勢。

在各地氫產業競逐中,川渝不僅有套用場景優勢,更有著完善的產業鏈基礎。這集中體現為氫能企業的聚集,比如東方氫能、四川華能、中國汽研、中材科技、重汽王牌等企業覆蓋「制-儲-運-加-用」全鏈條。

「以東方電氣為例,從2010年開始就進行氫燃料電池的研發,2018年的時候開始做整個氫能產業鏈上遊、中遊的產業化推進,從前端的制氫,到中遊的加氫,再到後端的套用,都有產業化布局。」曹智會說。

這些代表性企業是川渝兩地構建氫能經濟網路的重要支撐。今年8月,重慶的中國汽研與成都的東方氫能在國家氫能動力品質檢測檢驗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共同揭牌氫能動力實驗室,將進一步為川渝氫能產業發展賦能。

東方氫能德陽示範基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淡忠奎 攝

「重慶和成都的車企還是有很多互通有無的,比如慶鈴汽車、博士氫動力是重慶的,四川也有東方電氣、成都客車等企業。」國家氫能動力品質檢驗檢測中心(重慶)副主任,正高級工程師許向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成渝「氫走廊」也特別適合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示範營運,「兩地距離大概300公裏,加一次氫就可以跑完成,特別適合這種中途的物流運輸」。

在他看來,如果將2020年視為氫能元年,那麽至今已經過去了四年,但行業的發展並未達到業內的預期,「我們一開始預計2025年氫能乘用車對外銷售價格應該在30萬元到35萬元,但現在可能還是需要50萬以上。」

一方面采購成本高,另一方面使用成本也居高不下,成為制約氫能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許向國認為,盡管如此,仍然堅定看好氫能板塊,氫能的套用可以先從汽車領域切入,但套用領域非常廣泛,「從長遠來說,只要有風、光、水就會有電,就可以有氫氣,而化石能源如果沒有就是沒有」。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的問題,加氫站的問題,以及安全的問題。」在許向國看來,現階段氫能還是小批次的生產,各環節成本都很高,接下來的關鍵是要擴大套用場景,從而帶動成本的降低。

實際上,攜手推動氫能走向規模化也正在成為成渝重點發力方向。今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省進一步推動氫能全產業鏈發展及推廣套用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力爭到2027年,四川省氫能產業綜合實力和套用規模進入全國第一梯隊,其中包括持續推動「成渝氫走廊」提質擴容,分批打造「川藏線」「成德眉資都市圈」「攀西雅成」「成德綿廣」「成資自瀘」「成遂南達」等綠色氫路。

重慶也在【重慶市未來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4—2027年)】中將氫能核能及新型儲能列為六大高成長未來產業之一,支持研究光解水製氫、生物制氫等先進制氫技術,積極推進氫能源船舶、汽車、單車等交通裝備發展。

這也傳遞出,接下來成都、重慶雙核正謀求在氫能核心技術及套用場景上更大的突破,而「成渝氫走廊」也正在迎來新一輪升級,雙核將釋放出更為強勁的「脈動」,給成渝雙城經濟圈融合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