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王亞靜
編輯 | 蛋總
美編 | 李雨霏
稽核 | 頌文
在京能熱力2024年中期財報披露不到一個月後,股東陳秀明的減持計劃終於結束。
9月25日,京能熱力釋出公告稱,在8月2日至9日,陳秀明減持515.95萬股股票,套現超4000萬元。本次減持完畢後,陳秀明的持股比例僅剩3.4199%,低於5%。這也意味著,作為京能熱力(原稱:華通熱力)設立時的發起人之一,陳秀明在公司的影響力在逐漸減弱。
然而,京能集團這個股東在京能熱力的影響力卻越來越大。
在2017年沖刺IPO時,京能熱力的名字還是「華通熱力」,是北京最大的民營科技型供熱企業之一。2022年,國資京能集團透過股權收購、認購股票等方式入主華通熱力,次年華通熱力更名為京能熱力。
「賣身」國資之後,京能熱力也期待在市場大展拳腳。今年5月,京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姜帆明確提及要快速擴大企業規模,不斷擴大集團熱力板塊業務規模。
但實際上,京能熱力長期困於華北,營收連續多年在10億元上下波動,難有突破。那麽,已經喊出擴張口號的京能熱力,究竟何時才能走出華北,突破瓶頸期?
1、規模增長陷入疲態,困於華北
京能熱力的歷史應該追溯至2002年。
當年10月,公司前身華通有限由趙一波、張瑩、李萍、孫福童四人共同成立,經歷數輪股權轉讓、增資之後,在2014年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時股東數量增加到38位元,趙一波、陳秀明、中山通用投資等都是持股超5%的股東。
這時,公司的名稱是華通熱力,是一家民營企業,趙一波是實際控制人。但在上市之後,華通熱力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
2022年,趙一波將其持有的公司7%股份以9.68元/股的價格協定轉讓給國資京能集團,與此同時,趙一波將其所持剩余的21.24%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委托給京能集團行使。因此,京能集團擁有公司28.24%的表決權。
同在2022年,華通熱力計劃向京能集團定向發行股票;2023年上半年,華通熱力更名為京能熱力;2023年年底,完成向京能集團發行A股股票6084萬股。
發行完成後,京能集團直接持股比例由7%上升至28.46%,成為第一大股東,京能熱力也「搖身一變」成為國企。
作為一家熱力供應企業,京能熱力主要向終端使用者提供供暖服務,同時向部份使用者提供生活熱水,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京能集團對其也寄予厚望。
今年5月,京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姜帆帶隊赴京能熱力調研並召開座談會。在會上,他明確提出發展是第一要務,要搶抓市場,持續開拓大計畫、特色計畫和協同計畫,快速擴大企業規模,夯實基礎,不斷擴大集團熱力板塊業務規模。
但從上半年成績單來看,京能熱力的規模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出現了下滑。
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京能熱力實作營業收入6.63億元,同比下滑0.49%。這是近5年來,京能熱力的中期營收首次出現下滑。好在,其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了11.46%,達到1.15億元。
(圖 / 京能熱力財報)
實際上,近幾年來京能熱力營收一直處於增速平緩的狀態。2019年至2023年,京能熱力的營收在10億元上下波動,增速保持在6%以下。
(圖 / Wind(單位:億元))
對於京能熱力的營收增長問題,機構也多有關註。
在近期接受調研時,機構多次問及公司如何擴大規模的相關問題。對此,公司給出的回應是,繼續堅持內生與外延並重的發展戰略,在繼續做大做強業務核心區域市場,提高公司北方區域供熱市場占比的同時,尋求更多優質的標的計畫,積極拓展其他地區市場。
但事實上,京能熱力始終困於華北。
「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註意到,在2022年時,京能熱力布局了華北、東北兩個地區,雖然東北地區僅貢獻了0.33%營業收入,但也將布局拓展到了華北之外的其他區域。到了2023年時,東北區域已經被砍掉,僅剩華北區域的布局。
(圖 / 京能熱力財報)
在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布局仍然只有華北區域。其實這個範圍應該更小,京能熱力2024年7月在回應機構時明確,公司主要經營地為北京市和河北遷西。
在6月份時,就有機構投資者在調研時質疑,公司多次提到將繼續堅持內生與外延並重的發展戰略,但自從京能集團控股以來遲遲沒有實質的進展,是什麽原因導致一直沒有結果?
2、左手擴張、右手融資
其實,京能熱力並沒有停下擴張的腳步。
8月22日,京能釋出公告稱,擬以控股子公司京能未來為投資主體,進行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三期綜合能源計畫(一期)(以下簡稱:中關村計畫)的投資、建設和營運管理,為北京市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三期提供供熱、供冷及其他綜合能源服務,預計建設投資2.76億元(含土地購置費用)。
同時,以京能未來公司為實施主體,擬以約2813萬元購買位於北京市昌平區未來科學城西區生命谷範圍內約1.0公頃的供熱用地使用權,作為投資計畫建設用地。
(圖 / 京能熱力公告)
不僅如此,今年9月,京能熱力管理層在接待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將繼續深耕北京市場、擴大京內供熱面積的同時,重點開拓京外供熱市場,擇優開拓經濟發達地區有較好市場效益的供熱(冷)及綜合能源計畫。
擴張意味著需要大量的資金,而京能熱力的資金並不算十分充裕。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京能熱力的貨幣資金為4.11億元、短期借款3億元。若為短期借款留足償還資金,留給京能熱力周轉的資金並不算多。
(圖 / 京能熱力財報)
更重要的是,公司的經營現金流還處在「失血」狀態。2024年上半年,京能熱力的經營現金流凈額為-3.51億元,同比大跌124.15%。
於是,在擴張的同時,京能熱力也在加碼融資。
在宣布計劃投資中關村計畫的6天後(即8月28日),京能熱力表示,為滿足公司經營發展資金需求,拓寬融資渠道,最佳化融資結構,公司擬以所持有的應收采暖費債權作為基礎資產,註冊發行定向資產支持(商業)票據,發行規模為2億元。
早在4月時,京能熱力就曾宣布,為滿足公司及子公司生產經營和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最佳化資產負債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公司及子公司(不包括授權期內新設納入合並報表範圍的各級控股子公司)擬向銀行等機構申請綜合授信業務,授信額度合計不超過51億元。
在頻頻融資之後,京能熱力是否擔憂債務走高所帶來的隱患?未來是否擔憂資金鏈的安全?對此,「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試圖向京能熱力方面進行了解,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回復。
3、股價1年近乎腰斬,老股東輪番減持
京能熱力早早就開始接觸資本市場。2015年、2017年,公司兩次遞表,終於在2017年登陸深交所。
初入資本市場,京能熱力就迎來了高光時刻。上市首日,京能熱力大漲44%;上市第一個月時間裏,京能熱力收獲超10個漲停板。
不過,這種巔峰時刻並沒有持續太久,在2017年10月出現盤中最高值24.84元/股之後,京能熱力的股價開始震蕩下行。在京能集團入股之後的2023年7月,京能熱力的股價出現了一個小高峰——18.03元/股。
一年多時間過去了,京能熱力的股價已經不足10元/股。截至2024年9月27日收盤,京能熱力股價報收9.24元/股,較去年的18.03元/股下滑48.75%,幾近腰斬。
在公司股價「跌跌不休」之際,不少股東輪番下場減持。
9月25日,京能熱力釋出公告顯示,8月2日至9日,公司發起人之一、原持股超5%的股東陳秀明三次減持公司股票,合計減持515.95萬股,累計套現超4000萬元。
(圖 / 京能熱力公告)
在此之前,公司原實控人趙一波的減持剛剛結束。數據顯示,5月22日至8月8日,趙一波數次減持公司股票,累計減持200.41萬股,套現超1800萬元。
(圖 / 京能熱力公告)
不僅如此,趙一波還在質押公司股票。8月30日,京能熱力披露,趙一波向廈門國際銀行北京分行質押200萬股股票。
本次質押後,趙一波累計質押3398.33萬股公司股票,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82.75%。
(圖 / 京能熱力公告)
「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註意到,陳秀明、趙一波之外,公司還有其他發起人也在減持公司股票。
例如,2023年7月7日至8月21日,中山通用投資透過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公司股票超20次。今年6月,中山通用投資表示計劃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63.64萬股,不過最終並未減持。
(圖 / 京能熱力公告)
另外,2023年6月12日至8月10日,陳秀明的兄弟陳秀清三次減持公司股票,累計減持2.7萬股,套現33.74萬元。據悉,在2014年華通有限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華通熱力時,陳秀清已經是股東之一。
(圖 / 京能熱力公告)
在京能集團入主之後,公司的老股東們為何連連減持?未來,這些股東是否會徹底結束京能熱力?對此,「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試圖向京能熱力方面進行了解,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回復。
在京能集團的掌控下,京能熱力未來將如何演變,「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將持續保持關註。
*註: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