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 9月27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越山跨海興產業——廣西與東協開放合作結碩果】的報道。
越山,邊境口岸物流繁忙;跨海,北部灣海面巨輪乘風破浪……位於祖國南疆的廣西與東協國家陸海相連,是中國與東協國家交流合作的前沿和重要視窗。近年來,廣西充分發揮獨特區位優勢,與東協在多領域的緊密合作不斷收獲碩果,持續推動互利共贏,從「硬聯通」「軟聯通」「心相通」等多維度為區域經貿合作、人文交流註入強勁動力。
暢物流 開放更添動力
北部灣畔,巨輪不時靠岸停泊。在欽州港碼頭,巨型橋吊在自動化技術控制下精準裝卸貨物。不遠處,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汽笛陣陣。在這裏,各式各樣的貨物南來北往、出山入海。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北部灣港貨櫃吞吐量完成581.7萬標箱,同比增長16%;貨物吞吐量完成2.97億噸,同比增長4.4%。
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張誌文介紹,近年來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樞紐功能持續提升,目前已具備20萬噸級貨櫃船舶通航和靠泊能力,實作30萬噸級油輪滿載靠泊,綜合吞吐能力超3.5億噸,貨櫃航線達76條,實作東協國家主要港口全覆蓋。
在距欽州港兩百余公裏外的中越邊境友誼關口岸,滿載著來自東協國家的特色水果、農副產品與中國的電子配件、大型裝置等貨品的車輛在此川流不息,實作了「雙向奔赴」。
據了解,友誼關邊檢站實行高峰期錯峰通關、延時通關等措施,根據候檢車輛情況動態調整通道型別。友誼關海關監管一科科長黃菲菲說,友誼關口岸邊檢還運用快捷通關系統,融合運用了生物資訊辨識、數據可控互動等技術,出入境車輛、司機只需「預先備案、自主采集、快速核驗」三步即可快速通關。
廣西透過口岸功能升級,不斷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正在加快建設的中越邊境智慧口岸,建成後貨物可實作24小時不間斷、無人化、智慧化通關。
通江達海,只爭朝夕。從欽州茅尾海近海段國之重器「天鯨號」開足馬力進行疏浚作業,到三座梯級樞紐旁施工裝置和人員全面進行主體結構施工,通江達海的平陸運河開工兩年來建設如火如荼。截至8月31日,平陸運河累計完成形象投資約387.7億元,占工程概算的53.3%;累計開挖土石方約2.23億立方米,占工程總量的65.6%。
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骨幹工程,平陸運河建成通航後,將直接開辟廣西及西南地區運距最短、最經濟、最便捷的通往東協地區的通道。「平陸運河預計到2026年底主體工程全部完成,屆時西南地區的貨物經平陸運河出海,可比現在的水運通道出海裏程縮短560公裏左右。」自治區副主席譚丕創說。
隨著一系列開放平台建設向縱深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正成為廣西釋放開放活力的強力新引擎,以物流為切入口,促進資金、資源、人員、技術等生產要素深度融合,推動國際貿易、資源流向、開放格局發生鏈式分裂。
興產業 合作更顯韌性
近日,位於中越邊境的廣西友誼關口岸一派繁忙景象,包括榴槤在內的大量東協產品透過這裏快速進入中國市場。
位於邊境國門城市憑祥的廣西中果實業有限公司依托穩定的東南亞原材料采購體系、智慧化生產裝置,主營速凍果漿、果蔬凍幹加工等業務。在該公司生產車間裏,水果經過全自動化的清洗、消毒、取漿等工序後,一瓶瓶新鮮的果汁被迅速裝瓶、貼標、冷凍保存,即將發往長三角等地區。「水果從口岸入境後能迅速在這裏進行加工,保證產品口感的同時,也能節省不少生產成本。」公司董事長王淑娟說。
近年來,廣西憑祥、龍州、東興、靖西等邊境口岸城市充分發揮「邊」的優勢,利用「東協資源」,大力發展落地加工產業,建設三諾跨境電子產業示範園、東興華立邊境深加工產業園等邊境跨國園區,加快引導上下遊產業鏈在邊境地區集聚。
隨著中國和東協產業鏈互補性越來越強,區域內的企業也迎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在廣西美斯達集團有限公司的車間裏,工人們緊鑼密鼓地為全球客戶「趕貨」。新生產的一款潛孔鉆機正排隊裝車,即將批次出口東協國家,服務當地礦山開采。「我們立足廣西的獨特區位優勢加快拓展東協市場,多款工程機械產品進入泰國、印尼、緬甸等東協國家,受到當地客戶好評。」剛從印尼參展回來的公司國際大客戶總監楊贊說。
玉柴集團的高熱效率發動機服務眾多東協客戶、金穗農業集團進駐東南亞國家開展農業投資合作……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廣西與東協市場間開啟「雙向奔赴」,越來越多的「廣西制造」打入東協等國際市場。
記者從自治區工信廳了解到,廣西還聚焦汽車、電子資訊、綠色化工新材料、高端金屬新材料等關鍵產業鏈,持續深化與東協等國家的產業合作,打造了「東協資源+北部灣制造+粵港澳大灣區市場」「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廣西制造+東協市場」等產業鏈開放合作新模式。
數據顯示,廣西與東協國家交往日益密切,雙邊貿易規模快速壯大,東協已經連續24年成為廣西第一大貿易夥伴。2023年,廣西與東協雙邊貿易規模達3394.4億元,創歷史新高。特別是今年前7個月,廣西進出口總值4013.3億元,其中對東協的進出口2149.3億元,同比增長了24.3%。
自治區商務廳廳長楊春庭說,廣西立足面向東協的獨特區位優勢,一方面聚焦主業、強鏈延鏈,持續開展產業鏈招商、承接產業轉移,努力把廣西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加速構建面向東協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另一方面,深化拓展與東協國家重點領域合作,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全力推動自貿試驗區與中國—東協產業合作區協同發展,為推動廣西高品質發展和高水平開放註入強勁動力。
密往來 交流更具活力
地處中越邊境的東興市是中國與東協唯一海陸相連的口岸城市,與越南廣寧省芒街市一河之隔。獨特的區位優勢和邊關風情,讓東興成為中越旅客跨境遊的熱門選擇。
在東協國家成為中國內地居民重要出行目的地的同時,越來越多的東協旅客也透過廣西進入中國旅遊。「這幾年東興的旅遊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通關也越來越便捷。假期很多越南家長也喜歡帶孩子來中國旅遊。」負責接待跨境短途旅遊團的越南籍導遊阮氏荷說。今年上半年,東興、友誼關口岸旅遊團人數增幅明顯,達30.5萬人次,同比增長13.8%。
在中國和越南界河歸春河上遊,德天瀑布與緊鄰的越南板約瀑布相連,形成亞洲最大跨國瀑布,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自然山水風光相得益彰。在這裏,中方景區打造了飽含越南元素的「中越風情街」和「中越跨境街」;在越方一側,導遊操著一口流利的中文迎接中方遊客,購物還可以使用中國的移動支付方式。遊客們在暢遊山水的同時,見證和賡續中越傳統友誼和愈發緊密的文旅交流合作。
柳州職業技術大學印尼籍留學生劉清美目前正在學習鐵道技術。在中國留學一年多來,她經常在社交媒體分享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國經濟、科技發展迅速,尤其是鐵路技術世界一流,越來越多的印尼學生非常樂意來到中國、來到廣西學習。」劉清美說。
近年來,在東博會和峰會等開放平台的帶動下,越來越多像劉清美一樣的東協國家學生選擇「留學中國」。據統計,2023年,中國與東協雙向留學人數超過17.5萬人,雙方年輕一代的往來愈發活躍。廣西也成為招收東協留學生最多的省區之一。
文化互鑒亦推動民心相通。在今年的中國—東協(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周上,包括越南嘲劇、泰國孔劇等在內的東協多國非遺傳承人帶來了精彩的演出,引發現場觀眾連連喝彩。柬埔寨絲綢紡織技藝、緬甸漆器制作技藝,中國贛南客家擂茶、西湖綢傘、雕花蜜餞……來自東協國家和國內各地的非遺美食、手工藝品進駐非遺大集市,促進了民眾對中國與東協文化的深入了解。
中國—東協文化論壇、中國—東協(南寧)戲劇周、「文化走親東協行」、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一項項中國與東協文化交流活動越辦越紅火,各國文化在東博會的平台上相互交融,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為更好暢通中國與東協貿易往來,中新南寧國際物流園聯合中國—東協博覽會秘書處共同打造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東協特色商品匯聚中心。目前,匯聚中心已經完成線下17個主題展館的建設,並同步搭建線上B2B、B2C數位化平台,入駐商品種類約5000種,包括食品、日用品、保健品、美妝、家私、工藝品等類別。
「我們透過線上數位化平台+線下展館沈浸式商貿體驗相結合的方式,助推中國商家‘走出去’,將來自東協、RCEP其他區域國家乃至共建‘一帶一路’重要國家的商家‘引進來’,釋放東博會和峰會的溢位帶動效應,助力廣西把獨特區位優勢更好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廣西新中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海燕介紹,未來將吸引更多東協商家加入匯聚中心,以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理念,持續深化區域經貿合作。
廣西大學中國—東協國家安全與綠色發展研究院青年研究員王海峰說,南寧是中國—東協博覽會永久舉辦地。自2004年舉辦以來,東博會和峰會為中國和東協國家開展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經貿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在不斷凝聚共識的過程中,東博會和峰會正從服務雙邊經貿、投資合作向服務制度型開放加速邁進。
藍圖已繪制,揚帆正當時。9月24日至28日,第21屆東博會和峰會在南寧舉行,參展企業超3000家。除了新設東協高新產品展區,本屆東博會和峰會還首次啟動中國—東協青年領軍者成長計劃,開展青年交流互鑒的「未來工程」。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寧表示,立足「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區位優勢,廣西將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快建設「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戰略任務,著力打造國內國際雙迴圈市場經營便利地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深入推進以沿邊臨港產業園區為統領的各類園區建設,高水平共建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牽引的面向東協的國際大通道,與東協共挽、與大灣區相融,打通開放發展的「任督二脈」,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品質發展,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和對外開放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