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拒絕」 的背後是 不想給人添麻煩 ,
而「 不會拒絕他人請求」 的背後則存在「 習慣性地討好他人」,
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 「討好型人格」 。
在心理學上認為,討好別人往往有兩重含義:
1、功利性 : 透過主動討好別人而達到自己某種目的;
2、防禦性 : 透過討好別人而達成情感聯盟,避免樹立攻擊物件,為自己取得寬松的人際環境。
所以,討好別人也是有積極作用的。
不過,更多的人其實是屬於第二種。
我們都認為,只有得到了別人的認可,才能體會到 「自己的價值」 。
這點可能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透過別人的認可,我們能夠 消除自卑感 , 增加自信心 , 有價值感 和 存在感 。
心理學家蘇珊·紐曼 指出: 【討好者活在別人對他們的期待中,不停的追逐著別人對他們的認可,為此他們願意去做任何事。】
所以,討好者為什麽想要討好別人, 究其根源還是想透過討好別人獲得認可來填補內心深處所缺的關心和愛護。
「討好型人格」的幾個表現看看你中了幾個?
1、害怕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討好型人格第一個特征是非常害怕說出自己內心真實想法。
由於覺得自己弱勢,一旦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會感覺會被孤立,擔心不被他人接納,更害怕他人的攻擊,所以他們總是把自己真實想法藏在心裏,而不是完全大膽勇敢的表露出來。
2、喜歡主動道歉
討好型人格第二大特征是喜歡道歉,蔣方舟講述自己曾經和朋友相處以及工作中,她永遠是那個喜歡道歉的人。
有次有個朋友打電話來,她沒接到,後來朋友沒完沒了的打過來,她內心 是非常厭煩的,她其實很想對對方說,你不要打過來了,我真的很煩,但是她沒有勇氣說出來。
她非常害怕產生沖突,所以她希望用道歉快點結束沖突,這是她們處理事情的主要方式。
3、會迎合他人
討好型人格第三個方面特點則是喜歡迎合他人,在社交交往中,她們對待別人的觀點經常會說,你說得很對,這種迎合來自他們內心的膽怯,總是覺得別人比自己要厲害,所以會把自己降得很低。
她們總是擔心別人不高興,但是卻忘記了自我的情緒,自我聲音是什麽。
所以她們活得小心翼翼,而不是自信滿滿,她們在人群中總是顯得很不自在。
4、不懂得拒絕
討好型人格第四個方面特點則是不懂得拒絕,討好型人格因為十分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評價,他們會把別人的評價放在首要位置。
別人拒絕你時輕描淡寫,而你拒絕別人的時候,感覺自己犯了天大的錯。
害怕說不,不懂拒絕,被人占了便宜也會選擇默不作聲,擔心一旦拒絕,與別人的關系就會破裂,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很怕給別人添麻煩,擔心自己成為別人的負擔。
5、沒有原則和底線
第五個特征是沒有原則和底線,因為在人際交往中,討好型人總是忽略了自己,她們希望和她人保持和諧的關系。
做任何事情都以取悅別人為目的,既守不住界限,允許別人在自己的生活裏指手畫腳,又經常突破別人的界限,渴望建立親密關系又常常因為別人不能滿足他們的期待而受傷。
不敢表露出壞情緒,不敢哭,因為怕自己的負能量會影響到別人。
6、擡高別人,貶低自己
沒有主見,別人說吃什麽就吃什麽,別人說玩什麽就玩兒什麽,自己的舉動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之上,很怕被嫌棄,降低自己心裏才更安全。
總覺得別人的觀點是對的,一旦發現自己跟別人的意見看法不同時,第一反應是否定自己,甚至怕別人覺得自己是奇葩。
7、對別人的感受特別敏感
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做了什麽別人會不喜歡,越重視對方,越會擔心,導致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一個小錯誤也會懊惱很久。
給題主5個小建議:如何改善討好型人格?
01、覺察自己的討好型人格
如果看過【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你才發現,我們之所以討好別人,其實是因為太害怕被人討厭。
沒有人希望被人討厭,但沒有人能讓所有人喜歡。
比受人喜歡更重要的,是為自己而活,讓自己過得更好。
為自己而活,要承擔這種自由和責任,需要無畏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
02、你會害怕被別人討厭嗎
為什麽我們害怕被人討厭?因為我們害怕不被認可,害怕在人際關系中受傷。
我們都認為,只有得到了別人的認可,才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這點可能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透過別人的認可,我們能夠消除自卑感,增加自信心,有價值感和存在感。得到別人的認可的確很讓人高興。但是否真的需要被人認可?
未必。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公司的垃圾桶滿了你主動去倒掉,但是周圍的人根本沒人註意到這一點,或者即使註意到了,也沒人說一句感謝或表揚的話。那麽,你以後還會繼續做嗎?
很多人的回答是也許以後不會繼續做了吧。對認可的欲求,其危險就在這裏。你究竟是為了追求認可而做,還是自己想做?
得不到認可就非常痛苦,得不到認可就沒有自信,這樣的人格也稱不上健全。
實際上,對認可的追求,扼殺了自由。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的確,招人討厭是件痛苦的事。如果可以的話,我們都想不討人嫌。但是,八面玲瓏 地討好所有人是一種極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件不可能實作的事情。
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價。而在人際關系中,自由的代價就是被別人討厭。
但是,請你不要忘記,只要涉入人際關系就會或大或小地受傷,也會傷害別人。
03、一切煩惱皆源於人際關系
因為任何煩惱中都會有他人的因素。 「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 阿德勒 曾說過:「要想消除煩惱,只有一個人在宇宙中生存。」但是那種事情根本就無法做到。
給老板做匯報,老板對你的工作不滿意,走出會議室的時候你心情低落;
和客戶開會,莫名其妙被臭罵了一頓,出門的心情很不爽;
女朋友想去逛街,你想看電影,大家都不想退讓,女朋友生氣,你也郁悶……
我們的絕大部份的苦惱正是源於要滿足別人的期待,老板的、父母的、配偶的、同事的、老師的、朋友的 ……
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我們也沒有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待。
如果一味尋求別人的認可、在意別人的評價,那最終就會活在別人的人生中。過於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就會按照別人的期待去生活。倘若自己都不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還有誰會為自己而活呢?
獲得幸福的勇氣,也包括「被討厭的勇氣」。
一旦擁有了這種勇氣,你的人際關系也會一下子變得輕松起來。
04、 遵循自己的意願去生活
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要獲得自由,你不得不付出這些代價:毫不在意別人的評價,不害怕被別人討厭,不追求被他人認可。
有人可能會說,道理都懂,但我還是沒有勇氣。
有價值就有勇氣。只要存在著就有價值。所以你生來就有這勇氣。
實際上所謂的討好,是透過貶低自己的價值,來擡高別人的價值。
我們要摒棄「犧牲自己,討好他人」獲得價值感 的病態模式,從自身去發現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感。唯有在我們發現自己價值的時候,才具備了讓自己真正自主和自由的勇氣。
對別人寄予關心、建立橫向平等關系、多鼓勵別人,都能夠帶給我對別人有用的實際感受,繼而增加勇氣。
05、努力做真正的自己
做真正的自己,讓自己過得更好,並不是讓你任性自私,旁若無人地任意橫行,而是要把自己和別人的「人生課題」分開來。
辨別究竟是誰的課題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考慮一下「某種選擇所帶來的結果最終由誰來承擔?」
基本上,一切人際關系矛盾的產生都是因為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幹涉。前面說「我們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
當別人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時也不可以發怒,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事實可能相反,很多人都會「雙標」,所以各種問題和爭吵就出現了。
關於自己的人生,你能夠做的就只有「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別人如何評價你的選擇,那是別人的課題,你根本無法左右。
有句話說得好,「你對我的註解,並不能構成萬分之一的我,卻是一覽無余的你。」
以上。
以上,祝好。
我是 @心理咨詢師大劉 ,有任何心理困擾,都可以私信咨詢我。
有需要的話,送你一份 心理評估分析測試「←點選預約」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