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2月18日報道: 隨著秋冬季節的到來,氣溫逐漸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呈現出了明顯的上升趨勢。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0-11月,上海120急救電話的呼叫量同比增加了三成,這其中不少是心腦血管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嚴重的健康問題,一旦發生,可能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急診醫生提醒,一旦身體出現相關癥狀,如胸痛、心悸、氣短、呼吸困難、頭暈、頭痛等,就應該盡早前往醫院就醫,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10-11月上海120呼叫量同比增長30%
今年以來,上海市的120急救系統一直處於高位執行狀態。據統計,1月至11月,全市的120呼叫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2%。特別是在10月至11月期間,呼叫量更是同比激增了約30%。這一增長趨勢與上海入冬後心腦血管病的高發密切相關。
據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急救部部長吳德根介紹,今年冬天心腦血管病患者數量增加的原因可能與入冬較晚及早晚溫差明顯導致血壓波動較大有關。由於氣溫波動大,早上可能只有5度,而中午則升至20多度,導致一些老年人在保暖方面不夠重視,比如穿得較少就外出買菜或鍛煉,從而增加了疾病突發的風險。
吳德根部長特別提醒,心腦血管病是可以早期辨識的。以腦卒中為例,可以透過「120」口訣來進行初步判斷:「1」看臉,觀察口角是否歪斜,呲牙時鼻唇溝是否對稱;「2」查兩條胳膊,檢查單側肢體是否無力;「0」聆聽語言,註意講話是否含糊不清或無法開口說話。此外,有的患者還會出現眼睛向一邊斜視等癥狀。一旦現這些癥狀,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
在等待120急救車到來的過程中,家屬應保持穩定,不要隨意搖晃或搬動病人。如發生嘔吐,應將患者的頭部轉向一側,以避免嘔吐物導致窒息。同時,撥打急救電話的人員應保持電話暢通,以便急救中心排程員電話或視訊遠端醫學指導以及醫生回撥電話了解病人情況並指導家屬進行急救。
為了幫助120更快地接到病人,吳德根建議家屬提供準確的地址和小區相關資訊,並在家中準備好醫保卡等必要物品。如果120抵達小區,可以請其他人或鄰居幫忙接一下車,以便醫護人員更快地找到患者,開展救治措施。
秋冬季如何正確預防和應對心腦血管病?
隨著天氣的轉冷,心腦血管急癥的發病人數就會隨之開始增加。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急診與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嵩說,急診醫生在夏天「戰高溫」,到了冬天就要面對「戰低溫」的挑戰。自今年立冬以來,該院急診科收治的心腦血管急癥患者已經增加了20%左右。隨著氣溫的進一步降低,發病人數還會繼續增長。
陳嵩說,隨著氣溫下降,特別是寒冷空氣的刺激,會導致人體血管收縮,而血管的收縮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和血管的阻塞。一旦忽視了保暖,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發病率就會攀升,且氣溫越低,腦出血、腦梗、心梗等心腦血管急癥的發病率就越高。
除了環境因素,冬季心腦血管病高發還與老年人的習慣有關。到了冬季,不少老人變得不愛動,有的老年人甚至一整天都躺在床上;另外,老年人喜歡「冬令進補」,一到冬天可能就會「吃得更好一點」,增加了各類補品、肉類以及高熱量食物的攝入,這類食物容易引起膽固醇和血脂升高;同時吃得多、動的少,會增加血液粘稠度,導致血栓的形成,這些都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高危因素;還有部份老年人到了冬天因為天氣寒冷沒有定期去醫院配藥,自行減少慢性病的用藥甚至停藥,這些都加重了發病的風險。
那麽,到了秋冬季該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呢?陳嵩建議,老年人應首先註意保暖,隨著氣溫降低及時添加衣物。在戶外運動方面,不宜過早進行晨練,建議將每天鍛煉的時間延後到9-10點氣溫回升時。老年人不要做負重鍛煉,可以選擇散散步、打打太極拳等緩和的運動以達到促進血液迴圈的作用。在飲食方面要註意清淡,不可過分追求「進補」,少吃高糖高膽固醇高油脂的食物。有慢性疾病的老人一定要堅持規律用藥。此外還要保持情緒穩定,忌大喜大悲。
事實上,心腦血管疾病不僅僅是老年人的專利,不少年輕人也會被盯上。陳嵩說,在自己接診的患者中,就有過28歲確診心梗的年輕病人。在醫院急診科,接診過的最年輕心梗病人甚至只有18歲!為何年輕人也會得「老年病」?陳嵩解釋說,年輕人之所以也被心腦血管疾病盯上,與不健康飲食、肥胖、勞累等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到了年末,年輕人聚餐多,容易暴飲暴食,連日飲酒,還有人喜歡連續熬夜工作、通宵玩遊戲,並且飲食不規律,經常吃外賣等等,這些都給心腦血管健康帶來了極大的隱患,年輕人一定要註意避免。
一旦家中有人突發心腦血管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陳嵩提醒說,如果老年人在家中發現血壓、血糖有明顯波動,就要及時就診,讓醫生做評估後調整相應的藥物。此外,如果老人突然出現口角歪斜、肢體乏力、言語不清、頭暈頭痛,以及明顯的胸悶、胸痛、心悸等情況時,一定不要強忍、不要拖延,應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盡快前往醫院,尋求急救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