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科普】;
眾所周知,當我們想關心一個人,卻又不知道說點什麽的時候,可以發一句萬能的「多喝熱水」。
這個萬金油的囑咐看起來難免有些敷衍,但「適當補水有益健康」也確實是深入人心的常識。不過,喝水具體有什麽確切的好處呢?多數人或許都聽過一些零星的科普,但沒有系統性的概念。這很正常,因為科學家們也沒有。近期,有權威專家將既往與喝水有關的研究匯總後進行了系統性分析,結論是:喝水確實有多種明確的和潛在的好處,值得進一步評估喝水的健康收益。該研究於11月底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JAMA Network Open)上。
多喝水
有益於減肥和治療腎結石
這項系統性分析從多個資料庫裏找到了1464份研究,最終納入了1999年至2023年期間發表的18項基於人群的隨機對照實驗。
3項研究發現: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如果餐前飲水,每天共1500ml ,持續12周到12個月後,與不在餐前飲水的超重、肥胖成人相比,體重減輕振幅更大(與對照組相比,體重減輕振幅分別約為100%、87%和44%)。
不過,另有一項納入38名參與者的研究表明,飲水時機不放在餐前時,未發現多飲水與體重的關聯。這可能和餐前飲水增強飽腹感、減少膳食攝入總量、代替高熱量飲料等因素有關。
兩項研究揭示了增加飲水量與腎結石風險的關系。一項針對25~50歲健康成年人的研究發現,每天額外增加飲水2000ml的人腎結石風險下降,反之則上升。另一項研究針對首次確診鈣質腎結石的患者進行對照實驗,實驗組增加飲水量至尿量≥2000ml/ 天,5年後與對照組相比,每100名參與者復發人次減少15人 ,且飲水組腎結石的復發時間也明顯更晚。也就是說,多飲水不僅可以降低健康人群發生腎結石的風險,也可以顯著降低腎結石患者的復發風險、推遲復發時間。
多喝水
可能對多種疾病的
預防和緩解有益
兩項研究表明,多喝水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原理可能和餐前飲水幫助控制體重、日常飲水增加血漿液體量有關。
有限的證據表明,增加飲水量對偏頭痛的預防和治療可能有益,具體機制可能既有客觀影響,也有主觀心理因素。
復發性尿路感染的女性如果每日液體攝入量不足1500毫升,每天多攝入1500毫升的水可減少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發作次數並延長發作間隔時間。
對於患有低血壓的年輕人,增加飲水量與日間平均動脈血壓升高有關。
健康飲水
還需要註意這些
看到這裏,你有沒有受到鼓勵,決定等下就去倒一杯水喝呢?先別著急。想讓喝水有益健康,還需要註意以下幾點:
喝水要適量
喝水太少導致身體缺水固然不利於健康,喝水太多卻也有風險。過去也不乏飲水過多、過快導致水中毒的新聞。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22)推薦的每日水量是1500~1700ml ,每個人身高、體重不同,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型酌情增減。
需要註意的是,食物中攝入的水分也在每天攝入水分的總量中。高溫天氣、體力勞動、體育鍛煉等消耗量大、排出水分多的情況下,需要增加水分攝入。
那麽,如何判斷自己攝入的水分是否適量呢?對於健康人群而言,小便的頻次是個可供參考的指標。英國的膀胱和腸道社群的建議是:多數人每天小便6~7次,但如果你自己不覺得困擾的話,4~10次也屬正常。
水溫不要太高(<65℃)
其實,與其說是「多喝熱水」,更合適的說法應該是「多喝溫水」,因為高溫飲食的熱損傷是食道癌的明確危險因素,有大量研究證明習慣高溫飲食的地區食道癌發病率顯著增高。
2016年,由10個國家的23名科學家組成的工作群組在法國裏昂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開會評估飲用咖啡、馬黛茶和熱飲的致癌性。該小組研究了1000多項針對20多種癌癥的研究,認為飲用任何溫度超過65℃的飲料都可能對人類致癌,研究結果公布於柳葉刀子刊【柳葉刀·腫瘤學】(The Lancet Oncology)。
對於日常習慣喝熱水、熱湯,耐受了高溫的人來說,65℃或許並不是會讓人覺得燙的溫度。對這個溫度沒有概念的人可以用廚房溫度計檢測一下熱水或者熱湯的溫度,在65℃左右的時候飲下,記住身體的感覺,以後就可以對高溫飲食的判斷心中有數了。
喝飲料≠喝水
當醫生和科學家們談及「多喝水」時,指的是透過日常飲食多攝入水分。一些人因為嫌棄清水寡淡,選擇喝湯或者喝飲料補充水分,這種情況下雖然能增加水分的攝入,但需要警惕液體中其它物質過量。例如湯中的鈉鹽、油脂等,飲料中的添加糖、咖啡因以及其它食品添加物等,攝入過多都可能增加健康風險。
特殊人群遵醫囑
如果患有限制飲水的疾病(如某些心血管疾病、某些腎病、膀胱過度活動癥、尿失禁、妊娠劇吐等),需要遵醫囑根據具體情況規劃水分的攝入,不能盲目增加飲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