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和坤然扒開土層,露出滇重樓的嫩芽。本報記者 王美華攝
這是滇重樓的果實,紅潤可人。麗江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雲南白藥集團太安生物科技產業有限公司,工人把滇重樓卸下來,堆得整整齊齊的,準備送入車間加工。本報記者 王美華攝
在雲南白藥集團太安生物科技產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把機器加工好的滇重樓切片進行分揀作業。本報記者 熊 建攝
到雲南麗江,上玉龍雪山,是很多遊客的必選項。事實上,在麗江,還有一種中藥材,頗值得一看。這就是滇重樓。
進入本世紀才被馴化的滇重樓,有「植物抗生素」「外科之至藥」的美譽。作為百合科重樓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滇重樓以根莖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的功效,用於治療疔瘡癰腫、蛇蟲咬傷、跌撲傷痛、驚風抽搐等,是中國常用傳統中藥。近年來,在腫瘤治療中,滇重樓的作用日漸凸顯。
雲南滇重樓產量占全國重樓藥材產量的80%以上。為了深入了解這一道地藥材,本報記者日前趕赴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進行調研,看看這味「高原猛藥」到底有什麽神奇之處。
土是夜潮土
麗江市區及周邊的平均海拔約為2400公尺。老中醫都知道,高海拔產出的中藥,其作用相當猛烈。滇重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玉龍縣近年來重點推廣種植的中藥材品種,種植農戶遍布全縣16個鄉鎮。
在玉龍,和元偉是個「名人」,十裏八村的鄉親都認識他。走到哪裏,都有人熱情地和他打招呼。
和元偉是玉龍縣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規劃管理股股長。學農出身的他在田間地頭摸爬滾打了30多年。滇重樓的事兒,問他就對了。
在和元偉的指引下,記者在太安鄉太安村見到了楊萬軍。他家種有8畝滇重樓,其中一畝就在自家院子後頭的地裏。陽光晴好,撩開黑色遮陽網,記者看到地面上一片光禿——滇重樓在哪裏?
「現在是冬天,滇重樓地上的枝葉已經枯萎了,但地下根莖還在緩慢生長。」楊萬軍說,滇重樓一般5月開花,10月種子成熟,每到冬天會出現倒苗,莖葉會枯萎倒掉,然後進入休眠期。整個冬天它基本「睡」在土壤裏,這樣不會因為氣溫過低而凍死,到來年春天才會出苗。
蹲下來一瞧,滇重樓藏身的土埂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松針和羊糞。「這是為了給土壤保濕,也有利於防治雜草。」楊萬軍說,滇重樓喜濕,懼霜凍和陽光直射,要求土壤疏松,要特別註意松土、除草,他施的肥大多是農家有機肥。
從地上抓起一把土,不同於雲南常見的紅土,這是黑土,感覺很潮很松軟。「這是夜潮土。」和元偉說,白天太陽曬著時,表土是幹的,經過夜間回潮,早晨表土是潮濕的,所以叫夜潮土,特殊的通透性和保水性使它成為優質的農業土壤,「滇重樓既怕幹旱又怕積水。土壤含水量過低,易造成莖葉失水,根莖幹枯;過高則容易發生病蟲害,根莖腐爛。夜潮土最適宜滇重樓。」
苗是致富苗
同在太安村,63歲的和坤然種有3畝滇重樓,主要為了賣種苗。「滇重樓的種植周期太長了。一般需要三四年育苗,五六年成長,共需要8到10年才能入藥。」和坤然說,為了降低風險、快速回本,他家的小重樓苗培育3年就出手。「現在一株重樓苗能賣5毛到1塊,最貴的時候能賣四五塊錢一株。等它們再長大一點,今年七八月份就可以賣了。」他說。
和坤然說著,蹲下身子,用手輕輕扒開幾捧土,一棵棵小小的新芽就冒了出來,「倒苗以後就會長出新芽頭和新根須。」展示完畢,和坤然用土重新覆蓋住嫩芽。
「周期長、成本大、管護要求高,這是藥農對滇重樓種植的共識。」和元偉說,一畝地僅種苗成本就高達四五萬元,加上土地成本、裝置材料、管理維護、肥料農藥等費用,使得滇重樓種植平均每畝投入不低於5萬元,一般3年以上才能產生報酬。
前些年,在一路看漲的市場行情下,預期報酬豐厚,藥農們願意在這上面投入資金和精力。近年來,隨著滇重樓種植面積的擴大,價格有所下行。
和坤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3年下來,3畝地一般能培育60萬—70萬株苗,以每株0.5元算,3畝地能賣30多萬元,扣去種苗成本、人工費約10萬元,一畝地一年純收入大約2萬多元。
這些年,靠著滇重樓為主導的種植業,太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部份村民都建了新房、買了新車。「滇重樓種下去,村民生活好起來。所以我常說,產業一興,農村就活了。」和元偉說。
目前,「玉龍滇重樓」已經透過「農產品地理標誌」認定,全省60%以上滇重樓種子種苗出自玉龍。當前,玉龍最大的滇重樓育苗基地是雲南白藥集團建設的太安種植基地。
野生變家種
在雲南白藥集團太安種植基地見到周培軍時,他正在地裏忙活。一年裏除了休息日,周培軍大部份時間泡在基地裏,與團隊成員協力開展中藥材引種馴化、擴繁及品質評價等相關研究工作。年紀輕輕,但他的臉龐已經曬出了高原紅,猛一看,跟當地納西族青年,別無二致。
「在自然條件下,滇重樓種子需要大約2年才能出苗,而且出苗率很低。」周培軍介紹,為破解種苗瓶頸,雲南白藥集團加大研發力度,建立種子育苗技術體系,將種子出苗率從20%提高到90%以上。
漫步在太安種植基地的種植技術創新示範區,可以看到眾多道地藥材的園圃,滇重樓也位列其中。「重樓屬植物種類比較多,為了全面開展研究,同時防止品種滅絕,我們建成了保存126種滇西北道地、特色藥材的種質資源活體保存圃。種源方面已經開展繁育研究的主要品種有15種,尤其是重樓,持續投入20余年,收集了23個品種,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活體種質資源庫。」雲南白藥集團中藥資源事業群總監、太安生物科技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成金介紹。
事實上,滇重樓從野生到家種,是在本世紀初才實作的。
傳統重樓藥材來源全部依靠野生資源,而重樓的生長周期較長,導致重樓野生資源一度瀕危。雲南白藥從2001年開始馴化野生重樓。在2005年,滇重樓野生馴化栽培成功。2016年,滇重樓種苗供應量超過1億株。
2019年,雲南白藥啟動了「滇重樓同心計劃」,在全省範圍內優選了10家種植規模大、管理技術規範、位於最佳種植區的滇重樓種植企業作為合作夥伴,為其提供優良種苗以及技術支持。「我們按統一標準,推行滇重樓訂單化種植,構建閉環生產體系。」楊成金說。
抗癌添新軍
重樓的葉子圍繞莖稈而生,多為兩層,加上其頂生的花,共為三層,就像一座三層小樓,故得名「重樓」。重樓又名「蚤休」「草河車」「三層草」「白甘墜」「獨腳蓮」等,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藥用歷史悠久,向來被譽為蛇傷癰疽之良藥。【滇南本草】首次以「重樓」作為正式藥名記載,並奉為「外科之至藥」。
俗諺說:「是瘡不是瘡,先用重樓解毒湯。」在麗江市中醫醫院副院長陳朝麗看來,滇重樓作為一種消腫解毒的藥物,非常好用。「通常臨床分為內服和外用兩種方式。中醫認為凡是熱毒熾盛的瘡瘍都可以使用滇重樓來治療,有時候蛇傷也需要使用。」她說,「在內科上,我們多用來應對熱毒癥狀,包括腮腺炎、乳腺炎、甲狀腺腫大等。」
據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滇重樓味苦,性微寒,有小毒,歸肝經。「中醫是根據藥物的偏性來治療疾病。滇重樓的使用,在某種層次上也屬於以毒攻毒。」陳朝麗說。
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重樓屬植物中包含的各種型別的化合物有320多個,涵蓋甾體皂苷、黃酮、三萜皂苷、膽甾烷醇、植物甾醇、C-21固醇、昆蟲過敏激素和其他次級代謝產物。而重樓屬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甾體皂苷,具有抗腫瘤、止血、抗炎和免疫調節等藥理活性。
重樓還能抗腫瘤?「這取決於辨證套用。在癌癥患者進行保守治療時,我們需要使用重樓、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蓮等藥物,它們清熱解毒散結的效果很好。」陳朝麗說,
截至2022年,重樓相關中國專利申請共3600余項。在醫藥領域內,重樓相關發明專利申請數量較多,包括抗腫瘤和抗癌514項。可以看出,隨著重樓研究的不斷深入,臨床套用領域不斷拓展,各界的主要關註點已經從傳統的止血、抗菌消炎、跌打損傷、毒蛇咬傷、抗病毒等創傷性領域,擴充套件到抗腫瘤領域。未來的抗腫瘤戰場上,滇重樓將一展身手。
最後,陳朝麗提醒,重樓為寒涼之品,體虛、無實熱者、孕婦還須慎用之。(本報記者 熊建 楊文明 王美華)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1月14日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