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闡明一下,東北經濟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麽不好。或許是發展速度慢了,或許是固定資產投資少了,但是總的來看,東北的發展程度雖然不算平衡,但總體來看,比起華北、西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南這種地理位置來看,東北的綜合發展程度依然是排名靠前的。
其次,東北作為全國第一個成片解放的重要地區,其發展時間相對就比較長。另外,即使是民國初年,東北地方上經濟稟賦也是相對比較好的,至少,當時的時代,在遼陽的部份農村裏能做到平均每家每戶有一人小學畢業。而到了張作霖時期,在東北只要是想讀書,還是有機會讀的上的——至少中國共產黨不少東北籍將領都不是文盲,甚至說有不少人的文化水準相當高,即便是窮苦農民家庭出身的人,比如說呂正操將軍、比如說萬毅將軍。而東北軍當時的技術兵種可是全國最多的,另外,中國第一批飛行員裏面大多是東北人,這足以說明東北人當時具備極高的文化素質(相對全國來說),民國飛行員裏面四大金剛(高誌航、劉粹剛、李桂丹、樂以琴)有三人出生在東北,並在東北接受了初等教育。當然了,日本人為了推行奴化教育,強行推廣了一批日語學校甚至說中等技術學校。這就使得東北在解放初期就有了一定的知識底蘊和技術人員的積累。
再次,解放之初,隨著蘇聯對我們國家的援建,東北作為技術積累相對最好的最大片的區域,也是國內當時最安全的區域,東北很快就興建起了高校,同時由於東北農業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在那個時代,把最好的東西交給最好的人才就成了分配物資的最佳方案。另外,東北四季分明的氣候也比較適宜生活,所以一大批高級知識分子和開國將帥紛紛來到了東北。與此同時,仿照蘇聯,東北各大企業紛紛建立起了一批醫院,相對富足的生活物資,相對富裕的經濟狀況,相對豐富的醫療資源就形成了一種科學和技術的積累。這種積累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東北地區的名校。
而隨著改革開放,隨著東北經濟的滑坡和東北工業社會的相對成熟,就給人了一種東北經濟不好的印象。而在這種印象的裹挾之下,對東北的「掠奪」就誕生了,從經濟上、科技上再到人員上。現在東北的名校還剩下什麽了?恐怕,剩下的就是名校的牌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