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朋友,給星空君帶來的感覺是非常割裂的,甚至懷疑自己得了精分。
其中一個朋友疫情前開始投資做旅遊,眾所周知,2020年虧得一塌糊塗。看似精明的他及時止損,轉身投資了少兒英語。後面的故事,就不講了,都是淚。
另一個朋友一直在制造業打拼,疫情前做窄帶物聯網裝置,2021年轉行,主要生產市政管道相關的傳感器,賺翻了,已經在新三板上市。
所以,你說現在經濟好不好、消費好不好?要說清楚從哪個視角看。
對於拿著個例進行情緒輸出的群體,星空君一向是不屑的。經濟和消費的情況,不妨綜合來看。
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指標在進行行業分析的時候,非常有用。
比如用電情況,可以大致了解到工業生產的情況。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神秘的指標,星空君跟蹤了好幾年,它就是央行釋出的:支付數據。
央行每個季度都公布各種支付方式的筆數、金額,以及同比情況,這個數據能體現出消費情況。
2020年疫情期間,星空君和銀聯開視訊會,一臉便秘狀的小哥苦澀的說,交易手續費斷崖式下降。
一直到各種消費券大規模投放,才開始有了起色。
8月2日,央行釋出了2022年1季度的支付數據。
今年的一季度數據釋出的稍微有點晚,往年一般是在6、7月份釋出。
2022年1季度的數據和2020年同期相比,有一定的增幅:一季度,銀行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632.62億筆,金額739.7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8%和4.18%。
考慮到現在市場上絕大多數C端消費都是電子支付(微信支付寶等),所以大致可以推斷,1季度的消費並沒有出現下滑。
為什麽會和很多人的感觸不同呢?
主要還是幸存者偏差,我們平時接觸到的餐飲門店比較多,這些行業近年來確實受到了比較大的沖擊,但是在強大的物流和互聯網支撐下,中國的消費市場在悄然轉型。
各位看看自己的某東某寶訂單記錄,是不是壓根沒有下降?
為了方便對比,星空君用2019年1季度的數據和2022年1季度的數據進行對比,可以看出其中的變化。
2022年一季度,銀行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632.62億筆,金額739.7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8%和4.18%。其中,網上支付業務235.70億筆,金額585.1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60%和5.72%;移動支付業務346.53億筆,金額131.5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24%和1.11%。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路支付業務2313.28億筆,同比增長4.85%,金額84.41萬億元,同比下降2.38%。
2019年一季度,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481.51 億筆,金額742.01 萬億元。其中,網上支付業務162.86 億筆,金額622.68 萬億元,筆數同比增長34.59%,金額同比下降2.06%;移動支付業務196.90 億筆,金額86.62 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9.60%和22.32%。
網上支付業務是指PC端的支付,移動支付是指手機端的支付。隨著消費習慣向行動網際網路轉型,移動支付其實包括兩部份內容,一部份是承接了從PC端轉到APP的支付,另一部份是線下商超大中小店移動支付的場景。單獨分析網上支付和移動支付容易產生誤判,但二者合並計算,基本上就涵蓋了絕大部份C端消費的情況。
由於央行修改了統計口徑,2022年把銀行和金融機構分開展示,簡單合並可以得到:
2022年一季度銀行和金融機構合計電子支付824.18萬億元,2019年一季度銀行和金融機構合計電子支付742.01萬億元,增幅11.07%。
當然了,這個數位不是非常的靚麗,但在全球經濟形勢的現狀下,屬於相對還不錯的情況。
基於這些數據,星空君認為,消費市場正在進行悄然轉型,尤其是全民直播時代的到來,消費市場的展現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商業的本質沒什麽變化,但是跟不上轉型節奏的,必然會被市場淘汰。
轉型不一定成功,但不轉型一定會失敗。選擇投資標的的時候,財報裏不寫互聯網轉型的,基本就可以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