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延遲。
所謂的教育、醫療等等都是跟著經濟走的。
他們倚靠經濟建設,所以必然會慢經濟變化一拍。
不是你今天發了一筆橫財,當天就什麽都配齊了。
但是慢慢的,你想要的都會有。
何況錢不是一天就賺到位的,都要積累。
反過來說,變窮也是一個過程,也不會瞬間就什麽都沒有了。
以前看到有人討論為什麽專業水平差不多,南藥是211,沈藥卻不是。有個網友說是因為東北太落後,我覺得,評211的時候沈陽的經濟是要強過南京的。更可能因為沈藥是省屬,南藥是部屬的。部屬院校幾乎是全民211的,省屬的一個省只給一個,遼寧既然給了遼大了。
上邊這段好像不太對題,強行理解成東北確實富裕過一陣子,所以1億人口的地界存有11所211。還有不少即使不是211也很不錯的學校,比如上邊說的沈藥、大慶石油,東北財經、長春理工,魯美,哈醫大什麽的,很多專業都是業內的翹楚,歡迎各位報考。
養學校是要花很多錢的,經濟好才能養得起那麽多學校。如果經濟差了,自然就養不動了,學校也會變差甚至關門。最明顯的就是吉林大學,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麽長春那麽多學校突然就合並了,其實就是因為吉林省經濟差了,養不起那麽多,加上機械部,衛生部他們把學校扔給了地方,吉林省財政崩潰,於是吉林省又把工大,白醫大什麽的都並到吉大去,因為吉大是教育部屬的,教育部會幫著出錢。
要知道吉林省面積雖然是上海的30倍,人卻還沒有上海多。高校數量卻比上海還多。這樣一來你算算,讓吉林和上海出一樣的教育投入,這可能麽?上海人上海話企業一年納多少稅,吉林一年又能收到多少稅,拿什麽把學校養成上海一個檔。
很多窮省考生都在吐槽本省學校少、升學難……他們從來不會考慮財政壓力,真的能掏出錢來,都不用讓清華北大搬去你那,告訴那些耶魯、劍橋的教授,來我這吧,薪資按照你在英美的兩倍給你開,科研裝置隨便買,怎麽可能沒有好學校。
深圳就是這樣做的,讓那些海外人才回來去深圳工作,深圳市政府補貼後的薪資水平胡歐美基本是相當的,20年前深圳可能還只有深圳大學,現在那邊已經到處是名校了。北京有個叫NIBS的機構也是這樣,引回來的全都是海外的大PI。我記得當初是要求弄八個還是九個這樣的研究所,沒錢,只弄了一個。
你開不出錢來,怎麽招人,別人為啥去你那。老師也都是人,也要考慮生活。即便是你,一路本碩博下來應該也不會滿足於五千塊的薪資,落後的配套設施。那麽學校為了發展要麽幹脆搬走,要麽在發達地區建個分校,保證科研成果,畢竟學校也有績效考核的。
我這有個以前的回答,點贊不多,罵聲不少。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