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一杯冰要價9塊!夏天最暴利生意,直擊年輕人軟肋

2024-06-30財經

老板賣紅薯、主播直播暈倒...「雪糕刺客」鐘薛高,現在在艱難求生。

鐘薛高還沒擺脫危機,冰櫃裏的「刺客」卻早已換了身份。

前不久,有人在小紅書上吐槽「買了個冰杯花了9塊錢!明明可以去搶劫,卻還送我塊冰。」

不少人發現,便利商店的冰杯成了新任「刺客」。

一個杯子裏裝點冰,便宜的能賣2~3塊,貴的甚至能賣8~9塊。

過去,要一杯冰,是肯德基和麥當勞的常規操作;而如今,買一杯冰還要面臨被刺的風險。

但就是這麽個「杯子裝點冰」的操作,引來了很多大牌下場。

就在前幾個月,農夫山泉、蜜雪冰城都推出了自己的冰杯;便利蜂、7-11、羅森等便利商店更是全面上架冰杯產品。

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冰杯調配飲料也成為新的熱門話題。

如何用一杯冰為基礎,調配出各大咖啡店的同款甚至自己的獨門秘方成了流量密碼,相關貼文就有三萬多條。

當然,冰杯突然成為網紅,背後肯定少不了商家的默默助力。

讓人疑惑的是,看似沒什麽「商業前景」的冰杯,怎麽就成了新的商機的?

一塊冰9塊錢!年輕人甘願被「搶」

關於冰塊,打工人似乎有兩套評價標準。

年初,瑞幸咖啡就因為冰塊被全網吐槽,有人發現,瑞幸一杯咖啡裏半杯都是冰,不能選擇少冰或者去冰,而且冰塊異常瓷實,不容易化。

很多人都不滿瑞幸的做法,認為這是偷工減料,咖啡沒多少,冰塊一大堆。

但是這個夏天,一杯2、3塊的冰杯捧成了便利商店新寵,瑞幸看到估計得氣不打一處來。

入局冰杯的企業不少,農夫山泉是最顯眼的那個。

去年,農夫山泉就開始布局冰杯,在杭州等城市試點大受歡迎之後,才把冰杯賣向全國各地。

蜜雪冰城也很快嗅到了商機,在一些門店也適時推出了3元的超大冰杯;此外,大橋道、奧雪等冰淇淋品牌也紛紛入局,推出了自己的冰杯產品。

各路企業紛紛入局做冰杯,肯定不是一拍腦門就動手,數據和趨勢才是第一動力。

根據【2023即時零售冰品冰飲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有40%的年輕消費者希望酒水、乳品、飲料在有冰的情況下飲用。

在去年,冰杯就有了爆火的跡象。

整個2023年7月,美團外賣上食用冰的交易量比去年同期高出了將近182%,專門制作食用冰的商家也比之前多出了90%。

7-11、羅森等便利商店的冰杯供貨商廣州冰力達食品也感受了一把風口的滋味。

此前,冰力達生產的冰杯年銷量也僅有100萬~200萬杯左右,但是去年一年就賣出了5000萬杯。

根據預測,中國的冰杯行業市場規模將在2026年高達630億元。

面對如此大的一個市場,巨頭們怎能不動心。

當然,除了近兩年的數據,國外成熟市場也在給巨頭們背書。

在日韓市場,冰杯已經成為便利商店的常駐商品,比如在日本,冰杯一年的銷量就能高達25.7億杯之多,甚至比瓶裝水賣得都好。

而冰杯不僅在南韓便利商店占有同樣的銷冠地位,甚至和「凍死冰(凍死也要喝冰美式)」成了南韓文化輸出的利器。

在世界各地的南韓村裏,和袋裝濃縮咖啡、南韓燒酒等飲料搭配出售的冰杯,成了聞名外網的「南韓土產」以及生活方式。

東亞三國文化環境類似,在日韓市場爆火的商品,大機率也能在中國市場爆火已經成為共識。

巨頭紛紛下場,但是冰杯還得面臨一個難題:

如何讓消費者為這本來就「免費」的冰塊掏錢?

冰杯「兩把刀」,刀刀瞄準打工人錢包

冰杯爆火讓很多人不解:無非就是一杯冰,咋能賣這麽貴?

以7-11的冰杯為例,一杯容量為160g的冰杯在羅森的售價為4元,相比之下335ml裝的東方樹葉也才賣4.5元,水都快比茶貴了。

內建口味的冰杯價格往往更高,比如果味的「果音」冰杯,價格往往都5~6元左右,甚至能高達十幾塊。

而在麥當勞和星巴克,只要你開口,就能問服務員要一杯免費冰;即便懶得買,買一個模子或者直接凍一瓶水,都能獲得相同體驗。

即便冰塊的價值被認為「無限趨近於0」,但把冰塊裝進塑膠杯,還是能如願撬開打工人的錢包。

「平替」是打工人選擇冰杯的第一理由。

冰飲料是夏天必備,但仔細一想,隨時隨地享受一杯加冰飲料似乎相當奢侈。

在麥當勞,大杯的加冰可樂就得12元;即便在瑞幸和庫迪,加冰的美式也得9.9起。

夏日炎炎,在最需要吃點冰的室外,麥當勞、瑞幸等連鎖餐飲,似乎成為獲得冰塊的唯一途徑。

打工人不得不花上離譜的價格來獲取一杯加冰飲料,緊急降低自己逐漸上升的體溫。

這時候,各大品牌選擇在便利商店這種打工人專屬渠道部署3元的冰杯,就顯得很有價效比了。

比如,用濃縮咖啡液+冰杯,就能輕易獲得咖啡店同款冰美式,比9.9元要便宜;

一瓶可樂+冰杯也僅僅需要6元不到,遠比麥當勞12元的大杯價效比高;

相比飲料,冰杯其實是典型的「互補商品」,單獨賣嫌貴,但只要和主體飲料一打包,價值立馬就體現了出來。

在南韓,濃縮飲料+冰杯已經成為便利商店爆品,而中國商家也在推行這一模式。

農夫山泉為了推廣自家冰杯,就會在便利商店推出「一瓶飲料+1元獲得冰杯」的活動。

在盒馬,濃縮飲料液、烈酒和咖啡也會和冰杯一起捆綁售賣。

這麽看來,冰杯的刀捅的不是打工人的錢包,而是速食店的後背。

當然,平替風潮再進一步,就是DIY風潮。

冰杯既然刺了速食店的後背,也能掀了新茶飲的桌子。

如何用冰杯獲得一款「網紅調配爆款」成了如今上網的必修課。

在小紅書,如何用伏特加+果汁+冰杯調配雞尾酒的教學成了流量密碼,盡管價值不菲,但是能自己動手獲得的成就感,是花錢很難買到的。

為了迎合這股子DIY風潮,冰杯廠家也沒少花心思。

比如有的冰杯就貼心地在裏面加入了鮮檸檬片,只要加上雪碧和鹽,就能秒變港式茶餐廳裏的鹹檸七。

在高檔的酒吧裏,能雕刻一顆圓形冰球,成了不少調酒師的拿手好戲,然而在便利商店,只要9塊錢,就能輕松獲得酒吧同款的圓球狀冰塊。

農夫山泉更是會把自家的飲料做成「調配選單」在網上推廣,一面賣了冰杯,一面盤活了多年沒有增長的老產品。

價效比體現在很多方面,除了成本上的價效比外,儀式感的價效比成了現在年輕人最看重的方面。

能讓年輕人低成本動手,是最火的生意密碼。

巨頭開卷,年輕人還能「冰塊自由」嗎?

一杯3.5元的農夫山泉冰杯,不僅刺痛了打工人的錢包,也攪渾了食用冰行業的水。

第一波被卷起來的企業,正是過去默默制冰的冰廠們。

過去食用冰行業基本只做B端生意,在消費者群體中基本沒什麽知名度。

比如廣東的冰力達公司,就是制冰行業中「默默無聞」的龍頭企業之一。

他們有著20多年的制冰經驗,不僅是喜茶、茶顏悅色等新茶飲的主要供應商,甚至把產線鋪設到了日本和南韓。

冰杯突然成為網紅單品,冰力達作為食用冰行業大佬,迅速推出了自己的冰杯。

畢竟,相比於利潤低的B端生意,直面C端使用者的生意就「香」不少。

但是,還沒來得及高興的冰力達,就得面臨農夫山泉、蜜雪冰城等C端大佬的強勢圍攻。

盡管制冰經驗充足,但比起渠道和行銷,資歷再深的制冰大佬也只能服軟。

感受到壓力的傳統制冰企業,只能選擇價格戰。

據悉,今年冰力達的出廠價格已經從3元/杯砍到了1.5元/杯,根據食品行業人士分析,將來冰杯的價格會進一步下探。

不過,冰杯價格內卷,對消費者來說肯定是十足的好訊息。

畢竟只是一杯冰,誰都不願意為了貪一口涼而被背刺。

內卷帶來的第二改變,則是推動行業規則落地。

其實,目前售賣的冰杯,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國家標準。

農夫山泉等大企業推出食用冰,則采用的是SB/T 10017-2008【冷凍飲品食用冰】規定,由中國商業聯合會和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共同提出,並非強制標準。

而制冰,又是一個門檻極低,且很容易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行業。

有記者采訪廈門的黑冰廠發現:一包10斤重的冰塊,電費1元、包裝幾毛,過濾水用的濾芯也才3~500元,算上人工,成本最多2元。

而當時的餐飲渠道購買價格為8元/袋,簡直一本萬利。

過去,黑工廠采用簡單過濾後的自來水,甚至湖水直接制冰的例子屢見不鮮。

即便不用臟水製冰,為了能給冰增加點口味,冰杯廠家也可能在冰裏添加各種科技與狠活兒。

2022年,一批名為「雪樂冰」的食用冰產品被抽檢不合格,裏面的甜蜜素、阿斯巴甜等食品添加物含量超過了國家食品的標準。

比起「錢包刺客」,消費者肯定不希望冰杯成為「健康刺客」。

冰杯能從網紅單品成為便利商店常青樹,相關的行業規範必不可少。

夏天剛開始,北京的氣溫就早早飆升到了36℃,食用冰作為最直接的解暑產品,爆火也在情理之中。

對於每一個頂著烈日上班的打工族來說,「冰塊自由」的需求只能越來越強烈。

不過,再強烈的需求,向來不是成為刺客的理由。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