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比我更懂學區房現狀的人,應該還是蠻少的,尤其是京津冀一帶。 學區房會不會消失,這個問題描述本身就「不夠精準」 。廣義上,所有住宅都是學區房,甚至有的商業地產也能作為入學依據,大家最關註的,其實是狹義上的「重點學區房」,也就是那些劃片學校是「重點校」的房產。
所以,學區房會不會消失, 這個問題應該改為「那些溢價過高的重點學區房會不會消失」 ,—— 很明顯,這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重點校能不能「消失」 , 也就是教育均衡問題 。這個問題很多城市都已經在解決了,不止一線北上廣、三四線城市也有動作, 方式包括教師輪換、牛校幫扶渣校(合並、一體化、成立教育集團)、改換生源(透過渣小直升牛中、電腦派位、禁止點招)、增設特色校(高規格建立新校,新校位置靠外,或生源全部來自派位)等 。但這些方式見效很慢,從北京的經驗來看,公辦渣校崛起並不常見(民辦渣校崛起很常見)、深淵巨坑型別的渣校就算再怎麽幫扶、人們還是避之不及、渣校直接拉胯一所牛校的情況也是有的。 但從房價的角度來看,這些方式、組合起來、對天價學區房沖擊很大、跌幅肉眼可見 ,尤其是今年、北京確定要施行50%比例以上的教師輪崗(8月25日北京釋出正在直播,城區、學區內、教育集團內、甚至不同學段的教師都會「流動」起來)。
第二個方面,是學區房的本質,涉及到了教育資源的分配。現在教育資源的分配,本質上就是使用者籍+房產的方式進行「粗分配」的 ,表現出來就是房戶一致以及有些城市的X對口的群體擁有最優先、順位最高的入學權。這種分配方式問題很多, 導致某些劃片房產溢價過高還在其次,透過這種方式造成「階級固化」以及階級矛盾才是最令上面頭疼的 。所以近年來一直在教改,對這種分配方式進行「修補」,比如單校改多校(削峰填谷)、增加一貫制學校、增加各種直升校(渣小配牛初)、增加校額到校比例(普通初中有更高機率進重點高中)等。但是, 以房產戶籍為核心入學依據的現狀,依然是得不到根本改善的。( 再改就得從法律層面開始改了,義務教育法規定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就近入學,「就近」這個字眼,就隱含著對地域範圍的限制)
需要強調的是,對於優質教育資源,我們依然找不到更合適、更公平、普適性更強的分配方式。有的人說可以用成績高低來篩選入學,這很明顯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民粹,這樣做會更加激化矛盾。 戶籍+房產=入學門票的基層現狀 ,依然會持續很長時間。
所以我認為,廣義上的學區房是不會消失的,狹義上的重點學區房,大機率會「消失」,起碼會平復到教育溢價不會過高影響房價的地步。——不要以為國家狠不下來心,學科培訓一個千億級別的產業,一紙政令直接歸零,公辦民助校全部脫鉤......抹平重點校和普校之間的差距、打擊天價學區房,對中國來說太簡單了。
不過,不是所有城市都需要來這麽一套組合拳的,學區房溢價不高的城市就沒這種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