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學區房將慢慢被取消了嗎?

2021-03-24財經

說說我的感受。

十幾年前,我剛結婚,住老小區,門口對著的就是菜小。

我家買了一台車,不貴,10萬的代步車罷了。然後周圍就有鄰居心理不平衡。說出來都不敢信,居委會老阿姨,拿臟水潑你家車,有人偷偷劃你家車,那些聽不見的不待見就不計其數了。

後來,我搬家了,搬進商品房,貴,但有道理。小區裏有人開百萬的豪車,但鄰居每次經過那車只是駐足看看,然後暗暗勵誌,自己也要努力買一輛。

後來,我是想明白了,再也不會去老社群買房。人和人很不一樣,心態很不一樣。

再來說學區房,我家在三年前晉升成學區房,這所小學,今年才出來第一個畢業班,但不妨礙房價瘋狂暴漲。我女兒也只是這所第五屆畢業生罷了。

那麽知道一個學區誕生多久?就兩月。

校長把學校的建造拍成了視訊,工程進度都是按天算的。在三年前9.1號建成,學生開始入學。

太小看教育局了。撥了個很牛逼的校長。

那麽問題來了,校長就一個人,你要出色的教學品質哪裏來?

秘訣在哪裏?全校教師平均年齡27歲。也差不多都是剛一票研究生畢業的學生罷了,哪裏來的教齡。

秘訣在校長身上,在家長身上。我很喜歡那個校長,她牛逼的不是其他的,而是理念。

她說得這套東西,是當年我高中母校那套東西,不提倡死讀書,真正素質教育,不管男女,抓去踢球。

我當年母校也是提倡這套,排球,籃球,羽球,網球,木蘭拳我都練過。

每個學期學一樣小樂器,組織音樂會等等。牛逼的是這種無形的理念。可以無形中改變一個孩子。

他們學校開學的時候,我特地請假一天,送孩子上學,就站在學校門口,看孩子們入學,我不看其他的,就看孩子穿校服的情況。

每個孩子都穿校服了。不要忽視這種細節。一個學校的好壞,先看校風校紀。我母校當年,校紀都是不穿校服,不讓進門。女孩不許散發,必須紮頭發。化妝什麽更不允許。

雖然校服很貴,但就是每天穿校服上下學。可以觀察下菜小,校服很多都是愛穿穿,不愛穿就不穿。

我女兒他們小學老師,從沒有在微信群中強調穿校服。這就是區別。當學校有什麽理念,什麽樣的家長容易普及?

連一個穿校服,一個學校都無法執行好,拿什麽來執行理念?

問題在哪裏?家長身上。

本回答中,有一位民工子弟的小學老師,被一位作家亂吐槽。

但沒發現嗎?

小學老師通篇吐槽的是奇葩家長,而不是孩子。我一直認為,孩子和孩子本沒差,都是白紙,看你家長怎麽畫。

這就是學區和非學區居民的兩種心態,從我開篇那部車,就可以看出來了。

菜小你家孩子努力,努力出好成績,只會招來周圍人的冷嘲熱諷,而學區房裏,你家孩子努力出好成績,自然成為別人家孩子家長學習的榜樣,大家互相打氣,一起努力。

學區房的秘訣,只有兩個,第一個是好的理念。第二個就是和你差不多的一群人。然後相同的人才能認可這種理念,才能發揮學區最大的作用。

和老師無關。很多理念不難學,但學會來,那些好的理念能執行嗎?

每個省份,每個城市,牛逼的學校就那麽幾個,要學那些學校套路,難嗎?每年那些牛逼的學校還不停推廣,但有用嗎?菜小能復制嗎?

差在哪裏還不清楚嗎?教育局糊塗嗎?一個 好的校長,好的理念要遇到一群差不多水平的家長,才能執行推廣,達到學區房的目的。

每個區,每個市,最後教育局比拼,還是拼你有幾個重點學校,有幾個重點班,文科狀元我們區的,理科狀元你們區的。。。。。

靠大鍋飯?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套用二八法則,20%的好學校,輸送未來80%重點學校的生源,然後代表學校,代表區,市省接著比拼。

有的私立學校更狠,不考學生,考父母。

要求家庭收入百萬以上,家庭中有一人全職,父母學歷中必須有一位碩士起。。。

結果很多拆遷戶,大專學歷,提著錢,找關系,想入牛逼的私立小學,但人家就是不收。

學歷達不到,無法理解學校的理念,而這種家長可能就是壞了一鍋粥的老鼠屎。

錢不是萬能的。

學區房沒有那麽玄乎,只不過把收入相當,學歷相當的父母湊在一起,一個群體中,高知父母占了八成以上,那就是他們的舞台了。

而一個群體中,低學歷的父母占了八成以上,那就是人家的舞台。


這篇文章我寫了很久了,最近又刷了刷評論區。讓我感觸很深。

事實上,這裏的每個人都知道很多東西就是用錢把人劃分了圈子,學區也是這回事。但評論區很多人惡意酸你。有說你秀優越感的,有說你你得瑟幾年的。。。。這也是人分圈子的目的。

大部份人都是沒權沒勢的,改變不了什麽公平不公平,只能在老天給的牌裏,盡量去爭取自己的上線,帶著我們的孩子去爭取一個人生的上線罷了。

每個人都有上線和下線,無非都是在自己選擇自己想走的路罷了。

但無論如何,要擺好自己的心態,那些評論區冷嘲熱諷的為什麽我會如此不舒服?

從我們的角度,我們從小好好學習,小鎮做題家,也是題海戰術,挑燈夜讀。工作了,家庭沒有背景,沒有關系,也是夫妻兩人拼命工作,國內最早的996,我就經歷過,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

我為什麽喜歡我們這樣的新社群,就是大家都是差不多的經歷,大多都是用功苦讀,工作後辛苦工作。

我們五樓的鄰居,女主是記者,講述了她剛畢業才2000塊一個月,改報道,經常半夜才能收工。後來,開始拉廣告,陪客戶,喝到吐。

一樓鄰居是做遊戲的,趕上了最好的時候,這麽說吧,一年休息的時間是按小時算的,每天都是半夜淩晨到家,第二天中午就出門上班了。

對門的鄰居,是做IT的,也是三更半夜,自己創業,後來做了個不知道什麽流弊的APP,就財富自由了,全家移民美國了。

隔壁樓有個鄰居,是自營做童裝的,有個廠在廣東,後來因為太卷,把廠遷到了越南,我已經好幾年沒看見這位大哥了,都五十多歲了現在,以前我們一直一起坐地鐵,和她閑聊。

我們樓上鄰居,是自營的,開了個檔口,做酒店用品的,這些年實體不好做,他老婆經常做點微商。

對面樓,一位大哥,他女兒現在大學畢業了剛搬來的時候,孩子讀高一,這裏離孩子學校近。就聽他們說,為了孩子讀書這事,夫妻兩人搬了很多次家,夫妻兩人體制內的鐵飯碗都沒要了,去外企應聘,孩子學業在哪,他們家在哪裏的。

四樓的鄰居,也是小鎮做題家,男的自營,做點小生意,疫情三年,不說都能知道很難了,女的碩士,原本在證券公司,後來加入了一個創業孵化公司。

為什麽喜歡這樣的氛圍,就是因為誰都不會冷嘲熱諷你,誰家都有不為人知的心酸的。別人展現出來的都只是光鮮的一面。

不會隨便去嫉妒,說到底都是在用最原始的牌爭取自己的上線的罷了。

這也是我後來明白,再也不會去買老社群的房。人和人就是分的,父母放不好心態,孩子怎麽能放好心態呢?

我們身邊很多大孩子都考入重點,我們壓力很大,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能不能行,但我們絕對不會去冷嘲熱諷那些孩子的,哪個孩子是天資過人的?沒有的。都是父母帶著孩子一點一點努力出來的,很多父母都是買了學區的,真的以為買了學區就可以不努力了?

我們也會和孩子說,要向哥哥姐姐看齊,都是辛苦努力出來的。人家獲得這些都是靠自己努力出來的。

評論區那些家長,從我們角度想想就很可怕了。 努力是機會均等的,你和你的孩子可以選擇不努力,但是別人努力並沒有妨礙你呀!莫名其妙就被冷嘲熱諷。

人家只是在爭取自己人生的上線,避免自己的人生滑坡到下線。你可以選擇爭取人生下線。

人還是和差不多的人在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