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僅隔半年再獲1億融資,竹間智慧升級「Cloud AI」

2021-04-17財經

在AI企業融資普遍趨冷且上市受阻的大背景下,竹間智慧又完成了一輪融資。4月14日,竹間智慧宣布完成1億元人民幣C+輪戰略融資,由申能誠毅、廣發信德、朗瑪峰資本合投,老股東中華開發金控追投。

算上中銀、交銀兩大國有銀行的投資,竹間智慧在半年內累計完成融資3億元人民幣,在整個市場趨冷的大背景下,引發各界關註。

為什麽?竹間智慧有什麽不同?

不妨先來看個案例。話說某大型石油國企,在科技轉型中遇到了一個難題,一個看似不是問題的問題,卻導致了大量研究經費的浪費。該企業有2700多份歷史計畫文件,每年還在以400-500的數量增加,如何避免新文件與歷史文件重復,避免企業重復立項,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

過去,采用的是人工查重,耗時費力。每年500份新增計畫文件需要2個人花一整年時間才能完成比對查重。運用竹間智慧的Gemini認知知識推理平台進行視覺化操作後,現在對新文件的查重平均僅需12s,效率至少提升上千倍!耗時的驟減,效率的提高,帶來的是人的解放,更是生產力的解放,時間因此更有價值。

這個套用只是冰山一角,背後的 NLP技術,還有更廣泛的價值, 查重只是最直接的一個套用。NLP,即自然語言處理,是AI的重要技術領域,也是最難攻克的技術之一,NLP技術的深度廣度,決定了企業AI能力是否完備。

竹間智慧便是這個領域的佼佼者,亦可以說早已領先了一大步。大環境趨冷的本質,是資本的更加謹慎,但並不代表放棄。 當遇到好的標的,資本便會毫不猶豫的入場。 值得一提的是,是資本自己發現並選擇了竹間智慧,於是才有了這半年內兩輪共3億的融資。好的標的,總是不乏吸重力。

1

從計畫制到標準平台產品,跨維度發展

在當下的高科技領域裏,竹間智慧是個非常值得深挖的案例,因為竹間智慧的發展歷程,回答了一個問題:如何打造一個標準化平台?

打造一個平台乃至一個生態,是互聯網創業者的普遍追求,因為那意味著有機會與BAT站到一起。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平台級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或者說, 打造一個平台的成本越來越高了。 資本與技術,你總要占一樣,否則很難推出一個平台級的產品。竹間智慧靠的是技術。

技術背後,是耐得住性子,是產品思維。浮燥的當下,速成是許多創業者藏於內心的真實想法,但他們卻忘了, 有些事急不來,需要先埋頭苦幹。 在實作標準化平台之前,竹間智慧也埋頭苦幹了許久。

竹間一開始更多的是為實作客戶需求做計畫。而在這五年多的時間裏,竹間智慧從中不斷積累下來大量的套用場景落地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已經積累下來許多模型和標準場景,早已領先一步開始搭建並打磨標準化平台產品。

過去五年多時間,竹間智慧先是深耕NLP中的短文本,圍繞情感對話互動,在智慧客服、電話機器人、語音助手 等領域積累下大量技術和經驗後, 逐步擴充套件至機器閱讀、知識工程等長文本NLP,套用於知識圖譜自動構建,文本稽核、對比,智慧推薦等等,滿足企業對NLP更廣更深的需求。透過數百個標桿客戶的套用場景落地積累,形成了高度標準化的NLP相關產品與解決方案。

開頭提到的某大型石油國企的套用便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是長文本知識工程分析的其中一個落地。過去五年多,竹間智慧高築墻、廣積糧,將NLP做深做透,終於 錘煉出了把自己平台標準化的技術實力,形成了六大標準化平台, 這也是為產品全面雲化提供了基礎,為行業的規模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AI是個高研發高投入的市場,技術與資本門檻很高,這意味著市場上絕大多數的公司是沒有能力獨立完成的,那麽如何為這些公司提供AI能力,便成為一個考驗。計畫制肯定行不通,時間長、費時費人,一般企業承擔不起。

為了適應不同企業需求,竹間智慧在摸索中逐漸形成了兩套核心服務模式。一套是針對深度需求在提供標準化產品的基礎上滿足客戶客製化需求;另一方面則是與雲端運算公司擴大合作,將更多服務標準化上雲,進一步滿足大中小企業客戶。 從市場發展的角度看,這其實是一種技術平權,技術應該為更多人服務。

2

打造六大標準平台,竹間升級上雲

具體到市場層面來說,就是把積數年之功沈澱下來的標準化技術開放上雲給更多大中小客戶使用。 2021年將是竹間智慧的雲化元年, 隨著雲化的展開,竹間智慧將成為人工智慧NLP產品標準化的領頭羊。

竹間雲,包含機器人工廠雲(BotFactory Cloud),AICC+雲(AICC+Cloud),認知知識工程雲(GeminiCognitive Cloud),及NLP雲(NLPCloud)。隨著雲化的展開,竹間智慧將為企業客戶帶來低程式碼、低營運的企業智慧化軟體服務,透過訂閱制和租賃模式,為企業提供更低成本的智慧數位化變革。

低程式碼大家可能已不陌生,這裏我們不妨單獨說一說低營運。

在業務推進的過程中,竹間智慧發現許多新客戶還在使用舊式的智慧系統、線上客服系統、假AI等傳統工具。這些工具的特點是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對比這些傳統工具,竹間智慧提供的工具可以做到自動化、平台化,不需要把數據拿出來就可以做到迴圈持續的學習。

竹間雲還為客戶提供有自動營運,知識挖掘的平台,自動標註,自動訓練等機制,給到客戶就可以自己做營運,將人力成本大振幅降底。

竹間雲2021產品的特色之一是「一鍵部署」, 使用者只需點選按鈕便可以迅速建立能支持數百個甚至數千個機器人的平台。

同時還能滿足企業公有雲、私有雲以及混合雲的多種部署要求,支持華為雲、騰訊雲、阿裏雲、中國電子雲、紫光雲、MicrosoftAzure,AmazonWeb Services等多家雲廠商。滿足企業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隨著系統安全問題的日益凸顯,不少企業的系統有了安可改造的需求,因此,竹間雲 的6大平台也開始支持國產CPU、伺服器、作業系統 及資料庫平台,如海思、麒麟、openGauss、寶蘭德BES等。讓企業系統國產化,具備自主研發和維護的能力已是大勢所趨,浩浩蕩蕩。

3

竹間雲一鍵部署,企業智慧持續學習

總結上文我們可以看到,竹間智慧在持續沈澱技術實力的同時,還要持續的拉平技術的使用門檻,六大標準化平台、四大雲化產品、一鍵部署背後,都存在著這樣一個思路。站在企業套用的角度看, 技術需要先進前沿,但套用不應該復雜。 如此看,「一鍵部署」實乃良苦用心。

在套用層面,我們可以看看到「簡化易用」是核心;在技術層面,我們可以看到「持續學習」是核心。這兩個核心,貫穿始終。

前文我們有提到,許多企業還在使用舊式工具,這些工具在當時雖然看起來先進,但已不適應當下的時代,歸根結底是因為這些工具缺乏持續學習的能力,是假AI。針對這些,竹間智慧提供了完整的機器自學習能力。

竹間雲2021新版的平台結合了自動化的機器學習平台,具有強化學習、持續智慧的能力,平台中內建了竹間27個NLP及AI能力模組,能相容大多數的SOTA演算法模型,可以自動標註、知識挖掘、知識生成、語料聚類分析、自動生成QA、自動調參、自動最佳化模型、聯合模型訓練、多組合模型等, 支持幾乎所有常用NLP和圖演算法模型, 越用越智慧的同時可以大大降低數據營運成本,為企業提供可以自我最佳化模型的能力,形成數據驅動和業務驅動的競爭力,實作真正的「自動化」。越智慧,自然營運成本越低。

未來,竹間智慧的目標是取代80%的企業與人互動的場景,解放人力,讓人類做更核心更關鍵更能實作自我價值提升的事,也為企業提供更廣泛的服務。在這個過程中,竹間智慧逐步構建起了 完整的企業業務和服務的作業系統, 一個壁壘深厚的平台與生態於是成形。

從計畫制跨越到標準平台產品再到升級上雲,竹間智慧走了5年多時間。這5年多時間裏,竹間智慧埋頭將技術產品落地,方得今日正果。竹間智慧創始人簡仁賢表示,這一切「得益於竹間智慧多年來 數百個的商業化案例落地的積累, 以及雲廠商合作的助力」,「這是一個不斷打磨沈澱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創業,要仰望星空,也要低頭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