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外資公募基金公司大舉增資,進一步擴大布局中國市場版圖。
7月26日,澎湃新聞記者發現,貝萊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貝萊德基金」)的註冊資本金已由此前的10億元增至12.5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2020年9月的貝萊德基金,是首家100%外資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由貝萊德金融管理公司(BlackRock Financial Management, Inc.)100%控股。
成立近4年,貝萊德基金已四次增加註冊資本。據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顯示,分別是:2022年5月,註冊資本由3億元增至5億元,增幅為66.67%;2022年11月增至7億元,增幅為40%;2023年7月增至10億元,增幅為42.86%;2024年7月增至12.5億元,增資振幅為25%。
2021年9月,貝萊德基金發行了第一只公募產品。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貝萊德基金的公募管理規模為40.37億元,在管基金數量共8只,其中混合型基金規模為36.02億元,債券型基金規模為4.35億元。
除了貝萊德基金外,今年來,路博邁基金、富達基金、聯博基金等外資公募基金公司也相繼公告新增註冊資本。
例如,今年2月,富達基金將註冊資本金由此前的1.3億美元增加至1.6億美元,增資振幅超過23%,這也是富達基金年內第一次增資;3月,路博邁基金將註冊資本金由3億元增加至4.2億元,增資振幅達40%;5月,聯博基金釋出公告,經股東聯博香港決定,聯博基金的註冊資本由原來的2億元增加至3億元。
除了已在國內展業的外資機構,今年以來,包括瑞穗證券、安聯基金等在內的多家外資機構也紛紛入場布局中國市場。
6月24日,日本瑞穗金融集團有限公司釋出的最新公告顯示,其子公司瑞穗證券有限公司(下稱「瑞穗證券」)已向中國證監會提出在中國設立證券公司的申請。中國證監會彼時已正式受理。
上述公告稱,中國資本市場擁有僅次於美洲和歐洲的全球第三大費用池,考慮到人口趨勢和經濟增長率,預計中國市場將進一步擴張。
6月19日,國內首家德國外商獨資公募安聯基金在滬揭牌。此前4月18日,安聯基金正式獲準開業,註冊資本3億元人民幣。該公司不僅是國內首家德國外商獨資公募,還是國內目前第9家外商獨資公募。
截至目前,據澎湃新聞記者統計,證券公司方面,國內外資控股證券公司已經達到10家,分別是外商獨資的高盛高華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渣打證券、法巴證券,以及瑞銀證券、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星展證券、大和證券(中國)、匯豐前海證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公募基金方面,外商獨資公募有貝萊德基金、富達基金、路博邁基金、施羅德基金、宏利基金、摩根資產管理、摩根士丹利基金、聯博基金和安聯基金。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最佳化區域開放布局,完善推進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