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松果財經
被貼上「華爾街史上經營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人之一」、「投資天才」等標簽的麥可·史坦哈特曾說過:保持相對機敏,要隨時研究可能帶來財富的一切領域,要比別人更早感知大勢的變化。
但問題是,其中的「可能帶來財富的一切領域」又該如何尋找?
或授權以依據財富最終是由多數人流向少數人的財富定律來反推出想要的答案。而富比士最佳CEO榜就是典型的財富集中於少數人手中的結果表現。
雖然眾所周知,富比士最佳CEO榜是年年更新,年年換人,但其實內裏可被總結、「抄襲」的有效財富密碼並不少。尤其是考慮到,最新公布的2024年最佳CEO財富榜評選的基礎財務指標是以連續兩年的經營業績表現為準,這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些許投機與巧合性。
如此,我們試圖透過倒推來檢索,2024年入選的這批CEO背後的錢袋子都集中於哪些關鍵詞、關鍵領域之上。
制造為本,兩大最佳CEO高產地依舊盤點2021年-2024年歷屆富比士CEO財富榜發現看,新能源賽道、以及工業大國的皇冠產業半導體,一直是國內最佳CEO的高產之地。
具體來看,新能源賽道,事實上,自2021年起這個「大跑道」就正進入了狂跑之中,而在此時已有不少光伏賽道企業CEO開始陸續在富比士最佳CEO榜中展露頭角,包括當時隆基股份的李振國、寧德時代的周佳、億緯鋰能的……2021年有11家光伏供應鏈企業的CEO在此榜之上,22年15家、23年10家,其中
其中寧德時代的曾毓群截至2024年已經連續三年蟬聯該榜。
可見,高景氣度下光伏賽道最佳CEO的高產盛況。不過,4年時間過去,隨著光伏滲透率達到一定高度後,新能源賽道內部的機會出現明顯的轉化, 新能源汽車及其背後的供應鏈正在替代光伏成為這個大賽道中又一個最強分支 。
圖源:富比士中國2024年最佳CEO榜單
從2024年的榜單來看,光伏領域雖然僅有兩大巨頭寧德時代、陽光電源的CEO位列其中了,但均位列排行前十,且賽力斯、拓普集團等7家汽車勢力及供應鏈廠商「補位」成功。
而這背後則是基於 整個國產汽車產業鏈在供需兩端的雙向大爆發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3年,中國汽車年產銷量均首次突破3000萬輛,分別同比增長11.6%和12%,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增長35.8%、37.9%,市場占有率達31.6%。
至於半導體、芯片方向,其實在2021-2022年間只有個別純正的半導體、積體電路企業的CEO出現在這一榜單之中,但自2023年起,在這個全球半導體產業都陷入下行周期之時,國內海光資訊、長電科技、華大九天等多企業的CEO現身其中,2024年又有北方華創、中微公司等半導體裝置企業的CEO登榜成功。
財報顯示,2021-2023年間北方華創、中微公司的營收復合增長率分別達51%、42%,並在24Q1繼續分別維持51.36%、31.23%的增速。與此同時,據國內各半導體晶圓廠擴產預期,預計2024年國內半導體裝置需求增速超20%,可見該市場需求的高景氣度。
此外,還需著重強調的是,之所以將這兩大板塊放在一起說,除去兩大產業共有的高景氣度以及優質CEO誕生數量之外,其實還有一個關鍵點: 目前這兩大賽道既都是國內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也是中美經濟對抗的前沿陣地 ,因而不論是從對內部經濟產生的貢獻度,還是對抗外部面臨的不可控系統風險來看,這兩大領域未來仍將更多的企業以及人才跑出。
「未來經濟」,成為新一代優秀CEO孵化地說到大國之間的較量,其實在這份榜單中還有一點需要重點提及:「未來經濟」,也就是數位化智慧經濟。
這一點,其實也早已悄悄譜寫在最佳CEO榜單之中。
首先,在今年的富比士中國最佳CEO榜單中,有兩位CEO異常耀眼,一位是大家耳熟能詳、來自比亞迪的王傳福,另一位則是不太為業外人士關註的朱興明,而這兩位就是今年唯二連續四年入選該榜單的CEO。
資料顯示,朱興明是國內最大伺服系統廠商匯川技術的CEO。所謂伺服系統,簡單來說就是用來實作對機械運動的高度精度控制的,無論是從功能的重要性、還是成本占比來說都是機器人最核心的零部件之一,尤其是是對於未來將成為繼電腦、智慧型手機、新能源汽車後又一顛覆性產品的人形機器人來說意義重大。
然而,該系統的中高端領域此前一直被外資品牌主導,因此隨著智慧經濟在制造業國家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國努內資企業一直在加速提升這系統的在中高端領域的國產化率,朱興明引領的匯川技術就是代表性企業之一。
財報顯示,2021-2023年期間匯川技術營收、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分別達38%、31%,24Q1實作35.78%的營收增速。
其次,在「未來經濟」中除去智慧機器人,還需要重點提及的則是人工智慧技術。
2023年被業界內外譽為"生成式AI元年",也是這一年,包括昆侖萬維、金山辦公、科大訊飛等AI生成式企業CEO「爆炸式」出現在富比士最佳財富榜中,但到了2024年這些CEO紛紛從榜單中消失,並在業績端陷入盈利焦慮。
不過值得重視的是,其實 在AI賽道中,還有一個分支已經表現出較強的「挖金」實力了,即AI高算力驅動的光模組 。目前中際旭創、新易盛的CEO已連續2年登榜,今年新增了潤澤科技、天孚通訊。其中,由CEO劉聖指引的中際旭創2023年、24Q1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了104.81%、303.84% 。
可見,隨著國內智慧制造經濟的加速度發展,AI領域的算力硬體端正在成為新一代最佳CEO的孵化地。
大批全球化思維CEO誕生,中國工業帝國的時代來了
綜合上述盤點歸納可發現,在2024年的這份最佳CEO名單中,從產業端、到生產端我們都已總結出一些財富流入的關鍵詞。但其實在最後回歸至這些上榜成功的CEO內核來說,有一個很明顯的主流趨勢:全球化思維。
首先,終端品牌上,從今年CEO的強勢回歸耐用消費品企業來看,雖然這些CEO就職的企業,從汽車、家電,到飲品、美妝、運動用品、餐飲,覆蓋的領域「五花八門」。但實則亂中有一個共性:這些國產品牌,對內不斷替換海外舶來品品牌,對外則以自主品牌的地位遠洋海外。
而這背後實則是掩藏的愈發年輕的企業家與管理者們具備的全球化經營能力。泡泡瑪特CEO王寧,據悉是富比士中國最佳CEO榜單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位白手起家創始人,其創辦的泡泡瑪特2024Q1依靠增速將近250%的海外業務增長,實作超過40%的整體業績增速。
此外,其他如汽車品牌商比亞迪、長安汽車,家電領域的海信家電、格力電器等等,翻看財報可以發現,這些企業近年來的境外收入都成為公司核心增長動力。財報顯示,2023年,長安汽車的境外銷售、海外營收分別同比增長43.86%、53.13%。
其次,在制造端,出海經營案例則更多。汽車供應鏈中,賽輪輪胎2023年憑借海外布局的先發優勢,率先完成了對玲瓏輪胎等諸多競爭對手的超越。據悉繼越南、柬埔寨和墨西哥之後,其今年將在印尼落地第四個海外基地。與此同時,拓普集團近日預計24H1歸母凈利潤將同比增長32.69%,而根據其此前的業績增速來看,海外市場同樣是其核心增長引擎。
對此,其實從富比士中國官方的統計的,2024年最佳CEO前十位所處企業的海外收入對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高達33%,也可看出現中國產業的出海大勢不可逆。
事實上,回過頭來看,這一步自2015年大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至今,中國其實已經走了近十個年頭。而這十個年頭足以讓中國企業,從制造尖端化、到產品創新、企業品牌化,完成量的積累,並開始實作「質」的蛻變。
中國正在從原先的產品貿易型出海逐漸走向品牌出海、產業鏈出海,由過去的「走出去」,正在進階到的「走進去」階段了。
結語從崛起的科技研發實力,到科技賦能的完備供應鏈體系,再到產品力愈發強勁品牌池,並輔以較足的專業技能人才隊伍,毫無疑問,作為全世界當之無愧的工業制造第一國,中國已然打造了一個無法被輕易復制的供給閉環。
不過,發展是一個過程,而非結果。所以,新時代的中國又要開始新一輪產業鏈的升級變遷,而同樣地,財富密碼也將隨之流動。財富從來的都是「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