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大家想看的:
合眾(哪咤)- 2025年
蔚來 - 2026年
只談乘用車。五年後(2029)能活下來的車企(集團):
民營:
第一梯隊:比亞迪、吉利、奇瑞、華為汽車(是的就叫華為)
第二梯隊:零跑、小鵬、理想、小米、長城
國有:
上汽(包括五菱)、廣汽、一汽、長安、北汽、東風
幾大國有大廠都還在,北汽和東風可能會進ICU。
外國品牌:
豐田、大眾、本田、特斯拉、奔馳、奧迪、寶馬、通用
除了以上,其他全部是年銷量10萬以下的小眾品牌。
以上22個車廠,透過各種排列組合,活躍在市場上,並且年產量能超過10萬輛的的品牌在60個左右。
下面是分析。
全國總產量:
以中國14億人口,有駕駛能力並且有開車意願的人,我的估計是6億。按平均12年報廢,中國國內乘用車內需的極限,可達5000萬輛/年。考慮到電車的換車周期更短,這個數位還可能可以拉得更高。
按2023年全國乘用車產銷量2600萬輛,加上數百萬輛出口。按非常樂觀的估計,到2029年,國內乘用車銷量可以達到3500萬輛,出口500萬輛,合計4000萬輛。這個數位可以養活的車企絕對不是少數。占領1%的市場份額,便可以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立足。
市場趨勢:
五年時間不長,今天的市場情況到五年後,大機率不會出現什麽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也沒必要說什麽五年後比亞迪倒閉之類聳人聽聞的結論吸引眼球)
關於智駕:
智駕不會是車企的護城河。因為智駕的完美程度是有極限的,領先者不可能把這個極限無限的提高,最終大家都會達到非常接近的水平,比如說超過99%的人類司機(已經遠超實際需求)。
當智駕達到這個程度,為了證明更高的智駕水平,恐怕只能讓智駕參加賽車比賽來證明了。
我預計這個過程會在未來十年左右實作,但未來的五年,智駕仍然可以是一個不錯的賣點,可以支持部份車企快速發展。
下面我給出具體的預測,我不怕挨罵。
合眾(哪咤)
沒救了,不需要多說了。
蔚來
蔚來(車企)已經窮途末路,企業治理存在重大問題,還有最後一次輸血搶救的機會,預計2026或者2027年倒下。
蔚來(品牌)可能仍會存在,感興趣的買家可能會是上汽或者北汽,但品牌形象會被拋棄,轉攻10萬到15萬元出租車和網約車市場。
比亞迪
造車的核心技術目前領先,又有全產業鏈的巨大成本優勢,看不到未來五年掉隊的任何可能。五年後預期能達到800萬輛年銷售。品牌布局不會有大的變化,依然是比亞迪、騰勢、仰望、方程式豹。
吉利
勢頭很猛,也有核心技術。極氪領克的品牌建立很成功。品牌布局不會大改,還是吉利、吉利銀河、極氪領克。旗下其他品牌全部雪藏,變成小眾個性品牌。
極越活不到2029
奇瑞
還是現在的路線,奇瑞品牌燃油車出口遙遙領先;星途做不起來;捷途↓;比較看好iCar;智界曇花一現,最終會被華為放棄;捷豹路虎品牌已經沒有價值。
華為汽車
智選車模式會被終結,華為親自下場造車。最有可能實作的途徑是收購塞力斯、江淮。
幾個界短時間內還會存在,但資源逐漸往華為汽車傾斜,最終合作破裂。合作破裂的時間取決於華為汽車的產品線布局速度。
零跑
銷量起起伏伏,五年後仍在盈虧平衡線上掙紮。年銷50萬-80萬輛
理想
L系列的產品力目前仍然領先,就算L系列在未來五年不做大的更新,依然能夠混五年。
小米
取代過去50萬以下寶馬的市場位置。
我相信在未來五年,存在與小鵬汽車合並的可能。
小鵬
成功轉型價效比汽車。
我相信在未來五年,存在與小米汽車合並的可能。
長城
出口仍然有活力,但淡出國內的大眾市場,成為個性品牌。
上汽
五菱 - 維持當前市場地位,智己 - 小眾品牌,上汽大眾 - 銷量腰斬,上汽奧迪 - 銷量膝蓋斬,上汽通用 - 僅保留少數幾塊車型,MG - 保持。
整體規模比今天收縮三分之一。
廣汽
廣汽豐田 - 腰斬,廣汽本田 - 腰斬,埃安 - 100萬輛,傳祺 - 保持,昊鉑 - 做不起來。
整體規模比今天收縮三分之一。
一汽
一汽豐田 - 腰斬,一汽奧迪 - 70% ,一汽大眾 - 腰斬,紅旗 - 年銷30萬以下。
整體規模收縮到現在的一半。
長安
長安品牌 - 在國內消失,僅外銷存在,啟源/深藍 - 轉型成功年銷150萬+,阿維塔 - 進ICU。
北汽
奔馳 - 70%
其他品牌全部玩完。
東風
東風日產 - 奄奄一息,東風本田 - 膝蓋斬,嵐圖 - 小眾品牌年銷20萬,奕派 - 小眾品牌年銷20萬。
日系只剩下豐田本田,仍然有擁躉,其他品牌全部淪為年銷10萬以下的小眾車 。
大眾
五年時間,大眾電動化較早,鐵桿擁躉也不少,仍然有機會。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下降到現在的一半,V型走勢。
特斯拉
信徒不少的。五年時間,現在的兩款車型僅做小改款,就可以維持銷量。如果有新車型,存在起飛可能。
奔馳
70%
寶馬
受電車沖擊最大的一家,30%
奧迪
50%
通用
在中國,只剩下跟著上汽混飯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