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之所以把動力分級分的這麽細,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燃油車的動力太貴了。1.5L自吸發動機和3.0T雙渦輪增壓發動機,成本差距極大,不止成本差距大,技術難度差距極大。
二是車企有意為之,分級是為了利潤最大化。
所以燃油車動力參數是一個很重要的參數。是非常大的宣傳點。
寶馬M5一百多萬,model 3效能版,30多萬。零百都差不多。
有人會說了,寶馬M5賽道多牛啊。
這正是廠商的套路啊。不強化一下賽道內容,怎麽賣這麽貴呢?
可民用車是在公路上跑的,不是在賽道上跑。民用司機也不是專業賽車手,沒幾個人能、也沒幾個人敢壓榨車子的極限。即便是有人敢在公路上飆車,交通法規分分鐘給他吊銷駕照。
一台普通燃油車想達到M5的效能,可不是僅僅是塞一台強大的發動機進去就能實作的,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
一台新能源汽車想達到M5的效能就簡單多了。漢EV四驅版就是在前驅版的基礎上加了個後電機,零百就達到3.9秒了。相比燃油車,難度降低了n個數量級。當然了,賽道肯定不行,但是它就是簡簡單單的透過加一台電機,成本僅僅增加了幾萬塊就實作了。
到了新能源汽車時代,零百四五秒、五六秒的效能簡直司空見慣,各個車企都能輕松實作。
新能源汽車有很多價格便宜動力卻非常強勁的車型。這使得車企想透過動力分級來拉開售價變得異常困難。
車企想透過成本壁壘和技術壁壘割韭菜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動力分級的意義在廠商而非使用者。
當車企無法透過動力分級來割韭菜時,分級自然就沒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