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工信部釋出兩項強制性國家標準:燃油車最快2026年被淘汰?40萬汽服店徹底無車可修?

2024-09-05汽車

作者 | Gary

來源 | 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燃油車被淘汰的日子又近了。

8月21日,國家工信部公開征求【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等兩項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意見。

其中,燃油車油耗標準引起了廣泛的關註和討論,最大的爭議在於,在新的油耗標準下,至少現在,市場上絕大部份燃油車都不符合標準。

值得註意的是,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4年10月20日,如果順利透過,將於2026年1月1日執行。

也就是說,按照現在的燃油車研發制造情況,到2026年,中國市場很可能幾乎沒有新的燃油車可以上市。

此前,今年7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銷量滲透率達51.1%,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在一個完整月份突破50%。

在市場維度,燃油車已經逐漸淪為「少數派」,而新能源車的售後又處於封閉狀態。

如果政策進一步推動,兩年後燃油車真的被徹底淘汰,那麽,40萬汽服門店還能修什麽?

一、百公裏油耗最高不超過4.7L,燃油車迎來終結?

在工信部釋出的兩項強制性國家標準中,其中一項就是【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

汽車服務世界下載並閱讀原檔後發現,引發最大討論的是4.2項「車型燃料消耗量目標值」。

這一項中提到,對具有三排以下座椅的乘用車,車型燃料消耗量應該按照新的公式來計算,汽車服務世界總結如下:

1、整備品質小於1090kg的車型,百公裏油耗需要控制在2.57L以內;

2、整備品質在1090kg-2510kg之間的車型,百公裏油耗需要控制在3.3L以內;

3、整備品質大於2510kg的車型,百公裏油耗需要控制在4.7L以內。

這個標準到底是什麽水平?

汽車服務世界選取市場上比較主流的車型進行對比。

一是公認比較省油的日系車,本田飛度2024款1.5L,官網資訊顯示,其整備品質為1108kg,百公裏油耗為6.52L,對比上述3.3L的要求,幾乎超過標準的一倍。

二是比較耗油的美系車,別克君威2024款25T,官網資訊顯示,其整備品質為1430kg,百公裏油耗為6.89L,超出3.3L標準一倍多。

三是比較主流的國產品牌,以哈弗H6為例,官網資訊顯示,其整備品質為1620kg,百公裏油耗為7.5L,不用說,仍然是遠超3.3L標準。

眾所周知,目前市場上大多數乘用車的整備品質都在1090kg-2510kg之間,也就是說,如果百公裏油耗都要控制在3.3L以內,上述舉出的三個例子說明,現在燃油車不僅僅無法達到標準,而且是遠超標準。

可以預見的是,無論未來車企如何最佳化油耗,幾乎不可能在2026年之前達到標準,換句話說,新的油耗標準,是一個不可能實作的數位。

難怪有不少人表示,這對於燃油車來說,相當於做出了最終審判,很可能意味著燃油車的終結。

當然,除了燃油車油耗標準,工信部還公開了電動車能量消耗限制。

針對兩驅純電動車的電耗要求:

1、整備品質小於1090kg的車型,百公裏電耗需要控制在10.1千瓦時以內;

2、整備品質在1090kg-2710kg之間的車型,百公裏電耗需要控制在13.92千瓦時以內;

3、整備品質大於2710kg的車型,百公裏電耗需要控制在19.1千瓦時以內。

以今年討論熱度最高的小米SU7、最低配車型為例,官網資訊顯示,整備品質為1980kg,百公裏電耗12.3千瓦時,顯然是符合標準的。

對比下來,電動車的能耗標準要「正常」很多,絕大部份新能源車企和車型都能符合標準。

值得註意的是,在工信部的檔中,還對雙積分政策進行了說明。

簡單來說,達不到油耗標準的企業,還是要透過銷售更多新能源車來賺取積分,要麽,就要透過其他途徑獲取積分,後者帶來的巨額成本,將導致燃油車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所以,綜合上述油耗標準、電耗標準以及雙積分政策,可以明顯看到,在國家政策層面,正在進一步鼓勵車企向新能源車轉型,推進新能源車的長遠發展。

這對於燃油車來說,無疑是沈重的打擊。

二、新能源滲透率首超50%,合資車企最為艱難?

政策之外,在市場維度,新能源車的表現也是愈發突出。

最具標誌性的事件是,今年7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銷量滲透率達51.1%,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在一個完整月份突破50%,也意味著新能源車銷量首次超過燃油車。

比亞迪高管發文表示:這是一個裏程碑的時刻,標誌著新能源車開始成為主流,燃油成為少數。

新能源車和燃油車的交接期,也反映出市場品牌結構的變化。

根據乘聯會最新月度市場報告的數據顯示:7月國內零售中,自主品牌市場零售106萬輛,同比增長13%,市場份額為61.8%,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安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

與之相反的,主流合資品牌零售44萬輛,同比下降25%,市場份額為25.6%。

背後的邏輯並不復雜,在新能源車高速發展過程中,自主品牌相比合資品牌的優勢已經非常明顯。

根據乘聯會數據,7月國內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73.9%;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7%;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8.3%。

很顯然,在新能源車向上、燃油車式微的歷史行程中,合資品牌是反應速度更慢、生存更為艱難的那個群體。

事實上,受到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影響,過去幾年,已經有不少合資車企結束中國市場,包括鈴木、雷諾、JEEP、菲亞特、謳歌、三菱等車企或品牌。

在國內自主品牌加速轉型新能源的情況下,未來燃油車市場份額會進一步被壓縮,合資車企優勢早已不再。

更進一步,如果此次新的標準順利執行,對於合資車企來說,燃油車難以達到油耗標準,新能源車的研發和銷售滯後,碳積分成本越來越高,勢必會進一步壓縮生存空間。

合資車企的逐步結束,其連帶效應已經波及到售後市場,以合資車企為主的4S店營收和盈利雙雙下滑,倒閉和跑路的現象屢見不鮮,不少車主陷入售後無門的境地。

而隨著4S體系的式微,燃油車賽道的大量車主正在流向獨立售後體系,很顯然,上遊車企的變化正在改變售後格局。

三、新能源售後體系封閉,40萬汽服門店無車可修?

當然,燃油車結束、新能源車挺進,售後市場、特別是40萬汽服門店,受到的波及是方方面面的。

幾年前就有行業人士表示:新能源售後的興起將淘汰20萬汽服門店。

當然,這個觀點的前提是燃油車保有量大規模消退、新能源車售後占據市場絕對主流,無疑還需要很長時間來成型。

不過,市場的變化瞬息萬變,再加上政策的加持,如果2026年之後真的沒有燃油車進入市場,那麽燃油車售後的消退速度肯定會很快。

眾所周知,新能源車的智慧化、電子化的特性決定了,車主資訊掌握在上遊車企手中,技術、配件等售後核心資源也處於封閉狀態。

這個情況導致了,新能源售後體系的封閉性更強,在新能源售後占主流的市場環境中,獨立售後的生存不確定很高。

那麽,40萬汽服門店有必要過於焦慮,或者急於轉型嗎?

或許也不必如此。

站在燃油車的角度來看。

首先,目前汽車後市場處於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售後重疊期,燃油車保有量超過3億仍是主流,存量市場足夠支撐後市場很長時間。

其次,目前國內燃油車平均車齡剛剛過7年,輪胎底盤等深度維修計畫方興未艾,對於門店來說還有增量業務。

第三,隨著眾多合資車企結束中國市場,4S店也處於清退期,大量車主正在從4S體系流向獨立售後體系,40萬汽服門店也有機會承接4S店的售後服務。

另外,單從新能源車的角度來看,汽車服務世界判斷,以2022年為時間節點,新能源售後業務將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2022年開始的新車銷售階段,這個階段授權業務依然是核心,包括授權鈑噴、三電等業務。

第二階段,與新車銷售階段重合度較高的新車衍生業務階段,洗美、養護、改裝等業務處於紅利期。

第三階段,預計從2025年開始,彼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4500萬,平均車齡也相對可觀,與車型弱相關的業務逐漸凸顯,包括輪胎、底盤、鈑噴等,這對於授權體系之外的維修企業來說是更大的機會。

第四階段,預計從2028年開始,過保業務逐漸從授權體系向獨立售後轉移,進一步提高非授權體系維修企業的話語權。

未來,在反壟斷政策的推動下,新能源售後不可能完全掌握在車企封閉體系當中,一定會向獨立售後體系滲透,具備技術和服務能力的汽服門店,肯定有廣闊的生存空間。

當然,目前工信部的兩項標準還只是處於征求意見階段,油耗和電耗目標值也不是最終結果,要到2026年1月1日才能知曉。

在這個過程中,新政策的推出只是起到催化劑的作用,行業大勢已經不可阻擋。

並且,政策層面已經釋放出了強烈的訊號:新能源車逐步取代燃油車,也只是時間問題。

產業鏈上下遊的企業都要對此做好準備,當然也包括40萬汽服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