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有故事的超業余車手,給大家講講高速上安全駕駛的一些小技巧吧。
在不超速的前提下 ,我就經常保持100公裏/小時的速度行駛 ,有幾個主要的優點:
1. 不容易追尾 ;
2. 不容易被人追尾 ;
3. 駕駛放松不疲勞 ;
4. 急剎車還是能停下來的 ,再快就容易突破剎車和輪胎的極限;
5.如果急剎車停不下來,再 緊急變道避讓 也不至於突破輪胎極限失控。
6.這個速度 撞車了,一般也不會危及生命 ,運氣好的話,刮破皮也沒有。
7. 風阻比較小,省油 ;
8. 發動機轉速低,省油;
因為正常人超過180公裏/小時的速度操控車輛的經驗比較少,我作為 超業余車手,遇到高速極限的狀況會多一些 ,值得您點個贊收藏一下,然後再慢慢看我分析,以供您參考。道理都很簡單,很好理解, 花幾分鐘看看,換來出入平安,多好~
@展飛哥 的回答涉及到剎車&輪胎的極限,突破極限後的狀況,高速剎車失控,不同速度下追尾、拍墻、翻車的後果,內容大多是自己親身體驗後分享給大家的,冒著危險交了很多學費, 如果你感興趣的話,歡迎點贊+收藏+關註~, 系統會推薦更多硬核有趣的內容給您喲!
1.不容易追尾。
有很多「老司機」喜歡晚上趕路,或者買個所謂能夠探測超速網路攝影機的電子狗,經過網路攝影機的時候才慢下來,然後開160公裏/小時甚至180公裏/小時。首先超速行駛是違法行為,然後這樣開車也非常容易追尾。特別是在兩車道、3車道的高速路上,經常會有3車並排行駛,我哪怕他們開120公裏/小時的速度,相對速度仍然有60公裏。
高速行駛的感覺和低速行駛是完全不同的體驗,會非常緊張,人的註意力只能維持40分鐘,這也是小學生一節課為啥40分鐘的原因嘛。也就是說人不可能永遠保持註意力,萬一判斷失誤了,到跟前才發現沒有路線可以躲開,那就高速追尾了。
↓ 講到跑高速的駕駛技術,怎麽能不看描述日本灣岸線高速路飆車族的漫畫作品【灣岸midnight】
180公裏重剎車到120公裏,和60公裏重剎車到靜止,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180公裏重剎,就是在珠海國際賽車場大直路尾的速度,然後就是重剎車到90公裏進入T1彎。
首先原裝的剎車是無法提供足夠的制軔力在180公裏/小時的速度去抱住車輪的,所以你的車會溜很長的距離。有年輕人不講武德,說自己已經改裝了剎車和輪胎了,好吧,我見過99%的街道改裝車,換花裏胡哨的四活塞、六活塞街道卡鉗,換改裝街道輪胎,剎車皮和油都是街道用的,其實制軔力並沒有比原裝增加多少,只是剎車的腳感發生了變化,就覺得制軔力增加了,都是幻覺!
因為這個回答不是針對賽道改裝的,如果你想更加深入地了解制軔駕駛技術和賽道化剎車改裝,請點贊收藏,然後解鎖關註 @展飛哥 ,我的其他回答裏面有寫。如果有其他問題,我沒有講到的,也歡迎私信我,我會盡力解答。
時速180公裏/小時重剎車,由於速度很高,剎車、輪胎吃不住,會產生「很長」時間的重心轉移,就是「老司機」經常講的點頭。要是60公裏/小時的時速剎車,速度一下就降下來了,很難產生長時間的重心轉移。
重心轉移就是由於慣性,前輪的負荷增加,後輪的負荷減少。雖然最大靜摩擦力和支撐力成正比,但那是在理想狀態下。輪胎是橡膠( 感謝@周源找出我筆誤 )做的,會變形,會損壞,會熱衰退,所以負荷再大,抓地力還是會有極限的。總的來說,前輪並不會增加太多抓地力。
而後輪因為負荷的減少,抓地力卻會大振幅減少,車尾就容易滑動失控,最壞的情況就是車剛好開始轉向或者變道,車尾有向外走的趨勢,然後就直接轉幾個圈spin失控上墻。
2.和車流速度接近,不容易被追尾。
在限速100公裏/小時或者120公裏/小時,80%的車輛都會保持著100公裏/小時上下的速度行駛,所以哪怕後車走神了,也不容易誤判前車速度。後車速度120公裏/小時,前車速度100公裏/小時,速度差只有20公裏,相當於騎個自由車,追尾也有一個慢慢接近的過程,後車駕駛員大機率能及時發現,避免追尾。
哪怕真走神了,20公裏/小時的相對速度撞上了,基本上前後杠碎了就查不多了。
哪怕真懟失控了,時速100公裏/小時,剎車一踩,速度基本降到80公裏/小時,滑兩下,撞兩下,就剩60公裏/小時了,也出不了什麽大事情。
3.100公裏/小時定速巡航,駕駛輕松不疲勞。
如果開140公裏/小時,得不停判斷前車的速度,並且不停觀察周圍的環境,不停計算超越的路線。
如果無法超越,就要剎車,而且一般都會貼得比較近去尋找機會超車。因為跟車比較近,需要時刻關註前車的狀態,所以前車速度發生變化,後車要立馬作出反應。
在關註前車的同時,還要關註周圍的環境,尋找機會超車,這對司機精神的損耗是很大的。
這就和賽車的時候,發起攻擊的狀態其實是一樣的,既會讓發動機的損耗增加,也會讓剎車的損耗增加,會讓車和車手的節奏加快,壓力增大,損耗增大。
高速公路的路況還是很復雜的,很難一直保持著120公裏/小時的速度,有時開120公裏/小時,有時開90公裏/小時,既費油,人也損耗精神。短途還好,長途不停加速、剎車,司機和乘客都會很累,特別容易暈車。
保持好車距,100公裏/小時勻速行駛,前車跑得快,不必跟上去,待會他慢下來,自然就跟上去了;前車剎車,也不必著急減速,待會前方暢通了,車距自然就又放大了。
4.100公裏/小時不快,急剎車還是能停下來的,再快就容易突破剎車和輪胎的極限。
100公裏/小時的速度,重剎車,哪怕突破了輪胎的極限,速度也會馬上降到80公裏/小時,速度低了,輪胎的壓力小了,就又重新回到輪胎的極限範圍以內,車很快就停下來了。
如果是180公裏/小時的速度下急剎車就不一樣了,直接突破輪胎極限,如果沒有ABS介入,車就成為一塊肥皂,速度慢慢掉,滑很遠。如果ABS介入了,那就是站不出,往前沖很遠,剎車的效能也無法全部用於減速。
5.100公裏/小時速度,急剎車停不下來,還可以緊急變道不失控。
如果前方突然出現一個障礙物,急剎車停不下來,那就急打方向繞開它!這可對汽車的操控有極高的需求,透過的速度越高,麋鹿測試的成績就越好,主動安全性就更加好。
↓這就是麋鹿測試。
著名的麋鹿測試,最早起源於瑞典(感謝 @Herusin 修正),因為生態環境比較好,麋鹿就經常上高速路壓馬路。要在咱們廣東,早就被吃光了。這麋鹿就把高速公路當成自家的客廳。這小汽車不註意避讓麋鹿,它就一屁股坐進車艙裏,因為噸位也比較大,就很容易坐出人命。
對於普通的家用車來說,70+公裏/小時速度透過麋鹿測試,成績就算是很不錯了。
如果一120公裏/小時時速巡航,突然前邊的貨車爆胎或者掉一個什麽貨物下來,先是一腳剎車下去,速度最多就掉到90公裏/小時,已經是非常理想的狀態了。我們假定司機的技術非常好,車身電子穩定系統也非常的聰敏,但是90公裏/小時已經超越了麋鹿測試的車輛物理極限80公裏/小時,要麽甩尾、推頭,要麽直接翻車。
要是保持時速100公裏/小時行駛就不一樣了,前方突然閃現障礙物,一腳重剎車下去,速度就降到80公裏/小時左右了,基本上就貼近透過麋鹿測試的速度了。
6.100公裏/小時的速度,一般出不了大事故,再快就危險了。
100公裏/小時真是一個神奇的速度,一般發生事故,都會伴隨著甩尾,重剎車等動作去消減動能,所以一般速度都會低於80公裏/小時。
車身的剛性是有限度的,憑借著我自己的追尾、拍墻等各種經驗,80~90公裏/小時,是一個碰撞的臨界點,如果不止100%正面撞在一個水泥墻上,車有點打轉可以彈幾下的,車架一般不會發生很嚴重的形變。
小學的時候,爸爸帶著全家出出去玩,在限速90公裏/小時的快速路上,沒想到前邊有個紅綠燈,他剛好在看路牌,走神了,追尾前車。車頭大概縮排去1/3吧,但是人都沒事兒~那時候就沒有拍照片了,哈哈哈。
↓展飛哥在珠海賽車場高速彎T14,大概140公裏入彎,車尾抓不住地面spin了,但是撞胎墻瞬間大概剩下80公裏/小時左右吧。回去的時候,其實車還能開,就是四輪定位歪了,覆蓋件壞了。
↓傳說中的甩尾轉圈spin就是這樣啦~
↓這個是在200公裏/小時速度下,賽道有機油,然後保時捷GT3 RS翻車了,車是帶防滾架的。然後是家用車以200公裏/小時的速度撞車或者翻車,基本上就面目全非了,人也不行了。
這個保時捷車主是全身而退,關鍵在於防滾架、6點式安全帶、hans頸椎保護系統等專業的賽車裝備。
↓這是展飛哥的車載視訊,賽道體驗,最基礎的安全裝備大概是這樣的,包括頭盔,安全帶,hans系統,賽車座椅。
7.100公裏/小時風阻小,省油。
透過翻閱資料得知,風阻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簡單來說,120公裏/小時雖然只比100公裏/小時的速度快了20公裏/小時,但是風阻會陡增,油耗和雜訊也會陡增。
8.100公裏/小時速度下,發動機巡航轉速低,省油。
舊款的車型,排量比較小的車型,因為低轉扭力不夠,所以100公裏/小時巡航的發動機轉速會去到3000轉左右。很多家用車型3000轉是一個發動機「省油模式」和「運動模式」的分界點。
120公裏/小時的時候發動機就進入「運動模式」,我自己的花冠1.6升大概會增加10%的油耗。
總結
老司機以100公裏/小時速度巡航,是考慮了主動安全、被動安全、駕乘體驗、油耗等多方面的結果。
果然是小技巧裏面蘊含著智慧呀。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高速路上開車並不是越慢越好。如果在高速公路上時速80公裏/小時以下形式,就算是龜速行駛了,非常容易造成追尾事故。而追尾事故又很容易造成多車二次事故,特別是被重型貨車追尾,非常容易危及生命安全。
更加不要龜速行駛占在快車道上,真是危害公共安全!
在高速公路上龜速形式,對於自己和社會來說,效率也是非常低且不經濟的。
駕駛技術還有很多,如果你感興趣的話,記得點贊關註收藏,關註 @展飛哥 ,我的其他回答有駕駛技巧解說~
歡迎私信 @展飛哥 ,與更多車友交流駕駛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