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很簡單,一句話就能總結:事情發生了,小米承擔賠償。
目前大家討論的點其實也很簡單,喜歡小米的,覺得小米能主動承擔責任,賠償維修,在目前的環境下算難能可貴,討厭小米的,覺得小米喪事喜辦,出問題了還搞得自己做的很好。
刨除主觀上的喜好,這些爭論其實有個最核心的點,那就是自動駕駛會不會出錯?
就我個人而言,我不管外行人如何神化自動駕駛技術,作為一個學過一定電腦課程的人,或者作為一個理工科學生,我必須說,世界上任何一個系統,都不能保證不出問題。
這一點是討論的基礎,如果你的認知是智慧駕駛不能出問題,或者說有廠商能做到自家的智駕不出任何問題,那後面的都沒必要聊了。
正是基於這一點,大多數人對網上的各種智慧駕駛出問題的訊息,其實反應都沒那麽激烈,畢竟人開車都會有各種問題,又有什麽資格要求機器百分百不出錯呢?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出不出問題,而 在於出問題之後如何處理。
說到底,風險是永遠存在的,你買車上路就有出車禍損壞的風險,難道因為有風險你就不開車了嗎?絕大多數人是不會的,只能說我買好保險,保證出問題之後我的財產不會出現重大損失。
同樣,智駕能不能用的關鍵也不在於它會不會撞,而是萬一撞了,誰來擔責的問題。
如果說車廠能保證,我的智駕你放心用,出了問題我來承擔,我相信有很多人會放心許多,畢竟最壞的情況也有人兜底。
而現實是,目前所有叫自動駕駛的,實際上全部都是輔助駕駛,從根源的法理上,責任全部都在駕駛員的,即使使用輔助駕駛,駕駛員也需要全神貫註路面情況,及時接管,否則出了問題還是由駕駛員擔責,
這就是我目前不怎麽方向用智駕的根本原因,即使它能自動開,我也要擔驚受怕,高度緊張,隨時準備接管,這樣還不如我自己開來得放松。
現在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有部份車廠將自己的智駕宣傳的神乎其神,仿佛從來不會出問題,忽悠一部份認知不夠的人相信這真的是自動駕駛,鬧出一堆不看路開車的鬧劇,然後真的發生車禍了,碰撞前一瞬間結束智駕,後續扯皮的時候將責任全部推到駕駛員身上。由於輿論管控的好,大多數人其實也不知道有這種事發生,依然認為人家不會撞。
綜上,我的觀點很簡單,小米目前的處置,客觀上是妥當的,考慮到目前行業內通行的處理方法,這樣妥當的處理是值的鼓勵的,這才是有部份人認為大家在「喪事喜辦」的原因。
其實這件事也有個特殊的意義,這是目前業內為數不多的能夠為自動駕駛功能處理善後的案例,輿論對此的反應,或許會決定未來大多數車廠在面對類似事件時的處理方式。
先明確一點,在這裏大家不要扯什麽責任,應不應該的問題,大道理誰都會說,實際處理卻要考慮很復雜的情況。
從根源上,廠家面對這類事情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損失最小化,怎麽做能讓損失最小,廠家就會怎麽做,這裏的損失,不單指直接的金錢損失,也指品牌價值,使用者口碑這種間接的價值損失。
目前來看,面對自動駕駛出問題的情況,廠家有兩種解決方式,一是承認問題,然後擔責,二是拒絕承認,然後隱瞞訊息。
前一種做法的好處是車主的權益得到了保證,而壞處就是廠家承認了問題存在,潛在消費者看了會覺得廠家水平不行。
後一種做法的好處是廠家沒有承認問題,留下了扯皮的空間,後續只要上一些詭辯或者歲月史書的話術,就可以把事情隱瞞下來,而壞處,就是事情壓不住的話,就罪加一等,造成更大的口碑損失。
兩相對比,關鍵就在廠家承認問題之後輿論的反饋。
如果這回小米擔責,輿論抓住這點不放,大肆破壞口碑,那麽到後面其他廠家遇到這事,選擇必然是隱瞞,因為風險不變的情況下,承認的方式損失太大,那麽相對的選擇隱瞞的收益就更高,廠家就能投入更多在壓訊息上。
如果輿論相對寬容,對口碑破壞不大,那麽後續廠家遇到類似的事情,就會傾向於承擔責任,畢竟說實在的,幾十輛車的維修說破天也就幾十上百萬,對車企來說真的是毛毛雨。
這或許就是有一些人主張寬容的原因,輿論也得給廠家打樣板,什麽樣的處理有好的後果,什麽樣的有不好的後果,由此去引導廠家往更有利消費者的角度去行動。
不要講什麽應該不應該的事情,應該的事情太多了,但是又有誰能完全做到應該做的事情都做了呢,世事皆是如此。
現在國內的新能源市場卷成這樣,所有企業日夜焦慮的,只有生存一事,為了生存,大家什麽事都做的出來,在這種關頭,沒人會考慮應該怎麽做,只會考慮怎麽做才能活下去。
只有讓願意擔責的企業活得好,大家才會往這個方向去努力。現在兩條路放在那,兩個例子也都在那了,怎麽選,就看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