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如何看待2024年10月,比亞迪賣了50萬輛車?

2024-11-01汽車

作為一個曾經在比亞迪研究院的參與宋Pro(DM+EV)、漢EV研發的工程師,雖已跳槽數年但始終關註比亞迪的發展,對比亞迪從「比三萬」變成「比五十萬」的崛起過程感到既驚喜又感嘆。驚喜於國產汽車行業的崛起,感嘆老東家一如既往的堅持和占盡天時地利的幸運。

1-比亞迪對新能源的堅持和探索。

作為國內入局新能源最早的車企,比亞迪在技術路線不斷探索。

在混動系統方面,比亞迪把坑全部踩了一遍,最初東施效顰,學日系搞什麽7檔5擋等多擋混動盡量以發動機為主,結果呢,有電一條龍沒電一條蟲,且動力系統過於復雜而成本居高不下,在眾多車企已實際上放棄混動路線時它依然笨拙的堅持;後來終於走上以馬達為主的單擋的道路,油耗下來了,發動機和變速箱簡化而成本下降,可靠性提升,駕駛體驗也與電車相差無幾。DMI還在測試的時候,負責動力系統台架測試的同事懵了--測試結果顯示百公裏油耗只有2升多,組織專家會審不斷修正工況,並結合試驗場實測結果,把油耗數據修正到3升出頭,後來由於三八婦女節行銷的需要提升為3.8升。

電池方面,王總以「中國缺鋰」為出依據,力排眾議堅持主推磷酸鐵鋰電池,最終成為鋰電池的王者。

在大大小小新技術路線的探索是持續不斷的,在最艱難的19年下半年,月銷量只有2w多了,薪資已經不能全額發放了,研究院從領導和普通員工人人自危,提桶跑路的人在人事辦公室排起了長龍。這種情況下,多個預研發計畫、多個預研方向仍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有個科長問我們經理:領導,現在重點計畫人手都不夠,為什麽公司還要在各個看不到希望的預研計畫上投這麽多人?領導答:你懂什麽,這是公司的戰略,新技術方向的研發投入力度不能降低,只要有一個方向獲得成功,我們就能領先於其他公司!

2-比亞迪占盡天時地利。

首先,比亞迪占天時。在國家鼓勵新能源之前就已入局並推出產品,在國家鼓勵發展的時候全力以赴,在劃時代的DM4.0(即DMI超級混動)、刀片電池、EV3.0問世的時候趕上俄烏戰爭油價暴漲……

其次,比亞迪占地利。比亞迪是深圳這個重視科技的一線城市的乘用車企獨苗,大量的政策政策傾斜和財政援助,使其在新能源弱小和虧錢的時候,有了一定的訂單和大量的真金白銀的補貼,為比亞迪能堅持造新能源車有了不少的助力。

可是好多人又說:它月銷50萬和月薪3千的我有啥關系?有!

首先,它讓眾多消費者得了實惠,讓開不起車的人能買得起一台遮風擋雨的車。

同時,他促進了就業。雖然它平台工人的薪資不高,但是它人效低,所以僱用了90多萬員工,把1碗肉變成3碗米飯給了3個家庭溫飽。大部份城市人對這碗米飯看不上,但是去過中西部、大西北的比亞迪產業基地的人就會知道,就是這些米飯讓眾多小城市重新煥發生機,讓無數農民工和小鎮居民能在所在縣城找到謀生之所,讓無數孩子不至於變成留守兒童。一個基地就能改變數個區縣的十數萬人的生活。

(哈哈哈,扣扣搜搜的比亞迪的研發人員的社招薪資現在在業內也是不錯的,有力的提升了整個行業的研發人員的薪資,這個必須贊啊,因為我還在汽車研發行業,哈哈哈)

比亞迪,厚積而薄發,是眾多國產品牌的領頭羊和課代表,無愧於新能源汽車領導者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