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說,這只是開始。
12月份以後比亞迪會做的事情∶
1.秦plus和驅逐艦05 dmi5.0上市,現在秦L店端5000到10000非置換減免已經很少了,你可以想想一下秦plus的價格空間是多少,油耗又是多少
2.騰勢d9在集團內,將有3個「弟弟」,並且d9會升級3.0智駕,全面更新換代,站穩40萬價格區間,塞納進前三甲那是因為笛子產能規劃不得不放棄一個板塊,d9受點委屈,現在失去的,你日系們將來連本帶利交回來
3.明年全系標配冰箱彩電大沙發,包括入門級的卡玫基海豚,並且都是比亞迪自產壓縮機車載專用冰箱,容量和效果你自行想象
4.最晚明年10月份最早明年3月份,2.5到3.0級別智駕會普及到12萬甚至9.98萬,因為笛子的相關芯片產能馬上就要大爆發,相比外采成本直降70%以上。
5.喜歡小鋼炮的能等到開春的話,關註豹supper,價格有驚喜,而且非常酷炫,改裝小鋼炮玩家的最佳平台沒有之一,動力續航內飾這些請你放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6.皮卡以及仰望U7以下級別,明年上半年大機率會亮相車展,仰望也有青春版U8,以及更加適合都市女性消費者的高奢版轎車
![](https://img.jasve.com/2024-11/935a50afca5f9b741a466dd9aecf51e7.webp)
往前數18個月,比亞迪2023年4月月銷量是31.3萬輛,自那以後直到2024年8月份,銷量一直在30萬這個級別徘徊,也就是說這十幾個月裏比亞迪銷量是受限的,比方說2025款唐dmi這種釋出,完全是打醬油姿勢,並不是比亞迪不想把唐賣好,而是產能受限。
18個月,是比亞迪建廠投產的周期時間,可以預估的是,除去春節兩個月銷量可能會有下探,將來18個月,比亞迪月銷量是往80到110萬級別去沖的,50萬雖然值得慶祝,但真的只是開始。
宋Lev,是我認為比亞迪近三年來顏值內飾第一的車型,但是價格偏高,為什麽?還是產能受限,試想,如果從24萬降到16萬,續航600公裏四驅的獵裝SUV,會是什麽銷量?
![](https://img.jasve.com/2024-11/18a9f49c1429d6d7b8b36b3779642590.webp)
還有價格一直偏高的其他ev車型,比如漢唐各級別版本的,如果一起下探5萬到8萬,又會是什麽市場反饋?
![](https://img.jasve.com/2024-11/a13678bbb36c434348a537a8a7da54e1.webp)
還有一點就是,當一代代車主「背刺」之後,比亞迪將科技平權能夠真正的落實到位,從而 真正開發國內汽車行業總銷量的上限 ,根據官方相關報告,目前中國乘用車年銷量在3000萬輛,而自主品牌將科技平權並下探到真正老百姓買得起換得起的價位後,會激發有余款的老百姓在汽車消費上的積極性。
以前換車周期可能是10到15年,只說存量車主,哪怕是換車周期縮短到5至7年,中國乘用車年銷量的上限都能直飛5000萬。
某些友商經常找比亞迪麻煩,殊不知比亞迪做的是加法,比亞迪的絕大多數增量來自於合資車,而友商很多型號就是靶向比亞迪事實上也是從合資份額裏獲得了增量。當然原步踏步或者幹脆倒退的楊立粉絲車企咱就不提了,點頭哈腰一輩子的人,讓他站起來是有難度的。
實際上現在自主品牌包括共和國長子們,只要能沈下心來做好品質管理和研發投入以及細分市場的布局,將來哪怕比亞迪月銷量上百萬,依舊有一席之地,甚至合資也不是沒可能繼續活下去,比如五菱其實就是合資,但你願意下探市場,把消費者當衣食父母,生存並且盈利其實並不是難事,要知道中國是十億級人口的大國,幾千萬的汽車年銷量,真的只是開始,這是比當年手機普及周期更長的增量市場,是增量,機會必然多於存量,否則雷軍幹嘛去紐北拼命?
加油吧自主品牌們,包括那些需要浪子回頭的當年小霸王們,讓汽車工業取代房地產成為國家經濟的一大支柱,福澤於更多的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