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是「穿越沙漠」。
相信全市考生都没有穿越沙漠的经验,也大都不了解如何穿越沙漠,不关心如何穿越沙漠。
那么是不是这道题出得不合理呢?
我们在出作文题的时候的确会尽量让讨论的对象、话题、背景离学生、离生活近一些,让大多数学生有话可说。
但逻辑上不考虑这一层也是可以的,即使出现「穿越沙漠」这种所有考生都不了解的题也是无所谓的。
因为语文作文题中的元素都是符号,考生只需由个别上升到一般,由个体上升到群体就行了。
「穿越沙漠」作为符号代表的是克服巨大的困境。
「科比」作为符号代表的是名人、成功者、努力者、天才、充满争议的人、英年早逝者……
你不了解科比很正常,但你无法将「科比」上升到你熟悉的群体,不正常。
更何况科比的死引发全媒体关注,你应该能了解到科比是坠机死亡。即使不知道你也可以现场问老师、问同学。
如此则可 将「科比之死」上升为「名人之死」。
将「你的老师」上升为「吃瓜群众」。
将「你的老师让全班写关于科比之死的作文」上升为「吃瓜群众热烈讨论名人之死」。
做到这一步你就会发现,一个你不熟悉的话题也可以有很多角度能写:
名人之死值得全民关注吗?
商业运作和群体刻奇对「名人之死」传播热度的影响。
…………
如果你的思维品质更好一些,应该能从「坠机」一词中发掘出更多信息。
比如我一个学生的立意:
「当看到科比身亡时,也请关注飞行员」。人们往往只会注意那些大牌明星,却无视、忽视无名却作出贡献或牺牲的人。
多拓宽视野,多积累「无用的」知识,多提高思维品质。
少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