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打篮球为什么很少人会用后撤步?

2020-03-13体育

我们把后撤步分为三种,一种是偶尔使用一下后撤步,命中率时准时不准

一种是偶尔用一下后撤步,但是命中率奇高

还有一种是大量使用后撤步把后撤步作为常规进攻手段

然后我们把球员进行对号入座,我们会发现,第一种球员是最多的,第二种和第三种稀少

然后再进行比对,第二种和第三种球员中30岁以上和身体素质不那么劲爆居多

也就是说,后撤步高手中岁数大,身体素质不咋地的比例奇高

是不是有点反直觉?

这一点完全违背了大家所认为的身体素质碾压谈篮球先谈身体素质这一理论

打开知乎篮球板块,看的最多的就是打的好的球员肯定身体素质比别人好

然而公认作为篮球技术里面最难的后撤步居然是身体素质下降的球员比例奇高

所以除了身体静态素质之外还存在一个东西

就像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不是我们直接观测出来的而是推算出来的一样

如果这个东西我们叫做球商或者别的一种名字,我们会发现问题虽然得到了解释,但是这个解释跟牛顿的激光剑地下室火龙一样,还是从结果倒推

也就说,打的好的,肯定是有原因,反正是找一个原因就行了

至于这个原因对应的是什么,谁管他

那篮球始终是一门玄学

我假设存在一个身体使用率

比如,一个身体素质看上去很好的人,如果使用错误的发力模式,他即使是自己使足劲了可能真正发出的力量是小于一个身体素质看上去不好但是正确发力的人

比如张伟丽如果对打一个身高185肌肉块看上去很大的男的,如果这个男的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几乎是完败于张伟丽

因为张伟丽的陪练不会是身高一米五的小姑娘,都是180以上的壮汉,而且还都是练过的

比如搏击,如果发力不对,你感觉自己使出了全力,但是实际上打到对方身体上,对方承受的力量是很低的,远远低于你的发力

街头混混对战搏击高手,肯定会被虐杀

因为街头混混发力模式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所以每次出拳都是发的他感觉的全力,但是打到搏击高手身上,力量是很低的根本就造不成伤害,而搏击高手出拳模式对,在不需要发足全力的情况下就足以对街头混混造成极大伤害

当然,这只是一种极端情况,我们再混合一下

大肌肉街头混混对战小肌肉街头混混,在双方都不会发力模式的情况下,大肌肉获胜

大肌肉搏击高手对小肌肉搏击高手,在双方都会发力模式的情况下,大肌肉获胜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只看到了大肌肉获胜,归纳到了大肌肉这个点,而发力模式只表现在特殊情况下,出现的次数偏少,所以很多人就会自动过滤掉这些反常数据

然而,只有抓住出现稀少的反常数据才能揭示真相

所以我提出一个身体使用率,即在同样的身体素质背景下,谁更会使用发力模式,谁表现出的力量越高,谁的身体身体使用率越高

发力模式,不是单独某块肌肉很大就是能解决的,而是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都是全身的肌肉同时参与

比如投篮,大多数人觉得跳投是腿只管跳,到了半空中胳膊再发力扔球

我的发力模式意思是腿发力,腰和胳膊进行传导,到了手腕,手腕只需要修正方向角度,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腿干腿的活胳膊干胳膊的活而是从一开始腿到最后手腕是处在一个链条里面,每一部分发力是需要和上一部分进行对接,所以在我的发力模式里面不存在投篮力量不够这一说,因为每个投篮都是全身肌肉在同时发力,相当于投篮的力量被分散在每块肌肉上,每块肌肉所承担的发力是很小的

所以像很多篮球高手可以做到已经打了一整场了还能最后投进绝杀,而某些球员动不动就累了,因为累了所以投不进,因为投不进所以传球

后撤步实际上是一个变相后仰跳投,只是在后仰跳投前加了一个向后跳的运球而已

如果使用正常的发力模式,肯定是极难做到的

但是我所说的整体发力模式却是可以轻松做到

而且对于整体发力模式来说,他需要的是每块肌肉之间发力的配合而不是单独某块肌肉很强壮

所以健美身材对于篮球投篮来说没什么大用

相反,如果某块肌肉过大,在身体分摊发力的时候更容易出现一整个链条因为某块肌肉发力过大导致力量链条传导出现了问题最后投篮不准

所以我们现在再回想一下那些命中率高的球员的身材比例,和如同健美身材比例的球员的投篮命中率

所以很多球员在受过大伤之后,静态身体素质大为下降的情况下采用全身发力模式,继续焕发第二春,因为全身发力模式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只是对个人对自己技术打磨要求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巨星一采访就强调训练,这部分只有通过个人技术训练才能提高

所以我的结论是,约基奇东契奇库里汤普森才是未来篮球发展的方向,篮球将像足球一样,普通人的身材也可以出现在最高水平赛场,而不是所谓只有如健美身材才能活下去

最后回到问题上,为什么见不到有人用后撤步

因为后撤步对个人技术要求高,需要大量个人技术训练才能完成

而野球场自然不必说,有几个人会花费一下午时间去一个人练球?

而职业队其实更艹蛋,因为训练计划都是教练做的,教练有几个会允许球员做后撤步,甚至连胯下背后都不让做

而没有大量时间打磨,必然做出来也只是耍帅玩花

于是就陷入恶性循环

到了高强度对抗,后仰跳投就像天才那1%的天分,只有做到后仰跳投进几个,传切体系才能继续运转

如果没有这1%,那对方就会不断给传切体系施加压力,导致最后战术根本打不出来

比如中国男篮的比赛战术体系压根没有

我觉得毛病根本就不在平时战术磨合太少上,换个弱旅马上中国男篮能给对方上各种战术课程

中国男篮过于强调战术,当遇到关键时刻,没有人能对对方施加惩罚,还是死跑战术,对方只需要阻塞空间就可以完成防守任务

在CBA,完成惩罚任务的是外援,中国球员因为球队成绩没机会进行打磨

丁彦雨航的出现告诉我们中国人如果给机会照样可以练出来

然而,改变不了的是中国篮球急功近利的心态

从小就被灌输必须要赢,不择手段也要赢

所以一场一场都在凭努力拼抢去赢球,最后形成路径依赖

中国男篮的失败只是整个中国教练体系篮球理论体系失败的缩影

写的太乱,因为想说的话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