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南美足球是否渐渐跟不上欧洲足球的步伐了?

2018-07-11体育

是的,主要有两个问题:

  • 南美足球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 南美经济问题
  • 在足球的前工业化时代,各足球队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各民族的特色风格。

    老球迷们应该听说过早年间足球的流派之中是有所谓的「拉丁派」和「欧洲派」的:

    拉丁派强调足球的放纵与轻灵,如南美双雄和双牙;

    欧洲派偏重足球的秩序与厚重,如德国和英格兰。

    在巴萨学院的研究中,足球场上的节奏与舞蹈中的节拍是有相通之处的,都讲究 节拍、重音和停顿

    巧合的是,算作拉丁派的足球国度,它们都有着非常出名的、属于本民族自己的舞种:

  • 巴西-桑巴舞
  • 阿根廷-探戈舞
  • 西班牙-弗拉门戈
  • 葡萄牙-法朵
  • 比如球场精灵罗纳尔迪尼奥,便出身于桑巴舞世家,通过边听桑巴舞曲边踢球来训练自己的球技:

    而欧洲派的足球代表,则是两个发起工业革命的国家。在它们的足球中,有一种属于工人阶级的力量美学和机械的冰冷感。

    但在现代足球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现代足球全球化革命和足球青训的工业革命的浪潮下,这种属于本民族的特性逐渐淡化了。

    我们再结合足球战术板的演变史来看:

    在上古时代,欧洲足球的技战术发展和南美技战术各领风骚。

    比如巴西队用它独创的4-2-4阵型于1958年、1962年和1970年间三次夺取世界杯冠军,也让桑巴军团得以永久保留雷米特女神金杯;

    1958年决赛,巴西队击败东道主瑞典首次登顶世界之巅

    而1966年的雷米特杯被谁从巴西手里夺走了呢?

    当时因阵容中缺乏世界级边锋转而拉回一个边锋球员组成4-4-2阵型的英格兰队。

    1966年世界杯决赛,英格兰4-2战胜西德的比赛阵型

    最近风头正盛的谢晖在前两天的采访中说过一句话:

    只有打得快才能适应快,才能更快,打得慢你就越来越慢。我们每场都比第一场要快。

    这本质上是一种主动性的掌握:

    各个指挥大师通过对战术理念的革新,迫使对手进入自己的比赛节奏中,从而占据场上的优势,进而将优势转换为胜利

    这种两块大陆在足球理念上的针锋相对在里努斯·米歇尔斯提出空间理论后逐渐让西风拉倒了东风:

    他的空间理论在上古的浑沌中劈下了第一道惊雷,逐渐扩大影响,拉开了足球的现代化进程

    自此之后,无论是萨基、瓜迪奥拉、穆里尼奥还是如今的克洛普,大量的足球战术大师孕育在欧洲大陆上,却少有战术大师出自南美。

    战术的落后必然伴随着足球观念的落后,在欧洲足球愈发讲究整体化的今天,南美足球仍然沉迷于极具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打独斗之中,双拳自然难敌四手。

    在足球版本强调 更快速的攻防转换节奏、更强的压迫感、更狭小的空间、更强的身体对抗和场上的战术灵活度 的今天,南美足球不仅无法交出适合自己骨子里 避免身体接触,只通过盘带、周旋,充分利用自己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速度 ,达到克敌制胜目的迂回道路 的赛场风格予以回击,反而因为经济问题迎合欧洲人的喜好,从改革者变成了附和者,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一支无法做自我的球队在概率上战胜能够做自我的球队的可能性自然就变小了。

    那么为什么南美足球没有办法做自己呢?

    主要就是因为经济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对于阿根廷而言:

    自2001年开始,阿根廷货币大幅度贬值,导致阿根廷球员出口量大增,各俱乐部为追求产量和效益,急功近利的情况也就越来越严重;

    同时,由于前锋与后卫身价差距越拉越大,培养前锋比培养后卫更有效益,导致了阿根廷的足球俱乐部在进行青训的时候会将更多的财力和精力花在培养前锋上;球员也同样如此。由于前锋的工资比后卫高,所以小球员更愿意踢前锋。

    所以,就造成了阿根廷队的头重脚轻。

    而对于巴西而言,主要问题是债务危机。

    巴西的债务危机极大地影响了俱乐部的生存环境:

    赞助商大幅削减在足球方面的赞助;球迷们也捂紧了自己的口袋;不少巴甲俱乐部资金链断裂,有时甚至得通过转卖球员来维系财政,欠薪现象也时有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青训体系变得急功近利起来——为了迎合欧洲人的喜好,巴西人背叛了自己Joga Bonito的风格,转而去寻找适合符合欧洲战术纪律和集体力量的年轻人,而这些技战术水平尚未成型的年轻人被送到欧洲去之后,自然只能山寨欧洲人。

    之前,整个南美足球的生存链是:

    俱乐部扬名、踢好国际比赛——成名、旅欧——转会收入用于青训 培养——俱乐部扬名、踢好国际比赛…的循环往复。

    现在,则变成了:

    寻找好苗子——卖到欧洲赚钱——再寻找好苗子——再卖到欧洲赚钱……

    失去了自我的南美足球,自然也就不再美丽了。

    对于欧洲,最近20年以来,欧洲各强国完成了青训的工业化革命。

    比如德国足球,在经历了2000年欧洲杯小组赛即遭淘汰后,德国足协痛定思痛,开始青训革命:

  • 所有足球俱乐部必须建立青训中心,组建不同年龄段的球队。从2000年到2010年,德国足协为青训计划投入了至少5亿欧元。其中,有1500万欧元是专门为德意志帝星开小灶的。
  • 其次,德国开始批量化地培训高水平教练。在10年间德国足协一共挑选了1000名教练,这些教练不仅在能力上要有一定的水平,而且在理念和执教的方式也基本上统一了标准。当然,在上岗前,也都必须接受德国足协严格的教练培训。
  • 同时,在保留德国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拉丁派的对于小技术的重视,也将舞蹈融入到了青训的课程体系之中。

    经过6年的努力,德国队在本土的世界杯上刮起了青春风暴;

    14年后,战胜了阿根廷再度站上世界之巅。

    青训革命拔高了曾经角色球员的上限,从而缩小了角色球员和顶级球员因天赋而带来的差距。

    哪怕南美依然能产出大量天赋顶级的运动员,但在一个强大的整体面前,容易迷失方向。

    综上,

    南美足球的衰落是一曲时代的挽歌:

    田园牧歌式的古典足球,最终会被钢筋水泥所丛林慢慢淹没。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现世中,审慎、理性和淡定大概率会取代混沌、陶醉、狂欢和非理性;

    在全能足球的今天,南美足球的救赎之道到底在哪里?

    恐怕,

    也只有像欧洲足球一样,学习如何在吸收足球工业化优点的同时依然保持自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