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消息,今年1至11月份,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0.08亿人次,年度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40亿人次大关,创历史新高。我国铁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等主要旅客运输指标稳居世界首位。
「年度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40亿人次大关」背后是铁路部门从数据信息提升,让铁路运力「做加法」;从创新优化引导,让工作效能「做乘法」。近年来,铁路部门经历了速度之变、路网之变、装备之变、管理之变、服务之变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求。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够不够」到「好不好」,铁路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幸福之花开遍了16万公里的铁道线。人民群众与日俱增的获得感、幸福感,就是对铁路部门的最大的肯定。
进一步打通旅客出行、生产流程中的卡点堵点,让工作效能成倍增长,2024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实行,推出系列便民利民惠民新举措。铁路12306创新推出同车接续、在线选座等功能,推广全面数字化的客运电子发票服务,计次票、定期票覆盖60条线路,旅游套票覆盖11条线路,铁路畅行码覆盖所有动车组列车。全国120个车站可实现便捷换乘,31个车站实行铁路到达旅客乘坐地铁免安检,84个车站提供互联网订餐服务,「静音车厢」服务拓展至92列动车组列车。这些数据折射出铁路人甘于奉献的高风亮节和夜以继日的辛勤汗水。
铁路作为社会最基本的交通运输方式,在现在交通运输格局发生巨变下,仍充当着主导作用,尤其是春运、暑运,清明、端午、五一黄金周、中秋节、十一黄金周期间更是显现了铁路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发挥的无可代替的正能量。为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铁路部门精心筹划,推出新举措,拿出新招数,用温情服务纾缓客流,周到热忱就好比春风拂面一般,为旅客送来了阵阵春意,给旅客出行的路上增添浓浓温情,成为广大旅客出行路上的「遮雨伞」,让便捷出行成为广大旅客的美好守望。
雨雪冰冻、强降雨、台风、洪水等极端天气,这些影响旅客出行的一系列问题,绝不能成为美好出行的「拦路虎」。经济复苏后客流猛增已成为一种出行常态,原本惬意的旅途如何更宽更广更畅?铁路部门顶格部署「适度超前」,高铁加密、提速、扩通道。数据背后,见证了铁路部门科学合理的运输组织模式。面对恶劣天气,铁路部门在速度与安全面前,果断选择后者,紧急采取了限速措施,以确保特殊天气状况下的旅客运输安全。尽管高铁限速会给旅客出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减少了出现错误造成事故的机会,确保了运输安全。在安全的前提下,让每一位乘客安心放心地乘坐列车,这是铁路人的基本职责,也是对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一种承诺,更是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体现。
优化运输结构,释放管理效能。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数据更是能够带来经济价值的资源。铁路客运能力和品质持续提升,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四通八达的高铁网压缩了时空距离,有力促进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催生了「同城效应」,加快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公益性「慢火车」和乡村振兴列车的开行,提升了铁路客运服务的普惠性、均衡性和可及性,助力沿线地区群众便捷出行和增收致富。铁路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不断推进,铁路部门与景区、酒店联动,打造消费新场景,推出高品质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客流,带火了旅游经济。今年以来,广深港高铁发送跨境旅客2434.5万人次、同比增长37.2 %,中老铁路发送跨境旅客24.9万人次,较好地服务了跨境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和商务合作。
最好成绩单来自厚积薄发,铁路作为社会性的服务行业,在不断地改进和提升服务中让人民大众满意。服务改进的一小步,乘客满意度提升一大步,铁路部门在「人民满意」标准引领下,在服务新风激荡下,用好年底新开通线路、车站和新投用装备资源,优化列车开行方案,提前做好2025年春运准备工作,不断提升站车服务品质,保障旅客平安有序温馨出行,促进中国铁路快速、和谐、科学发展。
(来源:中国网 作者: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