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包银高铁通道居然避开泸州!

2024-12-08社会

在我国错综复杂、经纬交织的高铁规划蓝图里,包银高铁通道吸引着诸多关注目光,却也因巧妙「避开」泸州,引发不少讨论与深思。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铁路建设规划

包银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京兰通道的关键构成,承载着强化华北与西北高效联通的使命。线路起于内蒙古包头,一路向西经河套地区,终至宁夏银川,全长约 100.6 公里,设计时速 250 公里,部分路段预留提速条件。这一项目紧密契合区域发展战略,沿线城市受益明显,包头的稀土、装备制造业,借此能加速产品输出、技术引进;银川的旅游业、特色农业,也能因交通升级揽来更多客源与商机,助力经济腾飞。

反观泸州,这座地处四川东南部的城市,酿酒业举世闻名,泸州老窖、郎酒声名远扬;化工产业同样底蕴深厚,是西南地区化工产品的重要产地;医疗资源辐射周边多地,还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是区域物流与贸易的关键节点。可为何包银高铁与之「失之交臂」?

从地理区位考量,包银高铁旨在串联北方内陆沿线城市,遵循线路最短、成本最优原则,径直勾连包头、银川两大区域核心,若绕行至泸州,直线距离将徒增上千公里,不仅大幅拉高建设成本,施工还需跨越复杂山脉、河流,技术难度飙升,后期运维成本也不堪设想。

区域发展战略层面,高铁规划着重补齐区域短板、均衡资源配置。北方内陆不少地区交通基建滞后,包银高铁能激活经济新动能;泸州所在的川南地区,已然有绵泸高铁、渝昆高铁部分路段布局,当地交通网已具雏形,可满足市民日常出行、产业基础运输需求,资源优先倾向高铁「空白」或「薄弱」地带,合情合理。

再者是经济要素流动方向。包银高铁顺应西北、华北的资源互补与产业协同大势,原材料、能源、劳动力借此通道高效流转;泸州经济往来重心多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内部,以及沿长江经济带的中下游城市,现有交通布局足以支撑其与主要经济伙伴的联络,包银高铁即便接入,对其经济拉动收效甚微。

虽错失包银高铁,但泸州交通发展从未停步。当下全力推动泸遵高铁规划落地,打通南向快速通道;市内轨道交通建设有序开展,优化城区通勤效率;公路修缮升级持续进行,强化与周边县市的物流纽带。可见,高铁布局是系统工程,包银高铁避开泸州,是理性权衡后的结果,泸州也正凭本土优势与精准规划,奔赴属于自己的交通强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