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最佳生育年龄」,应该从生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来区分。而现在催婚催生的大爷大妈都会倾向于支持生理因素上的「25岁左右」,可从女性自身的社会经济条件来说,30岁左右结婚可能会更加从容。
什么才是「最佳」?
在对最佳生育时机下定义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无所争议的事实,那就是 女性的生殖能力是有期限的 。我们可以在任何年龄谈恋爱、结婚,但生孩子这件事,不会给我们女性太多的太多等待的时间。
一个女性可用卵子只有300-400颗,一旦释放完毕,就再也难以自然怀孕。所以,在科学家眼中,女性体内都有一个「生育能力倒计时钟」,几乎每个女性都需要做出何时生育的权衡和抉择。
正如在任何一项有预算的消费中,我们需要找到满足最多需求的消费点,女性也要在有限的生育期限中,找到对自己来说最合适的那段时间。而正是这个「最适合」的生育时间,才会引起科学家和大众无休止的争议。
近些年来,生殖学家、生物学家都在孜孜不倦研究着女性的最佳生育时间,然而在近百年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最佳」标准不同,计算方法、被试人种也存在差异,因此科学家计算出的各种「最佳」生育年龄之间有很大的跨度(从19-34岁)。
这些研究结果,都有各自坚实的科学依据和严密的计算过程,我们不能说哪个结果就是错的,这还要看寻找答案的女性,她们心中最在意的是什么。
所以,接下来我们会站在孩子、母亲的角度,从生物学、社会经济两个方面,来分别阐释不同标准下最好的生育时机,供有需要的读者权衡。
生物学角度:25岁左右最佳
所谓生物学角度上「最佳生育时机」,就是指单纯从生理上来说,女性生殖能力最强,并且对孩子、母亲健康最有利的时机。
大多数生殖学家都相信,25岁左右是生理上的「最佳」生育年龄,这也是我们长辈催婚催生的最大依据。
总得来说,二十多岁的女性,具备「 卵子数量多、卵子活力高、怀孕难度低、身体机能强、恢复周期短,以及流产风险小、妊娠疾病少、胎儿存活率高、畸形率低、早产率低、遗传病少 」的优势。
从卵子数量变化角度来说,曾有一个2010年的研究得出结论,女性在30岁的时候,女性体内只剩下12%可用的健康卵子;而到了40岁以上,只有3%的健康卵子可用。
而从女性怀孕容易程度,也就是生殖能力来说,根据多数生殖学家,女性的生育能力在25左右达到顶峰,从27-30岁下降,在28/29-38/39岁这十年中,生育能力会下降三分之一,到了40岁以上,生育能力已经下降一半。
所以,女性二十多岁时,在排卵期规律备孕的情况下,每个月经周期内如愿怀孕的几率在33%,而到了30岁,这个几率就变成了20%,40岁时只有5%。
再从胎儿健康程度来讲,母亲二十多岁怀孕,孩子罹患唐氏综合征的几率是1个/每2000人,而到了30岁,唐氏儿的出现几率成了1个/每900人,40岁,这个几率就高升到了每100个中就有一个唐氏儿出现。此外,美国一项研究就以「婴儿健康程度」为标准,测算出对婴儿健康风险最小的生育年龄是26岁。
而且,25岁左右怀孕不会很辛苦,妈妈的身体、身材恢复也更加快速,且由于家中老人年龄不是很大,年轻夫妇还能够得到很多育儿帮助,这也是早婚早育的好处之一。
当然,也并非所有20多岁的生育都能万无一失,在一些先天疾病和后天病变的情况下,哪怕很年轻的孕妇都会面临很高风险,所以还需要大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生育计划。
而且,以上的种种好处,也仅仅存在于生理上,然而从经济状况、事业发展和心理成熟度来说,早育可一点也不占优。
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女孩子,如果还没在职场立好足就匆忙怀孕,倘若再加上家庭背景不硬、经济条件不足、育儿帮手不够,就会很容易面临许多经济、事业上的损失,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心失衡、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一个孩子让两个年轻人陷入贫困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
国外有一本叫做The price of motherhood的书,就将这些损失叫做「mommy
tax(妈妈税)」。
也就是说,二十多岁生孩子的女孩子,虽然有种种生理上的好处,但由此造成的事业晋升缓慢(或放弃事业)、收入增长受限、工作机会减少等问题,会让她们付出很多的经济、事业上的代价。研究也表明,即使生完孩子立即回到职场,妈妈们的收入也很可能比单身未育的同事少。
曾有一项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在对丹麦160万名25-60岁的女性做了关于工作经历、生育经历、收入水平等数据收集后发现,孩子来临得越早,母亲的毕生收入损失就越多。也就是说,25岁之前生孩子的女性,会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损失掉2-2.5年的全职收入,30岁以后生孩子的女性,其终生收入损失最小。
所以说,要想让自己的毕生收入损失最小,那就 将生育计划推迟到30岁以后 。
除了经济损失,在二十多岁心理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就迎来孩子,对于年轻人的内心平衡、婚姻质量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孩子必然会带来很多生活、心理上的措手不及,也势必会让年轻妈妈失去个人时间和空间。尤其在同龄人还在周游世界、肆意玩乐的时候,如果你整天面对的是无休止的尿布、喂奶和走样身材,这种打击会让年轻妈妈倍感失落、内心失衡,继而增加产后抑郁的风险。
如果丈夫同样不甚成熟,无法充分体谅妻子的情绪变化和内心需求,那么两个人就无法从容、耐心地享受孩子带来的幸福,从而影响到夫妻关系。
因此,有很多研究说,夫妻的婚姻幸福感会在第一个孩子来临之后迅速下降,离婚几率也会陡然上升。
如果一对年轻人还没有做好成为父母的准备,就贸然听从催促生育的老人,那么由此带来的经济压力、内心失衡和夫妻矛盾,恐怕只有自己买单。
而如果年龄稍大一点再生育,夫妻双方就可能因为心智成熟、阅历丰富,从而能够坦然接受自己和生活的变化。尽管无论何时生育的女性都会在意失去的逛街、聚会时光,但30多岁的女性,可能就不会像20出头的女孩子那般在意和郁闷。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纵使二十几岁(尤其25岁之前)生孩子,有万般生物学上的好处,但从整体事业发展、生活质量、婚姻幸福度来说,太早生孩子恐怕好处并不是很多。
在这个女性拥有充分自由做出决定、追求自我的时代,生物学上的「最佳生育年龄」已经有些落伍,我们更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学意义上的「最佳生育时机」。
社会经济角度:34岁之前即可
既然社会经济角度倾向于建议女性晚一点生育,那么在这一部分,我们就来看看女性的生育计划可以推迟到多晚。
近几年中,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对前人所做的研究进行反思,他们发现,那些说「30岁以后女性生育能力开始下降」的论断,实际上是基于很久以前的历史数据得出的结果。
这种测算结果本身就具有很大局限性,因为哪怕是十年以前,也和现在的医疗条件、经济状况、生活水平有非常大的差距。
现在人们营养更充足、健康意识更强烈,经济条件也更加宽裕,所以如果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现在30岁女性的生育能力应该是高于曾经的测算结果的,高龄女性的怀孕几率也应该更大。
而科学家也通过缜密研究,得到了佐证。
首先,关于30岁以后的生育能力,有一项新研究发现,28岁和37岁女性之间的怀孕几率差异,其实只有4%。
生育能力的确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和速度,事实上并非人们想象的那般严重,也并不意味着快四十岁的女性就失去了做妈妈的机会。
很多人都觉得,三十多岁的女性很难自然受孕,不过很多研究否认了这种观点。
有一项Boston大学的研究,在对2820名丹麦备孕女性做了研究以后发现,在规律进行性生活的女性中,78%从35-40岁的女性可在一年内顺利怀孕,而20-34岁女性怀孕几率是84%,这个比率差异也并非很大。
研究者还说,30岁以上的女性并非受孕能力弱,只是她们怀孕的时间可能会比二十多岁时更久,如果给她们更多时间,依然会有绝大多数30岁以上的女性顺利怀孕。
在身边长辈催促生育的理由中,还有一项,那就是晚生孩子对身体损耗更大、更容易得产后病。对于这个理由,科学家又是怎样反驳的呢?
人们都觉得高龄生产对妈妈的健康不利,为了验证这个论点是否有道理,科学家就以「产后女性长期健康程度」和「生育后女性寿命」作为研究标准,探查了晚育是否真的伤害女性健康和寿命。
事实证明, 晚育并不会对女性身体造成多大伤害,反而会对健康和寿命有益 。
在第一个关于「生育如何影响女性健康程度」的研究中,科学家对一批45-95岁女性进行了调查,发现那些自述在中年、老年感到十分健康,且没有慢性长期疾病的女性,拥有第一个孩子的年龄平均是34岁。
也就是说,34岁生孩子,并不会给健康带来什么损失。
在第二个针对「生育如何影响女性寿命」的研究中,科学家对1890名妈妈做了深度访谈,询问了她们当前的健康状况(慢性疾病、身体灵活性、自测健康程度),并取得了一系列数据。
在对社会经济地位、学历水平做了调整后,最终得出结论,第一次生育年龄在34岁的女性,要比18-20岁生育的女性,拥有更长的寿命和更健康的身体。
这是因为,前者的身体年龄比后者的身体年龄,反而要整整年轻14岁。 后者因为过早生育,从而造成了对身体的过早、过多损耗,所以健康程度会比较差。
这就说明,过早生育其实是对健康没有好处的,34岁左右再生孩子,反倒更加健康和长寿。
不过,这是不是在说,一个女人越晚生孩子,她就越健康长寿呢?
自然不是,因为能在34岁及以后还能自然怀孕的女性,说明她自身生殖系统老化就比较慢,所以身体整体机能也会比同龄女性更强,同时高龄产妇往往经济条件更好、学历更高、生活习惯更好。这种先天身体优势和后天经济优势,本身就能增强健康程度,从而让她们更容易获得长寿。
所以,所谓的「34岁生孩子的女性更健康、更长寿」,可能是自身身体机能、经济生活条件和高龄怀孕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不能被单纯误读为「越晚生孩子,就越长寿」,也不应该被当做延迟生育计划的理由。
如果有人自身身体条件就不允许,还因为上面这个结果就贸然决定35岁以后生孩子,那科学家可不背这个锅,而作为科学理论的搬运工,我也不背哦。
还有研究说,19-26岁时,女性在排卵期内怀孕的几率是50%,27-34时是40%,到了35岁以后,这个几率就变成了30%。
而且,年龄在35岁以上,伴侣年龄更大的女性,在排卵期内怀孕的几率就变成了20%,因为男性的生育年龄也会随着年龄而下降。
同时,35岁以后生第一个孩子的女性,她们的心脏可能更脆弱、血糖更高、健康评估分数更低,年龄大了以后的身体灵活度也更低。
所以,如果将「社会经济角度」部分的研究结合起来看,倘若你计划晚点生育,那么比较适合的生育年龄, 应该是在34岁或者之前,并在35岁前完成所有生育计划 。
而如果只想要一个孩子,那么34岁可能是最好的「最晚生育年龄」,如果想要两个或者以上孩子,就需要将第一次生育年龄提前。
结语
现在,想必你已经十分清楚,所谓「最佳生育时机」,根本不可能有一个精确年龄适用于所有女性。就连科学家都在数十年中的争论中得不到定论,我们更无法从任何一个人口中得到适合自己的生育计划。
所以,生育完全应该是根据自身生理、经济状况、事业追求和生活方式、婚姻状况,来综合做出的私人决定。任何人给你的生育建议,只能当做参考建议,不应失去自我立场、一味依赖和听从。
我也已经在文章中呈现了不同标准下的「最佳」时机,而最终的具体选择,还是要看你最在意的是什么。
如果希望孩子健康万无一失、自己怀孕轻松顺利、产后身材恢复快速,同时家庭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你也为自己产后的生活变化做好了心理准备,那么20多岁怀孕完全无可厚非。
而倘若你更希望先获得经济独立、事业发展,并且想趁着年轻多享受丰富生活、充实自身,只要维持身体健康、减少不良习惯、保持稳定体重,并定期去医院体检,那么只要在35岁之前怀孕,应该都没有什么问题。
即使你决定35岁以后再生孩子,只要有优越的经济条件,也做好了多次尝试的准备,那么现在的冻卵技术、试管受精也可以考虑。
只是需要事先知晓,女性到了40岁,生殖能力必然不如20、30岁,即使借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的单次成功率也只有10%,在美国,也只有24%的冻卵被成功转化为生命。
所以,冻卵也不应被作为唯一的「后悔药」,如果计划40岁以后怀孕,除此之外你可能还需要一个plan B.
至此,文章就要结束了,无论是否打算结婚,是否计划要孩子,也无论早生还是晚育,谁也不应因为外界压力而做出违背内心的选择。
正如我们在妈妈们的工作家庭平衡话题中所说,每个女性的决定都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
早生孩子并不意味着丧失女权,晚生孩子也不应被解读为自私自利。
希望年轻女性,都能勇敢追求令自己内心舒适的生活,希望长辈们少一点对儿女的催婚催生,也希望遭遇催婚催生的少男少女,能从这篇文章中,得到抵御流言蜚语、说服长辈的一份底气。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家长进化论「(id:parentsup),高冷、严肃、名校控,一个致力于探索新知的教育研究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