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聪明与否在小时候是有迹象的。比如,聪明的孩子常常有如下表现:记忆力好、模仿能力强、动手能力强、说话早,等等。
我个人的一个经验是,说话早。 当然了,说话晚的孩子不一定不聪明——比如众所周知的爱因斯坦,3岁了才会说话——但说话早的孩子基本都比较聪明。
另外,还有一点,看孩子的词汇量。
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达娜·萨斯金德博士,写过一本书,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她团队的研究显示,13—36个月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是487句,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是301句,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是178句。3岁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量如下: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4500万个单词
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1300万个单词
两者的差距高达3200万个单词,并且,后者掌握的词汇量只有前者的一半。
许多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语言环境能够预测其日后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
作者指出,父母的语言是刺激大脑发育最好的教育资源。3000万的词汇差距会极大影响儿童在数学概念、读写能力、自我管理、执行力、情商、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
那么,具体来说,要想孩子越来越聪明,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呢?
1.多说,多互动。
不仅是要多跟孩子说话、多和孩子互动,还要尽量运用丰富的词汇说,用不同类型的词来表达。
这里的说,不仅是说话,还包括唱歌、讲故事、读书等形式。
2.了解孩子语言发展的规律,把握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在恰当的时机做事,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孩子语言发展这件事上,尤其如此。
0—3岁是孩子语言飞速发展的事情,父母需要特别注意在这时期投入时间,多给孩子读书、讲故事等。
需要做好的一个心理准备是,有的孩子开口说话晚,也不用太着急。等到时候了,孩子自然会说的。外语启蒙也是。
我有个表妹,2岁时还不会说话,那时大人们都担心她是个哑巴。2岁多了,她才终于开口说话。
而且,之前看到一种说法,生活在多语种环境下的孩子,普遍说话会晚一些。方言和普通话也算多语种环境。不过,这不会影响孩子最终的语言发展,相反,会有帮助。
有老人带娃的家庭基本都是方言+普通话,我家也不例外。我家大宝是1岁半才开始叫得清爸爸妈妈,接下来半年语言发展得还不快,但过了2岁后,基本就开始话痨模式。
3.要有终身成长思维。
从前,我们以为人的智力基本是天生的,是确定不变的;人的大脑发育在某个年龄段达到巅峰,然后就开始逐步退化。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这意味着我们自身的行为及周边的环境会改变和塑造我们的大脑。你的大脑总是根据周围的环境和你对它的要求在改变及塑造自己」。(吉姆·奎克【无限可能:快速唤醒你的学习脑】)
所以,如果你已错过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依然可以弥补。你不仅自己要拥有终身成长思维,还要将这种思维传达给孩子。
我相信,具备终身成长思维的孩子,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