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想「捆绑」老人到大城市来帮忙养娃呀?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 人 力安排:难以接送的学校安排
0-3岁的娃还没有上幼儿园,3-6岁幼儿园孩子5点放学,6-12岁小学孩子3点半放学,能每天都请假去准时接孩子吗?所以,从人力上来讲,一定需要有一个人专门负责养娃、看娃、接送娃。
2. 经济压力:难以辞职的双职工家庭
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家庭通常都背负着房贷、车贷,还需要为孩子支付昂贵的教育(培训)费用及生活开支;加之大家都处在职业上升期,还想再坚持到下一个层级,普遍不会选择辞职。
老人来了吧,再租一套房子是在太贵了,也就凑合下,一起生活吧。
3. 安全焦虑:其他人带娃能放心吗
在家带娃的保姆会不会对孩子不好?在学校上课的老师会不会对孩子不好?
4. 父母心声:上班可比带娃轻松多了
最重要的是,自己在家带娃实在太累了,1岁前就像对着空气说话,孩子除了会哭会拉什么都不会;1岁以后天天弯腰屈膝跟在后面爬,又怕他受伤,又要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年龄越大,脾气还越大,说了不听,听了不做,做了又做不好;拿着手机娃要抢,在家也歇不踏实——搞得放假就像加班,上班才是放假!
最终决定:还是请老人过来带娃吧!
为什么以前的父母能自己带娃呢?
上世纪60-80年代,当时产妇的产假从42天变为56天,基本都会去「国家分配」的工作岗位继续上班,然后孩子就交给「托儿所」或者托付给老妈子们喂养和照顾。
当时的托儿所,一岁左右的孩子也可以接收,而且一般都是机关单位直属的,就在单位大院里,中午父母能去看望孩子,托管的时间也比较长,通常和单位职工下班时间是匹配的。当时我外婆就是这样生了三个女儿,然后丢在托儿所里慢慢带大的。
乡下来的老妈子也算善良吧,当时我的保姆除了会偷喝我的牛奶,然后将我喝的牛奶兑得很稀,让我每天喝不饱嗷嗷哭以外,至少不会虐待我、打我、把我拐走——都是一个村里的亲戚,互相之间也算知根知底,经济水平也都差不多,凑合养下来也就好了。
关键是,当时「托儿所」和「乡下老妈子」都值得信任,而且花费也不算很高!
为什么欧美的父母能自己带娃呢?
首先,一些发达国家对生娃是有补助的,再不济当妈的也可以领低保,或者靠着短时的打工来赚取基本的生活费用。
其次,欧美一些「托儿所」(Child Care)可以接受出生仅 2 个星期的婴儿!只要妈妈把母乳或者奶粉准备好了,这里的老师是可以完全照顾好孩子的。
第三,强调个人自由的西方社会,通常父母也会坚持有自己的生活。如果孩子需要帮忙,可能会去帮忙,也见过一起住的,但更多都是靠夫妻双方自己搞定的。
周围有很多父母,在孩子满3岁上幼儿园以后,就会让父母回老家了:
一是父母其实并不习惯、也不喜欢大城市的生活。这里没有自己的社交圈、适应的语言、适合的休闲娱乐活动(例如我妈就多次诟病北京都没什么麻将馆,而且北方麻将打法和四川麻将也不一样),狭窄的小房子和家里宽敞且精装修的房子和小区也不能比。
二是不需要额外人力,会重新权衡利弊。一旦娃不需要一个额外的人力随时盯着了,很多年轻父母就会重新权衡让老人住家里的利弊了。毕竟,隔代养育的思想观念、教育习惯和生活方式差异还是挺大的,有时候家长和老人会把对孩子的养育变成权力之争,也是很痛苦的。
三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课外培训机构。坐标北京市海淀区,小学生下午3点半放学后,可以选择在学校上自习课到5点,也可以选择每个月花1000多请专人接送,还可以选择报2个辅导班赠送专人接送,正好就能对应好父母下班时间,也满足了家长「鸡娃」的需求。
当然,还有那种本来自己不想生娃,也不想带娃,老人非要催催催的——你想要孙子,那你就来带孙子好了!
身边也有这样的老人,本来一直特别想抱孙子,坚持要年轻夫妻生二胎;结果到北京带孙女到三岁以后,主动和小夫妻说:「我们没有精力带第二个了,你们要想生,就自己带!」
我家算是个例外。
在生之前,我和队友做了很详细的经济方案,将养娃的大笔费用尽可能压缩到最低,包括:母乳喂养代替奶粉喂养,提前规划海淘便宜又安全的衣服和用品,尽量给孩子简单耐玩的玩具(乐高、积木、书),让孩子随着我们一起吃饭(尽量少额外买零食),以自己带娃做游戏和出门外代替早教班等等——坚持了三年,然后出于经济压力,我仍然需要在孩子午睡/夜睡以后做课题或者撰稿来补贴家用。
我家确实是自己带娃,没有老人帮忙;但我家的情况有特殊性,而且确实很辛苦。
有时候我也很羡慕那些有老人帮忙带娃的家庭。
偶尔闲下来的时候,三世同堂,儿孙绕膝,这一刻老人心里大概也是很幸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