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为什么说老外一个人能带宝宝,而中国人要一家子?

2019-03-31亲子

作为一个从8岁开始就在新西兰生活的独生子女,从小就能看到身边朋友们的爸爸妈妈都是三四个孩子轻轻松松地带。一直到长大后老大出生,当时我是在伦敦,所以我第一次当妈妈的经验也是一个人在国外自己带孩子。再到老二老三出生,回到了北京,现在居住北京八年时间,也在儿童产业中,每年会接触到上千个家庭。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成长经历,对于题主的问题,以下是我的一个总结。

老外可以一个人带,但是在中国要一家子带,是因为—— 没有选择 。同时也是一种习惯。还有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政策、历史、文化影响下导致的。

下面我稍微总结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第一:西方的老人更独立

或者是说他们不会想帮你去带孩子,在国外,每个人可能会有很多个孩子,所以他们不可能把后半生的所有的时间去帮你照顾孩子们的孩子,这个不是他们人生计划中的一部分。所以国外的爸爸妈妈们他们没有选择(因为爷爷奶奶不会帮忙带),就只能一个人带孩子。

而在中国像我们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到了我们这一代去生孩子的时候,大家都会觉得他们有责任去帮助我们。而且有时候如果爸爸妈妈在工作的时候。因为可能不信任阿姨/保姆,然后国家在0到3岁的育儿体系不完整的时候,那一定是需要家人帮忙的。

不过我觉得更根深蒂固的原因是国外的老人更加独立。而且他们不会把孩子看成小朋友。

在西方,家长会鼓励孩子去独自寻找自己的人生和价值。

比如说一个孩子他到18岁他可能就会去另外一个城市上学,或者不住在家里,而他们日常的开销就自己负责,家长们并不会提供帮助,大部分的家长是不会的。

当然国外的老人确实会帮忙偶尔看一下或者照顾一下孩子。但是要他们全职的照顾一个孩子是不可能的。

第二:中西方家庭组织架构不同

西方一个家庭的组织,就是爸爸妈妈孩子。外国人很少跟老人一起住。但是在中国的家庭组织,因为都是独生子女,经常会跟家人一起住或住的比较近。那中国的家庭组织就变成了爸爸妈妈,孩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然后还有阿姨。

家庭人员数量的增加就会导致说整个家庭的核心成员变多。所以这个也是为什么你们住在一起的时候,你对孩子的看护权和看护意识就会分散到每一位家庭成员身上。

那在国外,因为只有爸爸妈妈看护这个孩子,这个家庭就只有他们三个。所以他们就会自己带孩子。他们也不会去思考跟老人一起住。

另外国外爸爸们的参与感会很强 。这个可能是一种西方的文化,也可能是因为在家庭架构中没有老人的参与,所以爸爸妈妈要平等地去分配育儿中的需求。在国外周末会看到大部分游乐场全都是爸爸在带娃。有时候爸爸去接送孩子上下学等等。

第三:妈妈自我认知不同

从怀孕开始,西方的妈妈的态度就是我可以做!I can do it!在中国,从月嫂开始就是给妈妈一个「我自己不行」「我需要别人帮忙」的态度和潜意识。

在中国,因为有坐月子的习惯,我自己是第一胎和第二胎都没有坐月子,但生第三胎的时候是坐月子,我谈一下自己的感受,确实不一样,感觉很好,会轻松很多。

但是在西方坐月子、请月嫂的这种想法和概念还是很少数很少数的。最多是会有一个人白天来或者是晚上来帮你看夜班,但是不会有坐月子的概念,也没有月嫂这种职业或者说是需求。

那其实妈妈们怀孕的时候,对自己的育儿能力,从一开始就是觉得「我需要有人帮助」,那在坐月子期间,如果她又不去带这个孩子,坐月子之后她会发现她不懂怎么去带孩子,这个是很可怕的一个现象。所以之后你要用阿姨用老人来帮忙。

这个时候妈妈对自己的育儿能力没有那种「被逼出来」的感觉。而在西方由于没有月嫂/阿姨的帮助,妈妈们逼着自己学会带孩子。这个过程会非常地痛苦,你要自己摸索,但是你摸索出来后你就会变得很强大,因为你可以完全把控和掌握育儿的节奏,你会变得更有自信。这也是为什么在西方我们会看到很多生几个孩子的家庭,因为妈妈有自信hold住两三个孩子。

那说回来为什么她们可以有这种自信。除了自我能力之外,我绝对不是在强调说中国妈妈没有能力,这个绝对不是。她的自信来源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也就是我下面要讲的——安全感。

第四:安全感

我说的安全感是什么?是来源于国家支持、产后假期的辅助,包括国家对育儿的医疗、保险、教学后面的支持,在西方国家相比来讲比较完善。

比如说在新西兰,从产期到生产所有的医疗一直到孩子12岁的医疗都是免费的。同时生孩子之后会有国家的补贴,如果你变成全职妈妈,也会有国家的补贴。然后在环境方面是有非常多游乐场,图书馆也都有免费的育儿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就会有更多的自信去养育孩子。

可是在中国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很多时候家长会觉得在养育上经济压力很大。通常有了孩子后父母双方就要回去上班工作,这时肯定就需要别的人来帮忙带孩子。

第五:育儿观念不同

在养育的过程中,西方人更偏向于让孩子去独立。而中国家庭,因为有太多人来帮助这个孩子,他的独立性培养的时间会慢一些。

我打个比方,比如说小宝宝睡觉。在西方我们会强调sleep training,就是睡觉训练,让孩子可以自己去睡整宿觉。从这种很小的案例开始一直到长大自己去吃饭,自己穿衣服。像我有三个儿子,我真的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们这么细,所以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会教会他们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澡,每天自己什么时候刷牙洗脸。

其实当你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技能,让他们去独立的时候,他们就会独立。因为孩子的本能是很强的。

在中国,大部分的家长会觉得孩子整个的成长、启蒙、学习是我的责任,我必须要为他负责。然后会精心细致的去照顾,在意他的一举一动,然后会帮助写作业,看护的特别好。

但是在西方,因为家里孩子太多,没有人照顾,妈妈还要去做饭,搞卫生。然后有些妈妈还要工作。她只能选择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独立。

那她放手了之后。其实某方面来讲,这个孩子就会感受到他必须要独立,他就会独立,他就会为自己的学习、作业、穿衣服等时间安排去负责。

因为我在两个国家都都有成长和居住和育儿的经验。

所以其实整体来讲,我觉得中国这种大家庭中的责任分配和安全感 ,老人的帮助和细心照顾可以让爸爸妈妈安心的出去工作,真的是非常赞的一件事情。但是后面可能带来的「弊」就是,会造成在养育中有太多人参与到一个孩子的生命线中,这个孩子会变成非常闪亮的焦点,同时自己的压力也很大。因为太多人去看护他,而没有足够的空间给他去自由的去探索自己的成长,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那在西方一个家庭是 没有办法选择 让一家人去看护孩子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像一个双刃剑,其实也是有利有弊的。不好的地方是,可能很多孩子要从小就被送到托儿所。我身边有在西方有生两三个孩子的,他们真的是很辛苦。可能白天要上班,早上很早要准备早餐,然后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上学,还要工作,这就造成他们没有太多时间去真正享受人生。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也能找到一个适合的生活状态。

我觉得这个话题里没有好坏,也没有对错,也没有好或者更好,只是妈妈们在不同的环境和文化、不同的家庭架构中找到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育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