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绝不可能把孩子扔到书堆里,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一枚写作小能手。
以我接触的孩子来看,读书多但写得却不如意的,大有人在,并不是题主家里的个案。
我们可以试着从如下两个方面去找找是否存在问题。
先来看,阅读资料的选取与「分级」。
题主所列的书目,大部分都是「历史小故事」。这几本故事书,我都没有读过。所以,需要家长自己去判断,这些故事书,语言是否够够精致。「精致」并不是一定要有许多的修辞手法或者好词好句。而是看是否文从字顺,是否生动。
如果「故事书」就是以特别简单,甚至是大白话的语言来把一个故事讲出来,那即便是吸引孩子,也仅仅是因为故事本身的离奇。孩子读了,也许能开阔视野、了解传统文化,但对于写作,帮助并不大。这种类型的文本,可以略读、或者浏览。
与略读相对的,是需要细读的文本。给低年级同学选阅读资料其实特别困难,既要有文学性,又要有趣味性,还要符合他们的理解能力,能够同时满足这三点要求的文本确实不多。如果有家长不知道具体怎样的文本才是能够同时符合这三种要求的,可以参考我们的语文课文。
当我们发现了如此的文本时,一定不能任由同学们像读「小故事」一样的,翻过了就算读完。这些文本,最好是细细地读,甚至可以进行亲子共读。对低龄的同学,特别是不要圈点出孤零零的词句来让孩子背诵。死记硬背的词汇,对培养语感没什么用,到写作文了还是不会用的。高年级的同学,则需要写读书笔记。
在解决了阅读资料的选取与分级后,我们再来看,孩子是否对生活「过于大条」。
每个孩子性格不一样,有的天生细腻,有的就是大拉拉的。但我们小学与初中写记叙文,确实需要一些细腻的观察或者感情体验才能写好。
性格很难改变。但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能力,还是能培养的。而这,也是需要我们父母多花费心思的。题主的孩子写作文像流水账,极有可能就是他从生活中抓取的就是流水线,而忽视了点点滴滴的细枝末节。所以,不要总是唉声叹气「我家孩子不会写作文」,他并不是不会写,而是,他看到的事情,本身就是那么简单的。这一点,可以在与孩子户外活动,或者亲子共读时,通过交流来帮助孩子发现被他忽视的细节。
需要指出来的一点是,不要吝啬与孩子交流你的经验与感受。总是把孩子当孩子,用「你不懂」来回答孩子的一切询问,那孩子可能真的就会情感上稍微晚熟一点。特别是对于感悟力不是特别敏锐的孩子来说,更需要家长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者一起讨论某个文本中的人物与情节,来了解某种情感或者动机。
我们的阅读理解和作文,非常需要的就是共情能力。而这种能力,特别依赖于经验。如果没有直接经验,那就要注意积累间接经验。而最好的间接经验,就是文本和家长的分享。
选优质材料,进行阅读「分级」,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并且不吝啬与孩子共同观察和讨论生活,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的作文会有提高的。
——————
公众号:一吨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