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中国足球,能从「村超」里学点什么?

2023-06-27新闻

我的看法可能跟大家不一样,我觉得中国足球并不需要从「村超」学太多的东西。如果说真的要学,就是做好市场推广以及群众足球的普及就好了,把足球这个项目搞得平民化一些,能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足球,培养足球的兴趣。

真正地要让中国足球发展起来,还是得从教育、体制、管理以及基层人才选拔等各个层面入手,把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位以后才有可能有所突破。

谈到这,前两天有个朋友曾在私信里问我一个问题,他说曾经看过我写的一篇关于教育和足球发展的文章,为什么发展足球会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里我给大家解释一下。

首先,足球这项运动不是纯粹的「蛮力」项目,它是需要懂脑子踢球的,需要一定的思考能力才能够在球场上有所发挥。怎么跑位,如何无球跑动,传球、组织还有进攻套路,都要在瞬时的比赛之中去做出决策。

拿到球的那一秒开始,你的脑子就要高速运转了,我要怎么进攻、组织或者与队友配合,都需要你瞬间做出合理的反应。

要是没有技战术的素养作为支撑,在场上踢球你是肯定踢不好球的,光是拿到球那一刻你就懵圈了,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操作。

为什么足球专业人士提到踢球队员的时候,都会说这个球员「球商」很高,这里的球商,指的就是他踢球时动脑的层面,那种对于足球的理解和把握会很到位,是用智慧去踢球的状态。

有了好的球商,配合你的身体能力,踢球的时候会更加游刃有余。

其次,教育是足球的缓冲垫,也是运动员发展的稳妥道路。在足球这块领域,职业运动员的成材率是非常低的。低到什么程度?可能还不到5%。

这句话绝非危言耸听,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职业球员,他们基本上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了。如果你真心想要踢球,想在足球这块领域有突出贡献,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然而运动这东西,终究还是得讲天赋,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在体育赛场上去进行闯荡。

既然如此,作为运动员来讲你得保证他的「下限」,也就是「踢不了职业比赛,作为运动员我该怎么办」的问题。职业运动员是青春饭,你总不能让他们踢二十多年的球以后,剩下的几十年时间没有工作可做吧?

国内体育曾经就有过这方面的弊病,许多运动员退役之后,找不到事情做,甚至沦落街头的情况都有,昔日体操冠军张尚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遭遇也让许多人唏嘘不已。

要是当不了职业足球运动员,这些踢球的该怎么生活呢?这就需要教育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了。

当足球教练,还是学校的体育老师,或者以后做体育解说、评论,这些方向都是足球运动员退役或者踢不上球以后的可供选择。

在青训的时候,对于运动员得时刻灌输「教育」的理念,告知运动员他们的人生绝非只有职业运动员这个选择。要是踢不上球,你们还可以有其它的道路可以走。

中国足球要想发展,教育这一块是必须跟上的,跟不上,足球绝对发展不起,因为它会让许多家庭对于孩子投身足球这项运动感到畏惧。

试想一下,你要是家长,在目前的国内足球环境之下愿意送孩子踢球吗?恐怕也不愿意吧。自家的孩子都心疼,没有人敢让他们去冒这个险,老老实实读书、上大学才是人生最稳妥的道路。

最后就是人才选拔和培训的问题。这个也是老掉牙的事情了,很多人都在做,困难也很多。足球基数人口的不足,人才选拔的覆盖面过窄、 「走后门」等现象也是乱象频出,从上到下都没有一个完善的入门、培训以及退出保障机制,大家参与职业足球的渠道过于狭窄,这些都是后面需要去逐步完善的过程。

村超的形式,确实掀起了一股热浪,让大家重新点燃了足球的热情,这是有积极作用的,然而中国足球如何发展,仍需要热潮褪去之后去做一些接地气以及更为实际的工作。

我倒是觉得中国足球不妨可以从村超的举办中获得灵感,比如说多举办这些业余以及民间的赛事,然而引进「球探机制」,专门成立一个中国足球的人才选拔机构或者部门,专门去挖掘潜在的人才。

有潜力的,让他们进入职业队去进行训练,充分做到人才选拔的全方位覆盖,这也是一条可行之路。

就看足协愿不愿意去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