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3万乌军冲进战场,火线变成屠宰场,俄军一天打光7列火车炮弹

2023-07-15新闻

从各方战报看,乌克兰发动的「夏季大反攻」声势虽然已经大不如前,但依然在持续对俄军施加压力。在各种社交媒体上,乌军的反攻似乎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大有「直捣黄龙之势」。只可惜,当仔细复盘一下战况,会发现双方的战线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观,俄军的第一道防线还是巍然不动。

(乌军120毫米重型迫击炮击发瞬间)

从乌克兰军队在扎波罗热和南顿涅茨克方向组织的大规模反攻伊始,16个旅约3万乌军在40天内先后冲进反攻战场,然而他们不仅要面对密集绵延的大规模雷场,还要面对俄军早已经预设好的炮兵阵地,由于俄罗斯军队的炮兵,提前对警戒防线纵深20公里内的大量隘口和重要通道进行了射击诸元的标注,再加上乌军的一举一动均遭到俄军无人机监控,乌军的军事行动几乎毫无突然性可言。一旦乌军步兵分队和装甲纵队进入俄军射界,等待他们的就是屠宰场一般的地狱战场。

(乌军坦克)

不久前,为了在北约峰会期间向西方国家「邀功请赏」,乌军在卡缅西克和库班方向再次向俄军警戒防线发动「自杀式进攻」,在扎波罗热州西翼战场,乌军在派特科哈特(П'ятихатки)和热列比扬基(Жереб'янки)之间的平原上向俄军阵地发起冲锋,同样在上述战场以东12公里的罗博季涅(Роботине),乌军依旧按照班排一级的小编组向俄军阵地快速突进,但是等待他们的是俄军炮兵阵地的猛烈炮击,在短短24小时内俄军向乌军突击部队和乌军后勤补给点密集发射了7列火车的炮弹,乌军再次被击退。

总体上来说,乌军为进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北约各国援助的装甲载具,只是在突破了俄军的警戒阵地之后,就在地雷阵和各种反坦克武器面前灰飞烟灭,甚至连俄军的反坦克壕和龙牙反坦克障碍都没靠近。为何这时的乌军在得到北约武器的加持之后,其作战效果为何还不如2022年「秋季反攻」时,那些开着皮卡进行大胆穿插迂回的乌军呢?其中原因有这么几个。

(乌军被摧毁的豹2A6主战坦克与布拉德利步战车)

首先就是乌军在装备力量上没有任何优势。不否认,「豹2」系列坦克、M2「布拉德利」步战车都是极为优秀的陆战武器。但是,在如今体系化作战的时代,单靠一、两件先进武器就能在战役或战斗中就能获胜,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乌军为例,虽然得到了北约各国的装甲载具,但是空中掩护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火炮支援能力也远逊于俄军,而且连一度借助北约占有优势的战场势态感知和通讯能力,也因为俄军加强了电子干扰被削减了很多。

更何况俄军利用较长时间,在双方1000公里的战线上,几乎全都建立了坚固的筑垒地域,形成立体的防御体系。在这条立体防线上,空中有无人机实施战场侦测,据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五月发布的报告,在狭小的空域内俄军往往会派出20至30架四旋翼无人机实施全方位的覆盖,对乌军攻势一目了然。俄罗斯空天军的武装直升机、炮兵部队、巡飞弹操作人员随时准备在无人机的指引下发动攻击,继续保持着火力优势。除此之外,俄军还在地面防御工事上布置了由雷区、障碍物、反坦克小组阵地、空地网电一体的侦察体系、炮兵阵地和步兵掩体等体系化的阵地,可以说专门针对乌军装甲单位的攻势做足了功课。

(Murom-M侦察监视系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俄军这个「空地网电一体化」侦察体系。这是俄军吸取了去年「秋季反攻防御作战」的教训,为防止乌军利用防线缝隙进行穿插采取的新手段。其主要表现就是部署了「穆罗姆」(Murom-M)侦察监视系统。「穆罗姆」侦察监视系统是俄军装备的一种可快速部署的自主远程热成像监视系统,白光模式下可监控10公里内的目标,热成像模式下可监控7.9公里外的车辆和4公里外的单兵目标,具备全天候侦察监视能力。这款侦察监视系统可由3人小组在2小时内部署完毕,并且由于整个系统小巧轻便,可部署在信号塔等较高,但可用空间狭小的人造建筑上,不但看得远,还不易被发现摧毁。

这个出众的「穆罗姆」侦察监视系统,也只不过是俄军防御体系中侦察监视能力的冰山一角。正是在全面的战场侦测监视系统的帮助下,俄军可以对多路攻击的乌军做到了及时发现,并拥有实时跟踪监控,最终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

(俄军防线示意图,可以看到距离较长,且是多层布置)

乌军穿插迂回战术失效,除了因为俄军建立了坚固的筑垒地域,加强了战场侦测监视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在在战场上的补给能力有着巨大的差距,直接造成了火力输出上的悬殊差距。综合各方消息,乌军此次反击作战,其实已经加强了炮火支援的力度,甚至在某些反攻方向还出现了多管火箭炮系统伴随作战的状况。

但在实际反攻中,乌军不仅无法保障物资的顺利运送,甚至都无法保障弹药库等重要设施免遭俄军空中打击,连补给体系的「老窝」都被俄军给炸了。正是由于物资供应无法保障,乌军在很多地方的进攻后劲不足,只能与俄军进行反复拉锯,根本无法做到 「控制」和「占领」,所以在俄乌交火前线存在着大量的「灰色地带」。

反观俄军,由于固守自己的防线以逸待劳,面临的补给压力和风险比乌军要小的多。而且,针对之前乌军利用远程火力系统集中袭击大型仓库和弹药库的作战方式,俄军采用了远离交战区的分散存放、快速运输的方式对前线俄军进行补给。虽然乌军也利用「风暴阴影」导弹摧毁一些俄军弹药库,但是并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俄军前线从未听说出现物资短缺的状况。

(从战场上收集到的俄军弹药残骸,能看到俄军弹药相对充足)

而俄乌双方对弹药库、物资发起的「绝粮战」,受影响最大的只有乌克兰自己。乌军的后勤补给主要依靠北约各国援助,弹药有限。乌军甚至为了节约弹药,都不能向可疑目标区域开火,进行试探性射击。对乌军更为不利的是,北约各国虽然为乌军援助了大量弹药,不惜扩大产能,甚至搬空了自己的弹药库,在战争巨大的消耗面前都只是杯水车薪,没有缓解乌军缺乏各种口径炮弹的窘状。

反观俄罗斯,自2021年各种军工产能就逐渐恢复,到了2022年1至2月之后更是转入了战时生产体制,在常规弹药的供应方面一直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在战场上炮弹的发射量一直数倍于乌军。此次面对乌军的反攻,俄军更是一次次直接用海量炮弹,砸的乌军被迫放弃已经占领的据点,对乌军的各种车辆、人员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俄军被击伤尾翼的卡-52武装直升机仍可继续飞行)

乌军面对俄军的防线,可以说撞的是「头破血流」。在6月20日曾一度宣布暂停反攻,并准备进行战术调整。如果此时,乌军真的能够根据俄军表现和战场态势,制定针对性的战术,或许还有可能在局部战场上获得优势。

(乌军基层部队)

比如,利用攻占的居民点,实施诱敌深入,然后凭借精确制导火力占优的特点实施打击;或者利用乌军夜战系统的优势,派遣小股部队对俄军阵地进行小规模袭扰,坦克和炮兵部队也可以执行「冷枪冷炮」的战法……不断消耗俄军的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最终达到迫使俄军放弃阵地的目的。此种战术必然会使得俄军疲敝不堪,很可能在防线上出现漏洞。到那时再发动致命一击,或许会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