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变化反映的是供给和需求相对力量的变化。当产品供不应求时,买方展开竞争(价高者得)最终推动价格上涨。反之,当产品供大于求时,卖方展开竞争(价低者,商品可以卖出去)推动价格下跌。
通货紧缩反映的是整体商品市场的价格下跌。
通货紧缩之所以会成为一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
为什么会出现通货紧缩?整体上产品供大于求。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整体性的供大于求?除了产品供给的「盲目扩张」以外,还有就是产品需求不足。为什么消费需求「突然」变得不足了?收入下降、负债消费意愿或能力下降,亦或倾向于增加储蓄。无论这些,出现哪一种,对短期的经济增长都不是利好。
所以,出现通货紧缩,反映经济系统出现了问题——供给过剩,居民消费意愿或消费能力下降。
通货紧缩对经济的伤害不仅是「病因」积累的产物,更重要的是,它会对经济带来「二次伤害」。
一旦出现通货紧缩,企业的业绩会承压,这会导致企业扩张势头受损,上下游企业也难免受损,这势必会带来减薪、裁员、就业机会减少。这让本就「脆弱」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雪上加霜。这导致供求之间的缺口进一步加剧。通缩会更严重。
关键是,这是一个会自我强化的循环。如果想让市场自发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耗时长,而且需要承受大量企业破产、居民失业等惨痛的代价。如果想要通过「政府干预」,势必重回凯恩斯的老路,「滞胀」将在前方等待。
这难免想起【黄帝内经】中的经典
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更多原创,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极简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