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属于疫后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对此如何解读?

2023-07-14新闻

实际上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就进入了下行周期,疫情的到来只是加速了经济滑坡的速度。且由于疫情时间持续太长,渐渐掩盖了经济增速放缓的真正原因。

换句话说,今年的经济颓势原本应该发生在2020年,但疫情的到来反而让市场错估了经济滑坡的原因,导致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方向发生了偏差,以至于使得今年来不及迅速做出反应,经济的低迷便继续延续且比疫情期间更加萎靡。

一、经济滑坡的真正原因

1.极端的产业结构

过去20多年,我们的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

产业方面,房地产及其产业链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其中产生了诸多问题。

一是房子在我国基本上成为了必需品,且由于房子价格相对收入来说比较高,使得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被大大削弱。

二是房地产产业的附加值并不高,产业本身的发展很难带动实质性的科技进步,也就无法促进生产力提高,以房地产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质量并不会大高。

三是房地产规模过大,挤占了其他产业发展的资金和资源,使得我国的产业升级缓慢。最后导致芯片半导体等新兴产业长期停滞,错过了发展的黄金周期。

此外,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制造】也是建立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我们的发展可以说完全是靠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所创造的。但同时客观地说,这样的发展模式效率相对较低,很难长期维持。所以现在有一大批躺平、摆烂的群体出现。

2.中美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彻底让我们产业结构单一的弊端充分暴露。

在西方国家的诸多限制下,我们的先进技术进口遭遇瓶颈,使得我们的新兴产业停滞不前,无法快速取代房地产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支柱。尤其是在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领域,我们落后的身位较多,短期内很难缩短差距。

其次,中美贸易战的范围不断扩大(地理层面、商品种类层面、经济到政治层面),导致我们的货币政策效果屡屡被削弱。

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中美之间的货币政策一直处于相反方向。疫情之初美国采取了无限QE,释放海量流动性;而我们则选择了稳健,并未释放流动性。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美国开启了加息周期,而我们从去年起却在不断降准降息,这导致货币政策的效果不佳。

我们释放流动性的本意是想刺激市场的投资和消费,但由于美元加息,使得释放的流动性资金和其他本想投资我国的资金纷纷转投到了美元市场,我们的货币政策效果被大大削弱。

直到此刻,中美双方的对抗仍在延续,这严重拖累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楼市遇冷,内需不佳的眼下,这种负面影响的弊端更加暴露。

二、改善的方法

在经济环境极度低迷的状况下,一般的宏观调控很难扭转居民悲观的情绪。以楼市为例,哪怕把LPR再降一半,楼市也不见得会回暖。原因在于楼市的投资属性已经变差,哪怕未来楼市会复苏,此刻入手可能也并不是好时机。

一是因为楼市虽下行,但由于备案价限制的影响,价格还未崩塌,楼市真要复苏需要经历一轮垮台,使得房价先低到足够诱人才会带来新的投资价值。

二是因为投机性资金会迅速离开房地产市场,他们会在逐利性的驱使下自动进入到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中去,楼市在短期内不会获得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关注,因此很难获得超额收益。

当企业和居民彻底失去信心后,对经济的调节就只能采取两种办法。

一是持续采取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 。借100还110你不借,那就调到借100还105,如果你还不借就调到还100,如果你仍然不借那就调到还90。借100还90,这下你总敢加杠杆来投资消费了吧。

当然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很明显,倒不是因为它真的违背了经济规律,这种模式可以变相看作给全民发钱,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不合理。

但一方面这种模式会让银行亏本,即便有中央银行兜底,商业银行得负债也会突破天际,只要中央银行停止兜底,银行就会瞬间瘫痪。而中央银行兜底就需要无限印钞,这会加速货币贬值,如果一直兜底,那必然会导致货币严重贬值,最后货币信用崩塌,退出流通领域。

另一方面这种方式可能滋生懒惰,许多企业和居民可能停止生产活动,专门靠吃利差过活。那么实体经济依然不会按下重启按钮,经济复苏还是遥遥无期。

第二个方法则是国家干预主义 。既然企业和居民不敢生产和消费,那么政府就需要将自己当成一家公司来做表率。

政府可以充当生产者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筹划大规模工程的建设。在提供诸多就业岗位的同时带动经济的重启,其他企业也可能在政府工程的规划下逐渐参与到生产活动中。这也是罗斯福面对大萧条时的处理方式。

此外政府也可以充当购买者来参与经济活动。政府可以直接给各个企业下达订单,有了订单的企业必然会加大复工复产的力度,从而盘活经济。这是希特勒面对大萧条时的处理方式。

当然了,无论是充当生产者还是购买者都需要花钱。在经济萧条下,政府的财政收入本就捉襟见拙,因此必须依靠扩大债务规模来实现国家干预主义。

眼下,我们的经济调节仍处于宏观调控阶段,调节方式主要是依靠降准降息等政策,让政策去引导市场,而政府自身还未大规模参与经济活动。

假如我们要加强国家干预主义,发力点是对国有企业的改制

出让股权

除了土地以外,地方最为重要的便是以国有企业为核心的国有资产。既然土地可以卖,那么国有企业的股份也就可以卖。只要不改变国有控股的原则,只要买方的身份干净,那么出让国有企业的股权就可行!

地方的国企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售卖模式。

1.增发新股

首先,如果是上市国企,那么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选择增发新股。当然了,这一点并不特别实用,因为许多国企根本没有上市的实力,且许多已经上市的城投平台由于财务问题或经营问题已经不具有增发新股的资格。且即便增发新股额度也较为有限,不可能完全解决债务问题。

2.出售股权

如果无法新增,那就只有卖旧。在保证国有控股原则 的前提下,地方国企完全可以出售部分股权。以地方国企的体量来说,一旦股权销售成功,则能够覆盖大部分债务,地方平台的债务危机将自动化解。

且由于背靠国资,即便经营已经不善,但也不妨碍地方国企的股权依旧是个香饽饽。就正如你巴不得以高于市场价3倍的价格,收下领导想要出手的二手破车。

3.成立共同基金

在出售股权这条路上会面临一个问题。即基于【原则】问题,地方国企更想把股权卖给【靠谱】的买家,以防以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是其他安全层面的问题。那么出售股权时就可以严格限制购买方的权限资格。熟悉的词汇,限购,限制购买方的购买额度;限制购买方的身份(户口)。

对于购买方的身份,可以限制于国有控股的【共同基金】。比如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银行、地方国有投资公司(在成都,比如四川金控 、四川发展、四川投资集团都是)。这样股权划转完成后,不仅保证了国有控股,还确保了其他股东的身份性质。

购买方确定后,接下来就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虽然这些企业都很有钱,但是要买地方这么多国企的股权,也不太现实。于是这些公司通过成立共同基金,向全社会募集资金。

募集对象是其他金融机构以及我们老百姓,想要参与股份改革后分红的群体都可以参与该基金。这样一来就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

一旦股权成功出售,地方国企便能获得一大笔资金,在化解债务压力的同时保持了国有控股的原则;接盘方成为地方国企的股东,在参与和决策地方国企改革和经营的同时并没有增加资金和负债压力;而作为购买方的我们和其他机构能够能够分享地方国企未来经营的红利股息。(当然不会特别高,可能介于国债收益和城投债收益 之间)

4.无限套娃

假如出售股权后,地方国企的经营依然没有改善。那便可以二次出售股权,募集资金用于发放红利和改善经营;如果二次出售后依然没有改善经营,那么便可以三次出售股权……无限往复。

即便最后没有股权可卖,也不会改变国有控股的原则,因为接盘方本就是另一个国企(或国企组合体)。假如真的发生地方国企把自己的股权卖完了这种情况,实际上也就只是相当于接盘方收购了这家地方国企,对原国企进行了并购重组而已。

可能在经历多轮股权出售后,原来的地方国企已经有N个股东,但也不影响最大的股东一定是另一家国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买方并未出多少钱,用的基本上都是我们的钱,因此也不会增加债务压力,60万亿的城投债便可以通过这种模式成功落地。

无限负债

自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金本位 彻底被废除,世界从此进入了纯信用货币时代。也就是说各国央行发行货币时再不用受到黄金储备量的制约,理论上可以无限发行!

也就是说,中央银行理论上有无限多的钱。只是说在发行纸币的时候央行需要注意节奏,不能让纸币贬值速度过快,甚至还需要周期性地通过加息等手段来修复纸币信用(美联储当前正在做的事)以免让纸币疯狂贬值,导致最后像津巴布韦币 那样被市场所厌恶,只能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所以,在纯信用货币体系下,各国政府的债务实际上都可以合理的【赖掉】。政府只需要不断地向银行借钱,用新债来偿旧债,就能保证债务永不违约。

上月初,美国国会通过了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该法案就是在做这个事。预计下半年美国政府会新发超过万亿级别的债券,所筹集的资金用于偿还旧债。

这样的行为在过去五十年历史中经常发生,举新债偿旧债已经是各主要经济体不约而同地做法。美国中央政府的30万亿美元债务和地方8万亿美元的债务永远都不会还清,只会通过这种不断举债的方式越滚越高。

在美国历史上,只有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 在1835年还清了国债,这也是美国唯一一次还清国债。安德鲁·杰克逊是个反对银行资本家的积极分子,他的墓志铭上写着【银行想要杀死我,但我杀死了银行!】

我国可否借新还旧?

答案是肯定的。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比美国还更容易做到。因为美联储是私有制的股份公司,维护股东利益才是第一位,政府找它借钱、向它出售国债都需要看美联储的脸色。有句话叫做美联储的股东才是操控美国乃至操控世界的资本团体。

虽然名义上美联储要接受国会的监督,但实际上早在1913年通过的【联邦储备法案 】中就明确规定了:美联储的股东身份永久对外保密。因此国会连监管的是谁都不知道,监督权只停留在名义上。(我们只能通过当时社会财富状况推测股东有摩根家族 、洛克菲勒家族 等等大资本团体。)

并且,虽然法律规定美联储需要上缴部分利润。但是【联邦储备法案】同样规定了:美联储的账目不接受审计。因此美联储完全可以在会计报表上自己修改利润总额。即便不修改,美联储也可以通过【计提减值准备】等会计方式将利润留在账目上。

而我们的中央银行则没有美联储那样的私有性质,如果我们模仿美国政府那一套举债模式,在形式上会更容易通过。要知道上月初那个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使得民主党和共和党差点在国会打起来。

民主党不想再自己执政期间发生债务违约,所以强烈要求立刻提高债务上限。而共和党则乘机【威胁】民主党,需要执政党削减未来开支预算才同意提高债务上限(民主党削减了未来的预算开支,共和党上台后才有更多的预算开支)。

基于我们的人民银行和我们的政府紧密相连的关系,当我们的政府想要举新债偿旧债时,是一件非常容易地事。中央政府缺钱可以直接向人民银行借钱或者发行国债让人民银行出钱买;地方政府如果遇到债务危机则可以发行新债或向地方银行借贷。如果新借的债务未来仍然还不上,还是可以继续套娃,再借新债偿还旧债。

那银行一直收不回欠款会不会倒闭?当然不会!中央银行没钱自己印就是,其他银行没钱找中央银行借就是。用这一套模式便可以永久地解决债务问题,使得经济重新运转。

注意事项

当然了,在举新债偿旧债的过程中依然需要有节制,不然货币会源源不断地涌向市场,远远超过生产力水平。那么我们地市场就会陷入严重的恶性通胀中,甚至货币会像津巴布韦币那样成为废纸。

实际上因为纸币超发而造成的通胀一直伴随着70、80、90、00、10乃至20后。我们的纸币在从小到大的过程中越来越不值钱,我们的劳动报酬从一拿到就在贬值的道路上。

而以美联储为首的中央银行们,只需要通过印刷纸币便能交换到我们的劳动产品,这个过程实质上带有严重的掠夺成分。无论我们以多高的价格出让我们的劳动成果,实则都是贱卖,因为货币发行方的成本永远为零。

凯恩斯 曾一针见血地评价道:「用这个办法,政府可以秘密且难以察觉地没收人民的财富,100万人中也很难有一个人能够发现这种偷窃行为。」更正确地说,在美国使用这个办法的是私有的美联储而不是政府。

促成美联储成立的美国总统伍德·威尔逊在晚年懊悔地表示,自己在美联储的题目上是被【欺骗】了,他内疚地说:「我在无意之中摧毁了我的国家。」

但在眼下的经济环境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饿死】问题,而非通胀问题。尤其是在西方对我们进行多轮制裁后,我们更需要盘活国内市场,让经济重新运转。

在认清这点后,中央方面也加大了【花钱】和【举债】的决心。上个月在一周内分别降低了短期市场利率(逆回购)、中期市场利率(MLF)和长期市场利率(LPR和SLF);随后又在前不久规划了超过10万亿的转移支付 ,以补贴和刺激居民的消费。

上述种种迹象都表明宽松的货币会在我国持续相对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宽松环境下,各个金融机构连同政府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叠加已经高筑的60万亿城投债,想还清几乎毫无可能,以债养债是必须考虑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