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起坦克技术谁厉害,解放军要是自称第二,那估计没人敢称第一。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里,解放军第 41 军 122 师的两个坦克营被配属作战,居然把坦克当成了挖掘机来用,仅仅用了 3 天,就一举突破了越军一直到死都觉得机械部队没法走的朔江天险,给东线兵团最终获胜打下了基础。
在越军看来坚不可摧的朔江防线
在越南的高平省,山多土地少,地形特别复杂,是越南红河平原西北部的天然屏障。在战前,越南军队的布防事宜,由熟悉越南地形状况的驻越苏联军事专家亲自指挥,由擅长指挥兵团作战的越南前线总指挥文进勇负责落实。
越军依据「一线取胜,伺机反攻」的作战思想,搞出了正面宽、纵深浅,按照守军作战特点划分防区的作战方案。
所以,越军主力师里的 346 师安排在了高平省北部。这一师下面的 246 团,是 1947 年组建的,过去一直负责北越中央机关单位的保卫任务,全团士兵人人都有厉害的本事,经历过很多战斗,实力不容小觑。
在具体的布防这块儿:246 团在高平市西北方向的朔江防线待着;677 团和 188 炮团在高平东北部的茶灵地区守卫;851 团在高平市北郊那一块儿充当预备队。师指挥部就在高平市区里头。
另外,346 师搭配了一些地方部队和民军,连越军 305 特工师的一些连排级分队也在其中。它的总兵力大概是 15000 人。
41 军若想拿下高平,就得先把朔江防线拿下,要不然,守在朔江防线的越军 246 团,随时都能打进中国广西的腹地,给东线兵团的大后方造成威胁。
这个 246 团,真挺厉害的。246 团借助朔江一带的地形状况,在越北 4 号公路朔江段沿线弄出了火力很强的防御圈。
公路两边但凡有战略价值的高地,全都有 246 团及其配属部队弄好的立体作战工事,配了好多适合打巷战的重武器,像高射机枪、高射炮、反坦克导弹、无后坐力炮、迫击炮啥的。
在中国广西平孟一带通往越南高平省朔江地区的道路,就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最窄的地方,路面路基宽度还不到 8 米,以前日法两国在这都吃了亏。而且这段路基本上都在越军炮火的覆盖范围内。
在这情况下,越军 246 团张狂地叫喊道:朔江防线坚不可破,中国军队要是想从朔江防线往南走,那就得拿一万具尸体来垫道!
到底还是老姜更厉害
高平市在越南北部那可是军事重镇,要是把高平拿下了,谅山市的防御就没啥意义了。所以呢,解放军东线兵团的总指挥许世友定的作战计划是,让兵团主力主攻高平省。至于谅山省和广宁省那一带,只是进行牵制性的进攻。
在东线战场上,解放军部队分成了 4 个作战集团。这里面,坦克装甲车部队属于机动集团,由兵团指挥部直接掌控。东集团的任务是牵制谅山省和广宁省的敌人;北集团负责从正面攻打高平;南集团则迂回到敌后,切断高平省北部越军向南逃跑的路线。
越军跟苏联军事顾问打死都想不到,解放军部队会从一条差不多没法走的路线发起进攻。在高平北部,山峰陡峭,道路艰险,森林浓密,沟谷幽深,好多地方都是坡度超过 40°的陡坡,山坡之间全是溪水河流,离开了公路,别说是坦克卡车了,就算人员和骡马都很难过得去。
当然啦,身为曾经担任过十多次敢死队队长,参与了新中国所有大仗的将军许世友,要的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因为战前多次到前线指导过,而且各级指挥员早就熟悉了战区里的各种情况,像行军路线、武器装备怎么配置、应急预案这些细节都心里有数了,所以,面对越军觉得坚不可摧的朔江防线,许世友将军就派 41 军 122 师、机动集团的 2 个坦克营、广西边防部队,还有民兵民工,总兵力大概 16000 人去攻打。
从战略这个层面来说,到底还是姜老的辣,许世友将军的打仗策略,苏越联军压根学不来。
好将领手下不会有差劲的士兵
1979 年 2 月 17 日的凌晨,在中央军委的一声命令下,解放军的参战部队万炮齐发,一下子就把大批越军前沿阵地的防御工事和障碍带给摧毁了。炮击结束后,参战的各个部队依照预定的计划,全线展开进攻。
122 师师长于新义负责指挥部队攻打朔江防线,他心里很清楚,朔江这边山又高、坡又陡、路还窄,常规的步坦协同战术根本用不上,步炮兵种也难以协同。于是,在军部炮击之前,他请求重炮部队炮击一些山体,强行炸开一条能让坦克通过的道路。
炮击结束后,迅速派出工兵部队,在 108 号界碑通向越南百布那一片,靠炸药弄出了一条能直接到朔江防线后方的路。与此同时,步兵和轻炮兵部队一批批地展开进攻。
122 师的 364 团搭配一个坦克连,在广西孟麻方向的 109 号界碑高地那一带发起攻击,占领越南那寮地区后,朝着坂洋地区穿插,负责截断朔江防线越军向南逃跑的道路。365 团配备一个坦克连,从 115 号界碑高地一带进行佯攻,等主力部队把任务完成了,就从越北 4 号公路冲进朔江防线的阵地。
366 团没有配属坦克部队,从 106 和 107 号界碑之间的那块区域出击,经过越南让涌村那一带,直接冲向 592 高地,去协助 364 团截断朔江防线越军向南逃跑的路。这 3 个步兵团打得特别激烈,战士们往前每走一步,都特别不容易。
工兵部队这边,一直爆破到 2 月 18 日下午 3 点,总算炸出了一条两三公里长的路。可无奈技术不行,坦克根本没法开过去。
特别是出境点,那简直就是要命的地方。在这儿有两个坡度特大的路段,第一道陡坡跟第二道陡坡中间有块大概 100 米见方宽的平地。
第一道坡是乱石构成的山脊线,平缓的地方大概有 200 米长,原本那坡度接近垂直,经过工兵部队爆破一番处理,现在坡度还差不多有 45°。第二道坡是硬石的山脊线平缓处,工兵部队可费了老劲,才炸出 3 条道路,坡度分别是 42°、46°和 56°。
理论上来说,当时解放军列装的 62 式坦克,最大能爬坡 36°,最大下坡角度不能超过 50°。眼前的这道坎,根本就不符合标准,不过工兵部队确实尽力了,要不越军也不会这么有自信。
前方打得正激烈,坦克部队早一分钟加入战斗,步兵兄弟们就能少一点危险。道路不行,哪怕有粉身碎骨的风险,也得想法子开过去。
着急忙慌的时候,师长于新义把驾驶坦克闯过鬼门关的活儿交给了坦克营副营长李善志、技术员朱江华和驾驶员尹宏生这三人。这几位老兵,技术特别厉害,在全军那都是有名的坦克兵。
上陡坡的时候,李善志负责指挥,尹宏生来驾驶坦克,让炮塔朝着正前方。朱江华和其他战士在后面准备好垫木,免得坦克溜坡。
在下坡的时候,坦克不能像卡车似的用低速挡慢慢滑下去,得把炮塔转到后面,造成头轻尾重的情况,再紧紧拉住制动杆,依靠履带和石板的摩擦来让速度降下来。
在第二段那陡坡的地方,往下坡走的时候,为了防止翻车,每次都得走之字形的路线,得把履带的转速差充分用上,不能让坦克因为重力滑行就失控了。就这样,一个营加上一个连的坦克,战士们一直到 18 日晚上 9 点多,才成功走过这道难关。到 19 日上午 7 点多的时候,20 多辆坦克才顺利开进越北地区的 4 号公路。
这会儿,配属给 41 军 122 师的坦克部队,不经意间创下了世界坦克兵战史的新纪录。开过挖掘机的师傅们都清楚,要是不用挖斗手臂帮忙,履带式挖掘机最大的爬坡角度超不过 36°,最大的下坡角度不大于 40°。但是,解放军战士居然能把坦克当成挖掘机来用,太厉害了!
让世界都为之震惊的坦克战术
越军的 246 团一直觉得他们那坚不可摧的朔江防线特别牛,可才扛了 3 天,就被打破了。这个团原本在越南黎笋集团眼里那可是反攻中国的主力团呢,没想到,被解放军东线的南北集团给包了饺子。
高平省的越军各个团营,面对解放军的步坦协同战术,根本没法相互支援,没有退路可走,阵地一个接一个地丢失。
接下来
眼瞅着谅山市这一红河平原的门户就要被拿下,驻越的苏联军事专家给越军支了个坏招。让驻守在越南谅山省亭立县边境地区的 338 师 460 团和炮团,主动去攻打中国防御相对薄弱的广西宁明县桐棉乡板烂村那一块儿。
在板烂村那一块儿,有 3 个能掌控方圆 20 公里的高地。要是占了这儿,就能威胁到解放军 43 军的后方,如此一来能给谅山市东北方向减减压,让越南第一军区能腾出精力应对高平省的战局。
在板烂村那一带驻守的解放军部队是原广西独立师的一个连,整个连就一门加农炮。越军想要占领板烂村,派出来一个加强营的步兵,还把炮团的所有炮火都用上了。在 2 月 22 日晚上 8 点发动了总攻。
越军 338 师根本没想到,就算没有坦克部队帮忙作战,中国军民不管啥时候,不管是啥样的环境,都能创造奇迹。2 月 23 日一大清早,桐棉乡的民兵部队、宁明县的民兵部队赶紧跑到前线去支援,大伙拿着比越军差的武器,打退了越军十多次连排级的冲锋。
25 号那天,支援板烂村战斗的 148 师到了前线,越军部队垂头丧气地撤出了战斗。就在这时,东线兵团的主力部队,已经来到了谅山城跟前。
资料参考:
【1】李鹏:难忘1979:对越自卫反击战全纪实[J]兵器知识,2004(11):48-53页
【2】陈宇: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坦克战[J]兵工科技,2011(14):32-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