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敬告西方:别神话中国制造,欲胜俄需自力更生

2024-09-18军情

最近,有新闻报道指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工业制造能力进行了「无限神话」。我觉得西方人现在简直把中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吹上了天,顺便也夸了一番俄罗斯的工业制造能力。

根据一家欧洲情报机构提供的两个消息来源,以及英国路透社记者所查看的一系列文件显示,俄罗斯从去年开始使用了原产自中国厦门一家公司的航空发动机和零部件,成功制造出了一款名为Garpiya-A1(「加皮亚-A1」)的新型远程攻击无人机,并已在对乌克兰军队的战争中投入使用。这款无人机的起飞重量超过300公斤,最大航程可达1500公里。

这款由中国组装的无人机能达到1500公里的航程,着实令人震惊。2022年,美国曾向乌克兰军队赠送了十几架功能强大的「扫描鹰」固定翼无人机,每架的售价都非常昂贵,最大续航时间为25小时。然而,其最大航程同样为1500公里。「扫描鹰」是一种侦察无人机,尽管它可以长时间悬停在空中,但无法携带战斗部参与战斗。而「加皮亚」的起飞重量接近300公斤,因此能够承载更多的攻击性弹药。

路透社的报道旨在塑造中国支持俄罗斯的形象,但在我的印象中,这更像是在为中国制造进行美容。我们中国随便一家民用发动机公司生产的发动机都能在飞行超过1500公里的同时承载300公斤的有效负载。

根据路透社获得的情报,包括「加皮亚-A1」无人机的生产合同、关于生产过程的公司通信材料和财务文件等,得出结论称,俄罗斯国有武器制造商金刚石-安泰(Almaz-Antey)的子公司伊热夫斯克库波尔机电厂(IEMZ Kupol),在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生产了超过2500架「加皮亚」系列无人机。

新美国安全中心是一家美国智库,其中一位兼任的高级研究员塞缪尔·本德特(Samuel Bendett)表示,如果关于「加皮亚」型无人机的报道属实,这将意味着俄罗斯军队将不再依赖于伊朗设计的远程无人机。他还指出,「这场战争中的双方(俄乌双方)都依赖中国的许多部件来生产无人机」。

塞缪尔·本德特的讲话相当坦率,他毫不掩饰地提到,目前,俄乌双方都在利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无人机。然而,他尚未提及的一点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去年5月曾透露,自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伊朗向俄罗斯提供了超过1000架「见证者」自杀式无人机。这些无人机专门用于耗尽乌军的防空力量,打击远离前线的一些基础设施。事实上,所谓的「见证者」自杀式无人机,也被称为「见证者-136」,因其使用了小型摩托车的发动机而得名。机身由胶合板和玻璃纤维制成,装载民用GPS或格洛纳斯卫星导航模块,并配备民用摄像头。这种无人机简单且实用,具有足够的威力。

这款名为「小摩托」的伊朗研发无人机,即「见证者」无人机,其发动机是仿照民用市场常见的林巴赫L550E四缸二冲程航空发动机制造的。也有可能与「加皮亚-A1」无人机一样,采用的也是中国产的林巴赫L550E四缸二冲程航空发动机。而这种发动机在国内的售价仅为10000元人民币。

中国制造真是太强大了,仅仅发动机这一项,就决定了俄罗斯在与乌克兰的无人机战争中具备了明显的优势。而且,这种发动机动力如此强劲,进一步巩固了俄罗斯的优势。

林巴赫L550E四缸两冲程水平对置发动机

经过我在网上的大致搜索,林巴赫L550E是一款四缸两冲程水平对置发动机。它是厦门某公司引进了德国林巴赫发动机公司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建立了二冲程发动机生产线,并已广泛应用于法国、南非、泰国、新加坡和中国科学院、航天系统研发的多款固定翼无人机上。可适用于起飞重量200-450kg的滑跑、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以及100-160kg的旋翼、直升机。这原本就是一款由中国制造的热销产品。

然而,从理论上讲,如果俄罗斯自己制造的这款「加皮亚-A1」无人机确实采用了林巴赫L550E发动机,那么他们获得这种发动机的途径可能包括中国,也可能是法国、南非、泰国、新加坡,因为这些国家都是林巴赫L550E发动机的销售市场,亦或是德国林巴赫发动机公司的直接出口国。

为了验证所谓「俄罗斯军用无人机使用了中国产发动机」的倾向性结论,路透社还查询了俄罗斯国防部与伊热夫斯克库波尔机电厂(IEMZ Kupol)在2023年第一季度签署的一项价值超过10亿卢布、相当于1000万欧元的合同。合同内容涉及建设一座无人机工厂。2020年,伊热夫斯克库波尔机电厂收购了俄罗斯西部乌德穆尔特共和国首府伊热夫斯克的一座前水泥厂,据路透社报道,这座工厂将用于生产无人机。

接着,他们通过对比社交平台电报(Telegram)上的视频,确认了伊热夫斯克库波尔机电厂的确切位置。随后,他们查阅了2023年第二季度伊热夫斯克库波尔机电厂的文件,并找到了这家企业的供应商。通过顺着这条线索,发现了另外两家位于深圳的中国企业,它们从事飞机发动机、晶体管、电子模块、连接器、插头和插座、备件和组件等贸易业务。然而,这两家公司与中国合作伙伴进行的交易都被标注为「一般民用」、「一般工业」和「一般民用」。

其实,在第1388期节目中(大毛的秘密:上下同欲者必胜),我们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展中心研究员张慧女士的文章【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期间的国防工业回顾】。文章提到,俄罗斯在鞑靼斯坦共和国建立了一座可年产6000架「天竺葵-2」的无人机工厂。「天竺葵-2」是伊朗「小摩托」的俄罗斯国产版本,当时有专家建议可以为「天竺葵-2」装备拖曳诱饵,使这种小玩意专门用于「戏耍」乌军防空系统,导致对方经济崩溃。

通过地图就可以知道,生产「天竺葵-2」无人机的鞑靼斯坦共和国与生产「加皮亚-A1」无人机的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在地理位置上是相邻的。路透社获取的伊热夫斯克库波尔机电厂的公司通信文件表明,「加皮亚-A1」在2024年上半年的产量已经翻了一番,达到了约2000个,而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天竺葵-2」无人机工厂每年可以生产6000架。

因此,我坚信如果俄乌冲突持续到2025年,俄罗斯的无人机产能将会迎来更大的飞跃,与此同时,西方试图通过向中国施压来削弱俄罗斯军事能力的图谋也将无法实现。

我认为我们现在外交部的回应已经变得越来越强硬。最标准的外交叙事语言是:我们不接受在乌克兰问题上向中方抹黑甩锅的言论。中方在军品出口方面一向采取慎重、负责态度,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包括民用无人机出口。中国既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但我们没有隔岸观火,更没有拱火浇油,而是始终致力于劝和促谈。向中方甩锅推责,解决不了问题。还有: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光明正大,符合世贸规则和市场原则,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外部干扰和胁迫。中方正当合法权益不容侵犯。

因此,一些西方国家企图通过给中国扣上一个罪名,以此来限制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达到削弱俄罗斯军事能力的目的,这种想法最初显得相当天真。他们想要击败俄罗斯,这没有问题!但他们必须依靠自己来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