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唐高宗朝的旧事
唐高宗当太子的时候,太宗让他娶了太原王氏之女,也就是后来的王皇后,但是这个王皇后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隋唐时代是中国最后的贵族时代,当时正是转型时期,在人们的印象中还存在着出身名门就是牛的旧观念,当时有所谓的「五姓七望」之说。「五姓」指的是崔、卢、李、郑、王。在五姓之中,崔姓和李姓都分别有两支最显贵,合起来就成为所谓「七望」,他们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其中贵为皇族的李氏就是陇西李氏的一支,但是不是主家,这五个姓氏之间相互通婚,很少与外界通婚,王氏之所以和皇室通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太原王氏在当时已经不太行了,需要通过跟皇家通婚来彰显地位,当时」太原王氏,四姓得之为美,故呼为'钑镂王家',喻银质而金饰也。「)知书达理,为自己的家族感到骄傲,并不特意去讨好高宗,所以高宗不怎么喜欢她,所以王皇后一直也没有孩子,而当时受宠的是另一位妃子,萧淑妃。
萧淑妃也算是贵族出身,她们家是兰陵萧氏,是南朝的皇族,跟萧衍、萧道成算是一家,但是萧氏在唐朝的地位跟当时的」山东贵族「没法比,所以她的家族地位并不能让她直接当上太子妃。但是问题在于,萧氏家族和王氏家族的差距,并不是那么大的,而且王氏家族还在滑落,萧淑妃正得宠,萧淑妃的嫁给高宗的时间不早于643年,可是到了649年,她已经生了三个孩子了,两女一儿,而且,648年、649年连续生育,可想而知她受宠的程度,其中儿子李素节被封为」雍王「,直接导致了王皇后的暴走,因为在李素节出生之前,高宗已经有三个儿子了,但是都是没有名分的宫人生的,子以母贵,其他的儿子没法和李素节争宠,而」雍「这块地是指的首都长安及其周围,」雍王「这个称号一般都是封给皇后的儿子的,现在的情况是,皇后无子,又不受宠;萧淑妃圣眷正隆,极有可能以后几年会继续生子;而且萧淑妃这个人嚣张跋扈,地位还不如皇后已经不把皇后放在眼里了,一旦得势,自己肯定更是朝不保夕。
王皇后是个大家闺秀,但不是傻子,她进到宫里来也是带着重振家族任务来的,现在自己的的性格」性简重,不曲事上下」,天生就不是讨好人的人,皇帝又喜欢那种有手段,有主意,有个性的女子,自己无法做到,但是又不能对于萧淑妃的权势滔天视而不见,正好这时,高宗去感业寺上香见到了一个太宗的旧人,两人见面以后「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王皇后派人稍微打听了一下,这个人是一个小姓,武家的,在太宗朝代只做过才人,家族里面没有什么大官,甚至父亲死后,娘几个被人赶出了家门,个性和萧淑妃差不多,同样是高宗喜欢的型,于是王皇后心动了,打算来一招驱虎吞狼,王皇后有没有想过武才人会完全摧毁宫中的政治生态呢?她对此并没有太多考虑,因为
第一,病急乱投医。不是有一条成语叫做饮鸩止渴嘛,人要是渴极了,毒药都敢喝,因为那个时候渴是压倒一切的,是第一位的了。至于喝了毒酒之后会不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那都顾不上了。对王皇后来说,萧淑妃当时的威胁最大,她要先解决燃眉之急。第二,迷信伦理的约束力。王皇后出身世家大族,从小是被礼教熏陶着长大的,对道德伦理信条坚信不疑。她认为萧淑妃和她门第相当,又是正常纳入的妃子,存在取代她地位的可能。而武则天出身不高,又曾经侍奉先皇,那叫有历史污点,因此李治虽然可能一时被她迷惑,但是碍于礼法,不可能给她任何名分。退一步说,她即使得宠,对自己的威胁也不会有萧淑妃那么大。
第三,人情的考虑。她如果把武则天从感业寺接回来,是把她从水深火热的境地之中拯救出来,那就是再造之恩。按照人之常情,武则天应该对她感激涕零。不像萧淑妃,一开始就是她的死对头。
于是王皇后派人让武则天留头发,然后又跟皇帝说不如把武氏纳进宫来,还为了武则天进宫打点了上下关系
作为一个工具,武则天进宫一开始显得很听话
后城宇深, 痛柔屈不耻 , 以就大事 ,才人有权数,诡变不穷。始, 下辞降体事后,后喜,数誉于帝,故进为昭仪 。一旦顾幸在萧后,寝与后不协。后性简重,不曲事上下,而母柳见内人尚宫无浮礼, 故昭仪伺后所薄,必款结之,得赐予,尽以分遗 。由是后及妃所为必得,得辄以闻,然未有以中也。
也就是说,她扭曲自己的个性服侍皇帝,然后皇帝很满意,小心翼翼卑躬屈膝的服侍皇后,皇后也很开心,皇后还经常在皇帝面前夸她,所以被封为武昭仪
而且本职工作也做得非常好,什么本职工作呢,就是遏制萧淑妃的得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上文书说,萧淑妃648年、649年连续生育,可是自从650年高宗遇到武则天,到武则天害死自己女儿直接跟王皇后闹翻的654年,这整整五年之间,萧淑妃就再也没有过生育一个孩子,而当转过年来的655年十二月,王皇后和萧淑妃一起被废,并被加以囚禁,更无生育之可能,所以,单从这个本职工作来评价,武则天的工作非常努力了。
武则天得势以后,王皇后发现自己小看了这个人,然后急忙联合萧淑妃对抗武则天,然后发现事情已经来不及了,她布置的几天防线被冲击个干净,她认为的所谓武氏的小姓,不是望族,和她服侍过先帝,有政治和道德污点,确实在武则天立后的过程中起了一些麻烦,比如褚遂良说
陛下必别立皇后, 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要在武氏!且昭仪经事先帝,众所共知。陛下岂可蔽天下耳目!使万代之后,何以称传此事 !可是武则天巧妙的把这个事情和皇帝与权臣之间的权力斗争联系起来了,整天给高宗吹枕边风,意思是,你连立个自己的皇后都不能做主,都要听这些大臣的,天下到底是谁的,把高宗彻底拉进了自己的队伍,两人一直对外,最终还是彻底赢了。
而王皇后「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误了卿卿性命」,「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
武后知之,促诏杖二人百,剔其手足,反接投酿瓮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日死,殊其尸。初,诏旨到,后再拜曰:" 陛下万年!昭仪承恩,死吾分也。 "至良娣,骂曰:" 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后为猫,使武氏为鼠,吾当扼其喉以报。 "王皇后死前还露出了大家闺秀的样子,输球没输人。
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权力斗争的失败,不仅自己被打了一百棍,把手和脚砍下来,成了人棍,最后被扔进大坛子里面泡在酒里,最后死了,家人也受到了牵连
李治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加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连自己和皇帝生的孩子,也因为没有母亲的庇护,下场极惨
王皇后没有儿子,她的舅舅就给她提了一个建议,让高宗的长子李忠跟她多亲近,然后皇后出面保李忠为太子,于是两者达成了战略同盟,李忠于652年被立为太子,王皇后被废以后,李忠自然地位不保,然后655年被废,封梁王。武则天长子李弘被封为太子,废太子李忠成天过的战战兢兢,史书记载
房州刺史梁王忠,年浸长,颇不自安, 或私衣妇人服以备刺客 ;又数自占吉凶。或告其事,秋,七月,乙巳,废忠为庶人,徙黔州, 囚于承乾故宅很快废太子就被人搞死了
仪先为陈王咨议,与王伏胜俱事故太子忠,后于是使许敬宗诬奏仪、伏胜与忠谋大逆。十二月,丙戌,仪下狱,与其子庭芝、王伏胜皆死,籍没其家。戊子, 赐忠死于流所 。萧淑妃的儿女更惨
萧淑妃的两个女儿,母亲死后被囚禁于掖庭宫,萧淑妃死于655年,小一些的宣城生于649年,满打满算也不过六七岁,两个公主被囚禁没接受过教育,最后成年以后说不出一句整话,义阳公主快到三十岁了还没有出嫁,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可怜姊弟轻意,提出让两个姐姐出嫁吧,高宗同意了,但是因为这事情,李弘得罪了武则天。
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自从母亲死后,没有人庇护,但是好歹也是一位皇子,而且,武则天当时的权势还不是很强,但是当到了690年的时候,高宗已死,武则天的政治斗争胜利了,就开始动手了
天授中,与上金同被诬告,追赴都。临发州,闻有遭丧哭者,谓左右曰:「 病死何由可得,更何须哭! 」行至都城南龙门驿,被缢死,年四十三,则天令以庶人礼葬之。中宗即位,追封许王,赠开府仪同三司、许州刺史,仍以礼改葬,陪于乾陵。 素节被杀之时,子瑛、琬、玑、玚等九人并为则天所杀,惟少子琳、瓘、璆、钦古以年小,特令长禁雷州。回京路上看到别人因病去世发丧,这位皇子竟然说,能够病死是对么幸运啊,我都得不到这种待遇,你们还哭。。真是听者伤心闻者落泪啊,同时被杀的还有他的九个儿子。。。
武则天作为后宫最后的赢家,一辈子舒舒服服不用说了,儿子女儿一大堆(当然,做武则天的儿女不是很幸福,基本儿子早死都与她有关,还亲手掐死了自己女儿,但是这是内部斗争,不是外人给他们的),武家人在武则天死之前也是大富大贵,她的侄子甚至差点当了皇太子
皇帝的宠信是有限的,后宫的资源也是有限的,给了你就不能给她,不争宠就相当于把主动权拱手让人,搁你你争不争啊?
为了子孙后代,为了自己家人,或者说为了自己,也要争啊,不然只能寄托于来生
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后为猫,使武氏为鼠,吾当扼其喉以报。只能让人发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