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江苏为什么这么发达?何处见得?

2020-04-18知识

江苏到底有多发达?这么说吧,中文互联网上经常被大家同情的「苏北」,其实一点都不穷。

除了苏南,几乎也没人能说苏北穷;而且苏北和苏南的关系,也没有外人想象得那么水火不容。

最近几年,苏北这个区域在互联网上并不好过,苏北两个字常常成为各类网文,漫画调侃的对象。

人们常常将苏北和苏南放在一起对比,以此衬托出苏北「落后」、「穷」、「不发达」的形象。

但其实,事实并不是如此。苏北并不如网上传闻的那样穷。

苏北真的不穷

为了让苏北穷不穷的讨论更有意义,我们把这些年努力划归自己为苏中的南通、扬州、泰州去除,仅仅讨论狭义上的苏北五市:盐城、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

首先要破除的偏见是, 即使在江苏省内,苏北也不等于贫穷。

依据江苏省2018年统计年鉴,在城市GDP排名,苏北的徐州和盐城却已经超越了苏中地区扬州、泰州和地处苏南的镇江。

2014年9月21日,江苏徐州市区楼房景色

放眼全国,苏北和穷更是搭不上边。

在2018年全国城市GDP排名中,苏北五市全部位于全国百强。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第33名的徐州已经超越了被公认有钱的温州,第36名的盐城超越了云南省会昆明、江西省会南昌。

省内排名倒数第三的淮安几乎能以一城抵一省,几乎赶上宁夏GDP,连云港、宿迁也超过了乌鲁木齐,兰州等中西部省会。

当然,GDP不能说明全部,苏北人民有多少钱可以花,也许更有说服力。

2017年5月1日,「五一」小长假,江苏省徐州市市民正在各大商场的黄金专柜购买黄金首饰

2018年,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苏北五市只有盐城没拖后腿,其他四市都在全国线下徘徊。

但置入全国坐标系里,广西省会南宁,河北省会石家庄,吉林省会长春,哪个都不如苏北人均收入高。

2019年8月1日,江苏淮安。张国宝经营的「水上超市」,今年夏天生意不错,月均收入能有五千多

比完现状比「钱」景,看看苏北这些年发展怎么样。

在国内高铁可直达城市排名中,长期被开除省籍,扬言要并入山东的徐州仅次于北京、济南、上海,位列全国第四,南京都排在其后。

郑徐高铁通车,徐州正式加入了南京、合肥、郑州、济南四个省会城市的一小时都市圈。徐宿淮盐铁路也即将通车, 苏北五市已经有了自己的高铁网络

2016年9月10日6时31分,郑州开往福州的G1908次列车从郑州东站缓缓启动,这标志着郑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最重要的是,苏南苏北的差距,远远没有外省人想象中那么大。

和同样富得流油的广东相比,苏南苏北之间的经济关系要融洽得多。

广东先富带后富喊了这么些年,依旧是珠三角像欧洲,其他区域像非洲。

2018年,广东省的排头兵深圳GDP是末尾云浮的28倍,而在江苏省,排名第一的苏州是宿迁的6.7倍。

2015年1月23日,广东云浮一位老人挑着竹编筐行走。云浮视角下的广东并不是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

徐州淮安期待联手成为淮海经济区的老大,盐城的目标是接入北上海,连云港打算成为新亚欧大陆的桥头堡,哪怕是最落后的宿迁,至少还有刘强东带着客服中心衣锦还乡。

苏北远远比外人想象得有钱 ,而且和苏南的关系,也没有外人想象得那么水火不容。

苏南苏北才是真兄弟

在漫长复杂的江苏南北之争里,苏南苏北到底是什么感情?

内斗时辱骂一万遍都可以,但要是外地人来指手画脚,抱歉,「除了上海,一概不约」。

在一定程度上,苏北为苏南的发展做出了牺牲。在苏南快速工业化,把耕地变工厂的时候, 是苏北地区承担了粮食生产的重任。

1980年的苏州可以把产量的21%分给其他地区,而现在苏州产量仅有全省水平的45%。而苏北,除了徐州,其他四市都呈现了大幅上升,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3]。

2019年6月13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沙航村,村民在晾晒小麦

人均粮食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1980-2005年间,下降最多的是苏锡常,而增加最多的是宿迁、淮安、盐城。

以2005年的人均粮食看,如果仅仅靠自给自足,苏南的人均粮食是216kg,远低于小康水平的400kg,而苏北的人均粮食是520kg[3]。

可以这么说,江苏省粮食生产的重心完全转移到了苏北。

图:李裕瑞, & 卞新民. (2008). 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27(2), 113-117.

苏北没有机会像苏南那样大建工业园区,不仅要保证已有的农田产量正常,还要为苏南善后,把他们透支的耕地指标补回来,力保耕地红线。

当然苏北也不傻, 拿地换钱才是正常操作。

2001年起,苏南为了带着苏北一起赚钱,南京—淮安、无锡—徐州、苏州—宿迁、常州—盐城、镇江—连云港,五对南北城市结成了互助小组,推动产业转移[4]。

就是苏南负责找钱、找技术,做规划,苏北负责出土地和劳动力,项目进行中的收益十年不动用于后续投资,最后两边分成,一起数钱。

2018年4月25日,在安徽淮南市大通区工业新区内一位工人在进行调音。苏南苏北合作互助项目为苏北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

这个互助小组效果不错。

到2016年,南北共建园区45家,吸引了超过千亿元的注册资本,利用外资超过40亿美元,带动就业人口55万人, 相当于解决了一个三亚市的就业

2015年03月11日,江苏连云港,赣榆区沙河镇一名返乡农民工在生产线上忙碌

拿宿迁来说,苏州宿迁工业园作为苏州工业园的克隆版,到2017年底,贡献了宿迁市当年5%的GDP,22%的企业税收,和衣锦还乡的东哥一起撑起了宿迁经济的半壁江山。

互相嫌弃又彼此需要,江苏南北,关系大概就是结婚二十年的你爸你妈。

上海的苏北人已经改头换面

苏北苏南关系既然不错,那为什么还有苏南瞧不起苏北人穷这样刻板印象的存在呢?

众所周知,苏北的穷,有历史原因。

受黄河影响,苏北地区灾害不断。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等到没雨了,就是大旱和蝗灾,在1840年到1949年,苏北旱灾43次,旱灾蝗灾并发19次[1]。

一年到头,苏北就没几天安生日子。

民国年间,近在咫尺的上海和财富吸引了众多苏北难民,一头扎进了闸北苏州河畔著名的棚户区。

涌入上海的难民们 / 上海图书馆

苏北人刚来,只能做人力车夫、垃圾清理这种苦力活儿。在上海的人力车夫中,苏北人占总数的95.7%,而江南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数尚不到1%。

民国时期,苏北人几乎承包了上海人力车夫的工作 / 上海图书馆

没钱挣,自然也没法培养什么体面的爱好 。嫖妓抽烟过半,饮酒、赌博更是常见消遣时间的方式。

江南的工人截然相反,听音乐、读书、看电影是他们的主要爱好[2]。

就这样,穷,素质差,没文化成为了苏北人的普遍标签。

但苏北人靠自己的努力,早已经慢慢走出了这样的「人设」。

改革开放后,上海进入了城市快速发展期,下只角的苏北棚户区拆迁,最早来到上海的苏北人搬入市区散居,已经听不出来是「刚波宁」了。

民国时期上海闸北区的早市 / 上海图书馆

根据上海社科院在1987年和1991年的两次调查,上海移民第二代没有口音的有63.6%,第三代有75%,到了第四代,口音基本消失,听不出是外地人[7]。

然而,又苦又累的工作总要有人承担,是谁继承了新时代「苏北人」的名号呢?

替苏北承受这一切的是安徽、河南这些人口流出大省。

2019年06月13日,上海闵行浦江万达施工工地,工人们在楼顶工地现场吃午饭。工人们大多是从安徽来的,期待在上海闯出一片天地

从2000年到2010年,来上海的安徽口从2000年的24.72万人迅速增长到了260.53万人,翻了十倍,

河南人也从上海市外来人口的第六位上升到了第三位。

同时,江苏省内经济的发展,让更多苏北人选择留在省内,在上海的苏籍打工仔从24%下降到了16.8%[8]。

来到上海的安徽人,接替了曾经苏北人的苦活累活。

2014年,在上海打拼的农民工,安徽籍接近4成,而江苏籍仅剩下13.6%。

安徽农民工七成为初中和高中学历,大多从事制造业,或者是担任保姆、外卖员、修理工等等[6]。

当今外来民工遭遇的一切几乎与从前的苏北人类似,因职业加深的地域歧视依然存在。

在上海,如果本地人和外来人被平等对待,6%的蓝领外地人可以成为白领,本地人中的白领数量会下降22%[5]。

2005年5月14日,一位民工正躺在上海地铁出口处休息,背后是上海申博的宣传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百年前苏北人的命运依旧在城市边缘反复上演,曾经的苏北棚户区已经成为静安。

新上海移民如今聚集在城市边缘的城中村,刚波宁、安徽佬,日复一日地劳作,等待洗脱贫穷的那天。

参考文献:

[1]蔡亮. (2006). 近代闸北的苏北人:1900-1949.

[2]马俊亚. (2003). 近代江南都市中的苏北人: 地缘矛盾与社会分层. 史学月刊, (1), 95-101.

[3]李裕瑞, & 卞新民. (2008). 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27(2), 113-117.

[4]孙君, & 姚建凤. (2011). 产业转移对江苏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分析——以南北共建产业园为例. 经济地理, 31(3), 432-436.

[5]Meng, X., & Zhang, J. (2001). The two-tier labor market in urban China: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and wage differentials between urban residents and rural migrants in Shanghai.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9(3), 485-504.

[6]上海市人民政府(2015).上海外来人口调查.

[7] 歧视话语背后的族群认同与地域差异:苏北人在上海(2018). 经济观察报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