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知乎的玄学少年,没想到被马龙带了节奏。。。哈哈
简单谈一谈,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技术动作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嘛,马龙的技术体系也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首先,如果你在中国学球,那肯定是从正手练起(突然好想科普下练球之路),但是在被「钦定」为「太子」的时候,也就是11年之前,马龙其实并不是以正手,而是以技术先进著称的,特别是反手!!那个时候马龙的技术体系,可以称作是,台内有控制,正手有相持,反手起板稳定,正反手过渡较快落点变化丰富。他那时候的反手好到什么程度呢,近台上旋球相持以及起下旋球就不谈了,这个是国家队的基本功,他的厉害在于中远台的稳定,具体表现在:
1,中台连续拉稳定, 这依靠于马龙的中台连续拉时腰部动作完整而流畅,学过球的人都晓得,练球的时候怎么都上台,真正打起来,腰部就僵了,比赛的时候腰部运用多一分,稳定性就多十分,这真的是天赋,论稳定性当时能在激烈的比赛中时刻做到这一点的,也就是王皓一人而已。。。(参考视频以及典型案例:2010年直通莫斯科,对阵张继科,1分05秒时候的反手连续拉加变线【科龙大战】【惊心动魄】张继科VS马龙 打满五局 直通莫斯科)
2,远台被动转主动的反手反拉较为稳定, 这是一个非常需要胆量的做法,对于现在而言,国胖队能做到的人不少了,但是在当年,能在比赛中能够较为稳定的发挥者,,也只有马龙和王皓了,原理还是那个原理,展腰迅速,转腰充分,各位球迷其实可以做一做这个拿着球拍让别人扔一个球过来你反拉的实验,,一般人是碰都碰不到球,碰到球的人也感觉腰被别住了,非常难受发不上力,你看就连马琳王皓这样的,他们这样拉的有些时候,腹部就会往前挺,并且有时候会跳起来,就是因为来不及转腰了,发不上力。。。(参考视频以及典型案例:2009年亚锦赛,对阵张继科,1分55秒远台被动防守时反手反拉变被动为主动 2009亚锦赛_ 马龙 vs 张继科 乒乓球比赛视频 剪辑)
至于正手,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那时候他和顶级选手如王励勤王皓相比,对拉起来还是很虚的,并不是很占上风,甚至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力量和旋转上差了点意思,主要还是靠变化,以及头脑,具体表现在:
3,中近台正反手衔接流畅程度极高, 这也是当年他能够在人才济济的国胖队突出重围的原因之一,不多说,其步伐特别是摆速都属于上上乘。。。(参考视频以及典型案例:2011年奥地利公开赛,对阵张继科,这也是球迷心中几乎最精彩的一场科龙公开赛,没记错的话是打到第七局最后马龙13比11险胜,特别注意4分55秒开始的由马龙发动的超长相持,虽然那一分输了,但是堪称经典2011年奥地利公开赛决赛:马龙vs张继科-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4,正手连续性较好但是力量旋转偏弱,杀伤力较弱, 私以为是那时候马龙由于以速度见长,导致击打的成分大于摩擦的成分,顺便说一句,拉球其实就是一个一瞬间打磨结合的过程,一般来说:击打得多,击球时间更早,球速就更快,旋转就更弱,弧线就不明显,稳定性就更差;摩擦得多,击球时间更晚,球速就更慢,旋转就更强,弧线就更明显,稳定性也更强。。。(参考视频以及典型案例:不知道是啥公开赛,,,对阵王励勤,并且罕见爆粗口,这场比赛大家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在王励勤面前,他的正手真的,很缺乏杀伤力。。。马龙VS王励勤-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5,打球善于动脑筋, 专挑对手别扭的位置,堪称横版中的直板,,,(参考视频以及典型案例:2009年英国公开赛,对阵马琳,真是花样多啊,各种,,比如1分03秒的挑球,1分40秒的变线,2分30秒的挑球,2分43秒的翻挑,,,心疼马琳一秒,平时只有他算计别人,还有11年鹿特丹对阵马琳,那一个神奇的偷长球,,大家可以自己找来看看2009英国公开赛_ 马龙 vs 马琳 乒乓球比赛视频 剪辑)
先更新到11年之前,之后马龙的技术体系,,,今晚看看能否再更。。。。。
打完球回来了,,咳咳,继续更
总结一下马龙11年之前(含)的技术特点,我们可以发现马龙最大的技术特点就是,,没有特点。。。有人说他技术全面无明显漏洞,特别稳,但是,那个时候,这是国家队的基本要求,没有达到这一点,你是根本进入不了一队的。换个说法,你马龙不是什么都行吗?这也意味着,你什么也不突出,非常平庸,每门功课都是八十分,的确是666,但是在大赛要赛中,是很难淋漓尽致地发挥出自身水平的,那么,往往这个时候,就是针尖对麦芒,我用我的90分绝活怼你就行了。那么总结一下,11年之前,论正手,拉不过王励勤;论反手,怼不过王皓;论发抢,你玩。不过马琳(不过一码归一码,马龙打马琳确实有点上风,不过半决赛一般碰到的都是王皓。。。);特别特别是王皓,这个尤其要说一下,为什么马龙在关键比赛折戟王皓多次,就是因为,不论是台内起板还是反手相持还是正手对拉,都是下风球,论节奏变化来说,王皓作为一个直板正反手转换又是天然的快,所以,这歌结果也是历史的必然,也容不得你侥幸。13年的巴黎世乒赛,真的是难以想象当时马龙的心理阴影,怎么熬过来的,这心情就相当于打dota2,普通匹配连胜,天梯连输一样,简直b了狗。。。。。
11年之后,特别是11年到15年之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最为明显的就是两点: 1,反手体系的成熟;2,改大球。 第一点主要归功于王皓张继科,发扬光大了台内拧技术,特别是张继科备受推崇的「霸王拧」技术,尤其是正手位拧,突然性特别强,速度特别快,所以特别不要脸。。这个时候马龙的反手技术已经开始落后了,最为明显的就是反手斜线这一条线在对阵张继科的时候是基本上守不住了,但是可能是历史的惯性,其实慢慢地特别是王励勤他们退役后,人们渐渐发现,马龙开始成为了正手位对拉最强的选手,到底怎么加强正手?具体来说,也是两点:
1,加强主动变线的能力,比赛时势均力敌或者劣势的时候,主动变线。 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选择!相当的厉害,开辟了新的思路!一般的运动员,拉不赢,就说明力量旋转不足嘛,继续练,但是马龙不,,,在经历过各种被王皓拉穿的事实后,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在对拉这一项,确实不是统治者,但是我变个线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自身的反应和摆速是一流的,我以主动打被动,再强的正手都能被我压着打。(参考视频以及典型案例:2014年镇江直通东京,对阵许昕,这个许同学最喜欢的就是给你起板我反拉,他的意思大概就是,我这个人从来不看别人正手好不好,反正都没我好--,马龙也不例外,所以可以看出他在对阵许昕的时候,基本上都在变换落点,经常就是打到许昕的反手,打到许昕的中台,打到许昕的正手,最后一板又回到许昕的反手,充分调动对方直板的跑动,实现调正手压反手的目的,特别注意1分28秒局点的时候,强行穿直线,让等着反拉的许昕一脸懵逼。。。【超清去台标】许昕对轰马龙 直通东京中最精彩的比赛之一)
2,加强正手拉球的旋转 ,这个也涉及到比较专业的内容了,那就是正手拉球挥拍的轨迹问题。热心球迷可以注意到,马龙11年之前的时候,正反手拉球小臂非常舒展,我们只看正手的话,他的挥拍轨迹是一个切线运动,也就是一个直线运动,它大体上会在击球那一瞬间,沿着那个时候的球的切线方向挥拍。那么如果我们看拍头的朝向(拍柄的反方向就是拍头),在击球动作结束后,拍头是朝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