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预警: 本篇文章是作者身为一名医生,在综合了多本专业书籍、60多篇相关文献和几乎所有知乎相关热门答案的基础上,花2周时间整理出来的干货分享,全文4000+字,带你搞懂各类美白方法的底层逻辑,从此学会科学美白。
内容提示: 文章逻辑顺序依次为黑色素合成的原理→减少黑色素合成的原理→清除已有黑色素的原理→美白该从何入手(最重要的部分)。
一、我们的皮肤为什么会显黑,黑色素是怎么合成的呢?
在皮肤底层分布着一个个 「黑色素工厂」 (黑色素细胞),在这些「工厂」中,以酪氨酸为底料合成黑色素。黑色素合成后封装成一颗颗黑色素小体,通过「工厂」的传送带(细胞树突)运向多个 「黑色素消费者」 ——角质细胞。
这些角质细胞购买黑色素是为了放在细胞核周围,抵御外界伤害。他们在买到黑色素之后,便喜滋滋地随着新陈代谢往皮肤表层挪动,最终从人体脱落。
二、什么情况会导致黑色素合成增多、皮肤变黑呢?
前面讲了,角质细胞「购买」黑色素是为了抵御外界伤害。那么 当角质细胞感到一丁点伤害的时候,它就会受到惊吓,然后疯狂跟厂家下单。「黑色素工厂」接到订单后立即开始加班加点生产黑色素,我们的皮肤就因此变黑了。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情况会导致「黑色素的消费者」——角质细胞受到损伤或者惊吓呢?
① 紫外线 会损伤皮肤细胞的内部结构,尤其是对细胞来说非常重要的核酸;
②痘痘等病菌感染造成的 炎症 ,会导致皮肤细胞受到损伤;
③烧伤、烫伤、擦伤、化学腐蚀等 外伤 ,或者反复 摩擦 ,都会导致皮肤细胞损伤;
补充一点, 雌激素、孕激素 也会导致黑色素合成增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妇女怀孕、哺乳之后,面部色斑的问题就随之而来,但遗憾的是具体机制目前还没有科学结论。
三、言归正传,美白的方法到底有哪些?
经过前面的铺垫,我们不难看出,要减少皮肤的黑色素,不外乎有三种途径: ①减少黑色素的合成;②阻碍黑色素的转运;③加快黑色素的代谢 。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每一种途径都具体有哪些方法可以实现:
①减少黑色素合成: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减少黑色素的「订单量」,通过保护我们的皮肤细胞免受伤害(最常见的就是防晒),让它们少给「黑色素工厂」下单。第二种方法就是让「黑色素工厂」直接瘫痪,即使有「订单」也生产不出来。
这里我们主要聊聊第二种方法,以及这种方法中的最关键物质—— 酪氨酸酶 ,这玩意儿可以把它理解为黑色素生产线上的「工头」。如果工头哪天不工作了,黑色素生产线就只能停摆。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成分可以让这个「工头」走开,一边玩泥巴去,比如 氢醌、壬二酸、熊果苷、曲酸、间苯二酚、还有其他一众植物提取液等等 。
此外,黑色素合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反应,它好不容易氧化好了,加点 抗氧化剂 ,就能让它一夜回到解放前。唉,这招儿夺笋呐……心疼「工头」哥哥三秒。那,谁能干这「缺德事儿」呢?答案就是大家都熟悉的 维C和其他一众抗氧化剂,比如维E、谷胱甘肽、维A醇等等 。
不管是「把工头拉开」——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剂,还是「给工头捣乱」——抗氧化剂,这些成分都可以添加到护肤品、化妆品中,达到美白的效果。
②阻碍黑色素的转运——大名鼎鼎「烟酰胺」
烟酰胺现在已经俨然成为美白界的扛把子+当红炸子鸡 ,不含烟酰胺的都不好意思管自己叫美白产品了。
早在1974年,一个英国人将烟酰胺用在了防晒霜中,意外达到了美白的效果。后来,国际巨头宝洁公司在实验室里几经折腾,才最终发现烟酰胺的美白机制居然是——不让组装好的黑色素「出厂」,即阻碍黑色素的转运。这样一来,「黑色素消费者」——角质细胞买不到黑色素,皮肤自然就变白了。
后来,在宝洁的带领下,一众化妆品公司共同把烟酰胺捧成了美白界当红炸子鸡。 但烟酰胺这玩意儿有一个BUG,就是它居然还能生发! 在日本,有的生发产品里面主要成分就是烟酰胺,只不过跟米诺地尔相比,烟酰胺的生发作用还是要弱很多。所以,在使用含烟酰胺的美白产品的时候,要记得关注一下自己的毛毛是不是变多了。
③清除已有黑色素
皮肤之所以变黑,是因为 「黑色素工厂」生产了黑色素,更是因为角质细胞「购买」了黑色素。那么我们直接干掉储存有黑色素的角质细胞不就行了吗?可以的哥, 外用去角质产品了解一下?
①刷酸: 水杨酸、果酸——高浓度的去医院用,低浓度(低于6%的果酸、低于2%的水杨酸)的在家用。
②外用去角质药物: 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尿素软膏。
③磨砂膏: 搓呀搓、搓呀搓,死皮都走开~~
有人可能要问了,皮肤比较薄的人,除了去角质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有的有的,大佬请坐, 光子嫩肤和激光美白 了解一下?
我在前面讲光子嫩肤那一期文章中提过:光子,学名叫强脉冲光,可以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把黑色素小体「烧成灰烬」,然后通过机体自身代谢掉。
那么激光作为光子的「爸爸」,实力更强,价格也更贵,在去除黑色素方面绝对专业,目前常见的有调Q激光、皮秒、超皮秒等。
另外补充一句,超皮秒带个「超」字,但其实跟皮秒相比也就半斤八两,类似于宝马和奔驰,谁也不服谁,但它们都是调Q激光的升级版,是目前去除黑色素效果最好的激光。
四、听你扯了这么多,全都是在讲道理,老娘只想问有没有美白产品推荐!
哈哈哈,不好意思,本期纯知识干货,没有产品推荐哈。
五、爱听道理的小伙伴继续往下看,我们聊聊美白产品的选购思路
首先,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美白产品禁用成分有汞、铅、砷、氢醌和苯酚。另外,含熊果苷、曲酸的也要慎重选用。理由如下:
作为「黄褐斑克星」的美白成分—— 氢醌 ,曾经在体外细胞实验中翻了车。实验表明,在一定浓度下,它可致黑色素细胞变性、死亡。另外,细胞遗传毒性实验表明,氢醌能在体外诱发姐妹染色体互换、染色体畸变和损失,并增加丝状分裂的染色体基因交换的频率。虽然都是体外试验,对人体的危害并未实锤,但氢醌这个原美白界扛把子算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 年版) 明确规定在祛斑类化妆品中禁止使用氢醌。
熊果苷 ——90年代独领风骚的美白剂。与氢醌在结构上有近似性,已有研究表明α-熊果苷>2%时会破坏细胞膜,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与氢醌相比,熊果苷的细胞毒性明显更小。其同分异构体β-熊果苷多为人工合成,底料之一为氢醌,不可避免会有氢醌残留,因此可能带来一定的安全性问题。
曲酸 最初是在酿酒过程中的发酵产物中被发现的。将曲酸添加到化妆品中作为美白成分是 90 年代初期由日本人首创。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认为曲酸具有一定的致癌性,2003 年日本官方已禁止将曲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禁止进口和再生产含有曲酸的化妆品。曲酸这个美白成分,可以说是兴于日本,亡于日本。
其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选购美白产品要考虑自己的肤质,比如,敏感肌就少用含有去角质成分或者刺激性强的美白产品,最好是暂时不用美白产品,因为多往脸上涂一种成分,对敏感肌来说就多一分风险和不确定性。
如果一定要用,可以选用一些温和的、含有舒敏成分的美白产品,在某宝上直接搜「舒敏+美白」,就有很多。脸上皮糙肉厚一点的同学,可以用一些含水杨酸、果酸成分的美白护肤品。
然后,选购美白产品一定要挑靠谱的牌子和靠谱的商家。 道理很简单,从概率上讲,大牌子投入的营销成本多,销量大,质量如果被曝出有问题自然损失也大,而小厂家的违法成本显然要低很多,大不了可以换个名字再做。这里倒不是说一定要追求什么国际大牌,或者越贵越好,只是建议大家买那种普通人听都没听过的小众美白产品时,或者跟朋友圈的微商下单时,要多留个心眼。别钱也花了,最后给自己买个教训。
最后,大家可能还想问,到底哪种美白成分是效果最好的?
可以明确地说,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即使是同一种美白产品,它的效果也会受浓度的影响,受稳定性的影响,受配方促渗能力的影响,受你脸皮厚度的影响,受你使用方式的影响……也可以使用反推法来证明,如果真的存在这么一种效果最好的美白成分,那么它一定会占据所有的美白市场,毕竟目前市面上的美白成分都是普通人能消费的起的,尤其是烟酰胺,原料成本几乎是白菜价。
所以建议大家不要纠结哪种美白成分最有效。 在安全的前提下,只要你买的产品真的含有美白成分,而且浓度够就行了。最关键的还是要长期坚持使用,并且注意防晒。
附表一:
附表二:
番外篇:
整篇文章读下来,张口闭口都是黑色素,但其实皮肤变黑并不全是黑色素的锅,我们血液里面的一些代谢产物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也会让皮肤看起来发黄、甚至发黑。
比如 胡萝卜素摄入过多 ,暂时超出肝肾的代谢能力,会让皮肤发黄,但只要停止摄入,过几天就会恢复正常。所以,如果对美白有执念的同学,要尽量少吃含胡萝卜素多的食物。
除此之外,肝肾功能障碍会导致体内毒性代谢产物无法排出,同样也会引起皮肤色沉。所以, 要保护好我们的肝肾,不要长期熬夜,只有健康的饮食和作息才是好皮肤最坚实的基础。
总结篇:
啰里吧嗦讲了一大堆道理,能不能用一张图总结一下,想要美白皮肤必须做到哪些?
写在文末:
一白遮百丑,这句话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虽然说肤色取决于遗传,但是好在爸妈给我们留下了一定的操作空间,让我们可以在后天通过科学美白掰回一局。希望读完本篇文章的小伙伴能够收获一些有用的知识,在变白变美的道路上一路畅通,平稳前行。
【部分参考文献】
[1]张红燕,王鹏,郭若曦,张晗,张蕾.化妆品美白功效人体评价试验方法[J].日用化学品科学,2021,44(11):52-54+56.
[2]王领,陈慧,张守文.祛斑美白类化妆品风险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化妆品,2021(11):122-127.
[3]张建友,方艳燕,吴晓琴,张英.天然活性美白化妆品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精细化工,2008(01):72-76.
[4]王白强,曾晓军.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研究及皮肤美白化妆品的研制[J].福建轻纺,2002(07):1-6.
[5]贾爱群,孙洋,王建新.美白剂的发展现状及其黑色素抑制机理的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2001(01):41-44.
[6]江志洁,朱育新,吴奇英,张凤翔.黑色素形成机理的新概念及复合美白剂的应用[J].日用化学品科学,1998(04):3-5.
[7]杨跃飞.曲酸及其衍生物在美白化妆品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1995(01):28-32.
[8]Couteau C, Coiffard L. Overview of skin whitening agents: Drugs and cosmetic products[J]. Cosmetics, 2016, 3(3): 27.
[9]Lin J W, Chiang H M, Lin Y C, et al. Natural products with skin-whitening effects[J]. 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2008, 16(2).
作者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基于专业知识的用心制作,如果觉得内容对您有帮助的话,可以点赞关注一下,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