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学校园里做心理辅导,我批评过医院的精神科,但我并不否定药物治疗的作用。药物有严格临床试验来测试它的有效性,科学都不相信的话,还能相信什么?
目前从我工作转介学生的情况看来,大部分转介的学生体验是不良的。 这并不是因为药物治疗无效,而是药物治疗带来获益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其他损耗,而且损耗常常要大过于获益,这点在未成年人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为什么?因为未 成年人还严重依赖于父母,他们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常常有明显的环境性的因素。
我们这边最权威的精神卫生中心预约非常困难,而且离我们这里路途上也有一定距离。在我们这种农村地方,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外来务工人员不少,家境贫困的也不在少数,他们光是预约医院的心理科或精神科,并定期来往接送看门诊做咨询对他们的生活会造成很大的损耗,当家长失去耐心,情绪不佳的时候,常常就会控制不住把这个情绪转嫁到了孩子的身上。
学校里的未成年人一天的学习时长是非常长的,这点我想国人都知道。现在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虽然比以前小了很多,但是 学生并没有多少空间去缓冲这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只要有副作用,几乎难以避免的会影响到学习,他们不像成年人多少有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一个50多人的教室里,晚上住在一个只有一个卫生间的8人宿舍里,每个课间即便不拖课也只有10分钟的时间,严格一点的学校中午下午下课自由活动的时间也仅仅只够吃饭而已。有一点点副作用都会让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节奏受到打扰。学习受到打扰很多学生本人就接受不了,有时候是家长接受不了,有时候是不知情的老师会对其批评,这一些来自外界环境的困扰给患者带来更大的损失,反而使病症迁延不愈,甚至愈加严重。
部分医院精神科确实有存在不正规、不科学的治疗 。我们这种小地方,不像北上广深那么发达,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我经过学生转述,他们有些到了医院确实有存在做了5分钟10分钟问诊就直接开药的情况,这种做法也不能说错,因为精神科的医生一早上要接待数十名病患,同时他们根据量表的信息以及简单问诊的信息就开药,只能说做得不那么规范,不那么到位,所以还真不能说他们做错了,但是他们不知道或者没有时间去考虑来访的未成年人患者和家长对药物是一无所知,甚至是充满误解的,而这一切都会导致用药的依从性差、给自己贴负面标签、对药物不切实际的期望等一系列的新问题。还有的学生告诉我,他们去了医院,结果医生告诉他可以给他做心理治疗,不过每次收费要800元,这明显不是医院内部提供的心理治疗,不然价格不会这么昂贵,据我所知我们这个地方最好的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应该是200元一次,便宜一点差不多100元一次。这800元应该是转介到外面自己的咨询机构去做咨询。有些家庭贫困的家庭也不了解咨询是长期的事情,结果在咨询了几次,发现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毫无效果,不得不因为经济压力而停掉心理咨询,白白花了许多冤枉钱,也让家长和学生都感到更加的绝望,觉得自己求助无门,无药可救。
所以要真正帮助到一个有精神障碍的人,特别是未成年人患者,不是简单的依靠药物治疗就能治疗好,作为治疗的主要实施部门, 精神科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为病人提供整合的心身医学服务,为病人提供更系统、人道、精致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