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读研三年与工作三年的人有哪些差距?

2015-07-07知识

我觉得读研能真的拉开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念研究生,会给你一个提升自己层次的可能。

和更优秀的人为伍,去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如果有条件,请一定珍惜时光选择去读研。

我和高中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比例子。

我高中坐我前排的人外号叫兔子,高中两个人一起傻呵呵的干了很多蠢事。他是我高中最好的朋友,我两的友谊从高中走到大学走到现在。我们两高中成绩差不多,家庭环境也差不多,他家比我家富裕一点,他和我都喜欢历史,没事就相互讨论历史问题,一起去买过期的看天下杂志。

高考砰一下,他比我高了整整20分。

高一分就能高出几十人,他比我高了好几百名呀!

兔子去了中国政法大学,学了法律。

我去大连海事大学,一个普通的211。

大学四年时间里,我们一起去旅游,我翘课去北京玩,在昌平他的宿舍里蹭吃蹭住,在罗翔老师还没在网上火起来的时候,我就听过他的刑法课,讲真,真的比我大学的老师甩出好几条街。但是大学的时候依然没觉得我们有啥太多差别。

他搞项目,写论文,他玩的也好,成绩还好,最后他拿了江平奖学金,还保了本校的研。

我就搞社团,参加辩论赛,也大创拿过奖,反正我就没好好学习,疯玩去了,成绩也是中下我也不在意。最后拖拖拉拉考了好几次,我才考上了一个小公务员。

我在小地方当一个小公务员三年,

他在中国政法大学读研三年。

三年后我参加遴选选调,终于考回了市里;他硕士毕业入职著名大央企。

三年的时间,我也工作很努力,他也很努力读书。

但是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大。大到,我们以后可能都不是一个阶层的。

最让我感慨的事情,发生在2019年

这一年,他对象的本科室友在大连结婚,我开着我的小破车去机场接他们,顺便带他们参观一下大连。

那天我开车送他们去酒店现场,我坐在女方席上,听兔子讲这对新人是高中学霸,又恋爱结婚。

新郎,北大本科,清华五道口硕士,然后在私募基金上班

新娘,北师大本科,人大硕士,也是大所律师

然后都在北京奋斗

这。。。。。。

雷的我外焦里嫩的,想当初,我在县城里的时候参加同事婚礼,那我们这个小圈子也就是公务员找个老师呗,大家觉得,哇,真般配,以后小日子绝了。后来回到市里了,感觉自己格局高了,再参加同事婚礼,也就是公务员跟银行职员、老师、医生,都觉得是棒棒的。再看看同事,什么海事的硕士、理工大学的硕士已经很不错了,女方要来个不知名海归硕士呗,就觉得郎才女貌,学历相当。

再看看我高中同学兔子,北京有房,国外有房,大央企上班,年薪30+,出入五星级酒店,什么南航明珠卡会员。他对象,本科北师大,硕士中国政法,国家部委公务员。我那天去机场接他们,发了条盆友圈,恭迎陈总和部委领导莅临大连指导工作,就连一贯高冷的处长都主动给我发微信,问我哪个部委领导来了?周一上班的时候还特意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和我同学熟不熟,能不能介绍一下。。。

再看看我,一个小公务员,仅此而已,再看看人家,什么是普通学校和名校的差距?!

这就是读研和没读研的差距!

看人家从事的领域,所在的层次就知道了,孰高孰低,什么是差距。

当然最让我感觉到差距的,是和他们对话。

我无意中问一句,你们本科室友难道都读研了呀?

他对象反而首先说:对呀,都读研了,难道有不读研的吗?

我想了想我大学寝室四个人,emmm,我们没一个读研的。

再想想我们班,好像就几个女生读研了。。。并且,她们发展比没读研的女生更要强不少。

兔子同学的大学室友只有一个本科毕业考了北京市公务员,剩下都读研了,他对象的寝室也基本上是这个样子。越是好学校,读研、出国的就越多。毕业以后发展的,基本上也就越好。

所以你知道工作和读研的区别了吧?

那就是平凡和优秀的区别。

本来我也是个考研党。

讲讲我考研,为啥失败吧。给大家讲讲反例,警钟长鸣。

本来我和基友一起考研的,对于考研究生,我们就这样糟蹋了自己:大四上学期学校最后的课程结束了,等毕业生信息采集完,除了留下来考研的,别的都回家了。我和两个基友干脆一起住进了一个宿舍,开始了考研前最后的两个月生活,可是有一天基友说有个游戏,叫文明(野蛮)5,非常不错,我们玩玩吧?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某天基友A说,我们复习吧,我却说,再打一局,干这个天神级别的电脑再说,于是白天我们沉迷在文明的世界里,晚上无聊的看豆瓣,什么电影评分高,我们就下载什么看。一天又一天,那是考研的最后时刻。我和基友都放弃治疗了,基友A其实准备的比我好,而我是觉得自己国考自我感觉不错,天真的以为妥妥的,不考研了,我也能考上公务员。我现在都觉得是我把基友A拉下水的,就算最后的成绩出来,他离人民大学也就差那么一点点。基友B更是天天看韩国综艺,北方冬天冷,他根本不出门,我和基友A天天给他打包食堂盒饭带回。

最后,我们谁都没考上研究生。

校招早就结束了,我们都没投过一份简历,二月份人大出了成绩了,狠狠打了我一个耳光,虽然我知道肯定考不上了,可是还是很难受,然后就在家准备公务员考试,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难受 的时候,读大学的时候,是全家族的骄傲,大家都很高兴,可是大四,别人都会问我父母,儿子是上班?出国还是读研了?父母惆怅,羞于对别人提起我,对我又是无可奈何,对我也没有好脸色,总是说几句抱怨的话,说我怎么这么没用;我自己也是非常压抑,我不想啃老,可是现在还能干什么?那些考了二本的同学,考上了研究生,不少是名校的,那些不如我的同学都签了工作,有些还蛮体面,那些比我好的,也去了更好的地方,仿佛就只有我,就像被抛弃了一样,什么都没有,一种没有未来的感觉。

南方的小城市没有暖气,我冷的缩手缩脚,不断哈气暖手,一遍又一遍的做行测申论题,真题做了好几遍了,可是分数就是提不高,申论的材料看到吐,到最后都不想看了。再后来,参加了这辈子最后一次省考。真的很感谢父母对我的严厉,如果没有他们的严厉,我也不能改变浑浑噩噩的状态,大学四年我都玩去了,没有好好学习。在毕业后饱尝人间的辛酸,最后终究能考上。

那次省考,我为了求稳,报名了一个三线城市的区直机关,上班一年多后,我平静了不少,偶尔又让我想到了2013年,那颠沛流离、四次奔波、苦痛折磨的一年。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也算是百般呵护,父母给了我,他们最好的,让我没吃过什么苦,可能仅有的两次挫折就是高考和恋爱,可是大四那年让我吃了不少苦,让我知道了我再也不是一个孩子。

2015年,上班也就刚刚两年的我,也是在单位遇到了一些糟心的事情,我又动了想考研的冲动,觉得单位层次太差,领导也不咋地。于是我又偷偷的报名了考研,这次,我没有把学校定的那么好,人民大学,再见了,我知道我肯定考不上,我就想考西南政法。结果,那年上班出差特别多,又赶上去借调到省里干活,也就是在省里的平台工作,让我知道要去大一点的地方上班,你的层次也不一样。

2015年考研,我又失败了,工作忙也是借口,其实我也是上班后,再也找不到那种学习的劲头才是真的。所以,香樟哥 真的在这里苦口婆心的劝各位考生,珍惜学校的机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争取在校期间好好学习,一次性考上研究生,一战不行,就二战,像我一样边工作边考研,那压力太大了,并且容易懈怠,最后肯定是考不上研究生的。

但是想离开小地方,去更好的平台,这个念头就像一个种子,在我心里发了芽。

2016年,当我满了三年以上工龄后,我下班推掉所有和同事的应酬,一心一意准备公务员遴选。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考回了副省级城市的单位。

今天,坐在这里,看着这个问题。

我想起了我的大学时光。

我百感交集,真的觉得自己的大学被狗吃了。

如果我能好好的合理规划自己。那我肯定能考上研究生。

如果考上了研究生,生活真的会和现在不一样。

还记得和我一起打游戏的基友A和看剧的基友B吗?

基友A后来上船了,在船上吃了一年苦,觉得人不能一辈子在海上漂着,他努力工作,攒钱,锻炼英语,后来又干了一年,攒了点钱,就离开了航运业,去英国念了个硕士,回来考了他家省会的政策性银行,找了个本地女孩子,幸福的结婚生子;看剧的基友B,选择了回家二战,在他爸妈严厉的督促下,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拿出了高三的气魄准备了一年,第二年顺利考入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又考了南京市的公务员,现在一年拿着20多万的年薪,硕士期间认识了一个来自千岛湖的浙江妹子,妹子也是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妹子毕业后进了南京的一所中学。两个人去年也喜结连理,在南京买房买车,一个公务员一个教师,妥妥的中产阶级生活。

去年基友B结婚,我和A都去南京给他当伴郎,晚上我们三个在一起畅谈人生,都对当年在海事的混账事感慨不已。

我的感慨尤其多,他们都读了研究生,发展情况都比我要好多了。起码一点,他们因为读研,去的单位的层次都不错,再看看那些本科就出来工作和读研再出来工作的同学,明显就是读研的同学层次和单位要高不少。

如果有可能,还是要去考个研究生啊。

有考研想法的孩子,如果你真的想改变命运,考研是一条路。并且请你坚信下去。

你如果想选择平凡,那你就不考研,你也许会成功,也有可能优秀,但是如果你读研,去了层次更好的地方,你变成优秀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强。

什么样的人会纯粹?什么样的人会崇高?什么样的人会变得更优秀?

那结论其实很简单,那便是与这些优秀的人为伍,你也会变得优秀,变得崇高,变得纯粹。

考研最重要的是不外乎就是两个

第一,认清自己的实力与目标,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学校。西部地区的分数线还要低呢,如果实力真的不够,那就选择一些B区的学校呗,又不是啥丢人的事。

第二,一定要坚持住,好好复习,制定完备的计划,英语早一点开始,该背单词背单词,该报班报班。踏踏实实的复习,总不会有错的。

很多人考研没考上,不外乎两个原因, 一个是考了实力超过了自己的学校,另一个就是,没有坚持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