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文学世界地理,容易冻出冷知识来。
比如,为什么欧洲那么多大城市,只有俩叫「丹」,偏巧还都在荷兰?
阿姆斯特丹。鹿特丹。
唉,中文翻译把地名的原义活埋了。在荷兰语或英语里,人家叫:Amsterdam,Rotterdam。
瞧,都有 Dam 。
Dam 就是「水坝」呀!
阿姆斯特丹是阿姆斯特尔河(Amstel)的水坝。鹿特丹是鹿特河(Rotte)的水坝。
这两颗「丹」,其实就是「阿姆斯特坝」和「鹿特坝」。就这么简单粗暴。
(对了,知道阿姆斯特尔河的英文拼法,在喝某荷兰啤酒的时候有助于吹牛。)
用坝当城市名并不多见。中国一二三四线城市里一个坝都没有。
像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这样的百万人口以上的欧洲大城市用坝来命名,是不是有点夸张?
不夸张:如果没有坝控制海水和河水,这俩城市就都没了。
阿姆斯特丹平均海拔在海平面下2米,连机场都在海平面以下3米多。鹿特丹90%的面积在海平面以下。
不光这俩城市,整个荷兰海拔都很低。
世界各国的平均海拔840米,大约是迪拜塔尖的高度。
中国因为有青藏高原帮忙拉分,平均1840米;美国这块大饼摊得比较平,平均750米。
而荷兰很 Low,平均海拔才30米。
这到底有多 Low?
全世界150多个有数据的国家按平均海拔从低到高大排队,荷兰排第四。
前三名是马尔代夫、新加坡和卡塔尔。
「荷兰很低」这件事,如果看英文国名,也不算冷知识。
荷兰学名叫尼德兰(Netherlands)。Nether- 本来就是低洼、低下的意思。Netherlands 这名字特别有自知之明,就是「低洼的国度」,被人戏称「欧洲的下水道」。本来如果凑合翻译成尼德兰还算保留点线索。可惜,连这个名字都没叫响:长期以来尼德兰被大家用本土12个省中2个省的名字以偏概全地称为「荷兰」。这就好像管美国叫卡罗莱纳一样。
结果,对于只用中文学地理的孩子们,「荷兰很低」这个常识被生生冻成冷知识了。
地势低洼,本来是个挑战。但荷兰人却因此练出了一些绝活。
海平面上升淹没大城市这种未来灾难片的情节,荷兰早就经历过了。
1953年北海大洪水,荷兰左下角的泽兰省(Zeeland)堤坝决口67处,1800多人遇难。
别说你没听说过泽兰省:「新西兰」就是「新的泽兰省」。荷兰探险家发现澳大利亚旁边这个大岛之后,荷兰制图师用拉丁文标为「 Nova Zeelandia 」,怀念的就是这个泽兰省。
下图蓝色斜线的面积都是被洪水淹没的陆地。
面对天生的地理劣势,荷兰人想出很多奇葩的手段来治水:
荷兰这些绝活现在越来越亮眼。那些在气候预测中即将被淹没的城市,比如雅加达、胡志明市、纽约、新奥尔良,纷纷派人来向荷兰取经。
的确,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讲,荷兰就是一个缩微的地球。如果荷兰能解决水的问题,全世界就有信心应对不断上升的海平面。
如果查原文,荷兰地名地理的这些特点,本来都不算冷知识。
就好像用中文说:「下洼子有个东坝和西坝。下洼子人治水有一套。」
多么顺利成章的常识啊!
参考资料:
Questioning the 'Dutch Solution'
https:// en.wikipedia.org/wiki/L ist_of_countries_by_average_elevation
https://www. nytimes.com/interactive /2017/06/15/world/europe/climate-change-rotterdam.html
https:// en.wikipedia.org/wiki/L ist_of_countries_by_average_ele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