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为什么说「守江必守淮」?

2014-03-03知识

拿三国时代的合肥举例:

自古南方自长江一线水路北上的只有三条路。

广陵的中渎水道;中间合肥水道;荆州的汉水淯水道。

咱们挨个来看一下,先看中渎水道。

当时的苏北地区也就是广陵郡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辖区内丘陵地貌太多了。

不仅丘陵多,而且水网密布,三国时代当时还有各种各样的沼泽密布其中,属于地广人稀的陆军噩梦。

在广陵郡中,有一条中渎水道,理论上是可以自长江进入淮河的, 但是航道比较浅,动不动就淤塞了。

然后吧, 当地的人口又少,很难找到足够的民工把河通开。

而且,人家只要堵在你出淮河的口上,就把你轻松堵死了,你连泗水都进不去。

无论南北哪个政权,这条水路都是最次之选。

后来曹丕为了收臧霸等泰山系的兵权找茬打孙权, 让青徐地区配合,就近走了这条道,结果半道上就堵了。

再看荆州的汉水淯水线。

这条水路,在物流方便程度和沿途百姓密度上看均是优选,但是,淯水到了宛城就到头了。

如果你想进中原,就得腿儿着走上三百里了。

你不仅粮食得找大规模的民夫后勤去运,还得舍弃你南方最优势的水军。

冲这就得活活吓死我大东吴将士们!

这条水路倒是北方政权非常好的一个选择。

因为南阳盆地富裕,大军进入南阳后可以就近解决人力物力,顺汉水入长江也极大的减轻了物流压力。

也正因此,襄阳这个横断南北的关键点才会对南方政权的生死存亡如此重要。

所以,上面两条路一排除, 最后的这条合肥水道,也就成为南方政权入中原的唯一通道了。

合肥这个名字的原因,最早是因为施水和肥水在夏天河水暴涨时会汇聚于此处。

后来人工开挖了运河,肥水施水合流了,学名叫做「巢肥运河」,咱为了易记还是叫「合肥水道」吧。

合肥水道对于北方和南方而言均是生死水道。

不仅航道靠谱不堵,可以方便大规模的兵力物资投放,而且位置极其关键。

如果南方掌握这条水道并控制了寿春,就能横跨整条淮河然后驾着战船到中原各地自驾游。

你堵都堵不死!

孙策在官渡之战时为啥隔着上千里敢计划去抢献帝呢?

因为顺着合肥水道走淮河颍水就能一路水路插到许昌!

这条水道不仅仅对北方极其重要,对南方同样重要。

因为一旦北军打破了濡须口,获得了长江的入江口,中原庞大体量的兵力财力就将源源不断的登陆江东!

与此同时,完成对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分割!

比如说官渡时期孙策如果不死,不仅官渡之战结果未可知,即便曹操官渡胜利,后面也很难集中精力去略定河北。

因为整个淮河一线将再无宁日!整个豫州、徐州将投入大量的兵力去严阵以待小霸王隔三差五的武装自驾游!

孙策一死,刘馥的刺史守国门,将阵线钉在了合肥,意味着不仅牢牢地锁死了江东政权的北上之路,还给中原政权南下江东留下了一个最可靠的桥头堡。

从此以后,曹魏政权只需要在合肥布防,就能将整个江东地区憋在长江内。

合肥的意义还不仅仅在国防层面上。

它更是国力的放大器!

只要合肥在手中,整个淮河以北就全都是安全生产区!

江东就算再富裕,它本质上也是在用江东一隅来对抗整个中原大平原的财富之躯。

只要中原统一并且缓过劲儿来,冀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这五大平原的国家机器一开启,江东政权的消亡就只是时间问题。

自古守江必守淮,除了江淮间的层层水网可以给北方政权的推进进行层层阻击外,背后的底层原因也是秦并天下中最常说的那四个字,国力问题。

如果南方政权拥有淮河,那么豫州、徐州就将变成南北对峙的重要缓冲区,双方互抢人口,隔三差五武装抢劫,谁也没办法安心生产。

北方不仅挣钱的渠道减少了一大块,而且处处布防的花销也因此大大增加。

此消彼长,北方政权的优势将不再悬殊明显。

如果说淮河如果被北方攥在北方手中,意味着它极大地压缩了你的国防成本,并解放了大片的优良土地。

合肥与寿春,某种意义上,无论对于北方还是南方,都是生死存亡的函谷关!

回到题目,为啥守江必守淮有两个关键点。

1、江淮水网可以层层阻击北方政权。

2、守住淮河意味着豫州、徐州变成战略缓冲区,极大削弱了北方国力,从而延长了南方政权的存续时间。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渤海小吏的封建脉络百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