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动物遇到恶劣天气不会失温吗?

2021-11-22知识

取决于动物生活的环境和体型,体型越小的动物越容易失温。哺乳动物的低体温症和人相似,会表现出颤抖、无精打采、嗜睡、肌肉僵硬、低血压、呼吸浅等典型症状。

陆生动物的热量流失有四种基本机制:

  • 热量从体表传给流经动物的空气;
  • 热量从动物体表传给直接接触的土石、冰雪等;
  • 动物发出红外线而散失热量;
  • 动物皮肤表面或呼吸道中的水分带着热量散入空气中。
  • 在形状相似时,动物的体型越大,单位体重的散热越慢。非洲草原上的大象被夜间下雨淋湿并不会失温,同一片草原上的小型啮齿类被夜间下雨淋湿毛皮之后若不赶快找个掩蔽并抖掉身上的水,就很可能死于失温——老鼠等啮齿类能很好地游泳,从水里出来后失温的风险比直接被水淹死更大。

    对猫狗来说,身体核心温度降至 34.4 摄氏度以下就会影响体温调节机制,让动物停止颤抖,外周血管扩张、身体产热减少、下丘脑对体温过低的反应紊乱,造成进一步失温;身体核心温度降到 31.1 摄氏度以下会导致神经系统停止调节体温,动物有概率死于心脏骤停;身体核心温度降到 28 摄氏度以下会让心脏骤停概率明显上升。

    暴风雪之类伴有低气温的恶劣天气可以杀死大部分没有掩蔽的陆生小型动物。

    生活在水中、地下、宿主体内的动物在这方面比生活在地表的动物安全,水、土石、宿主的身体可以大大延缓热量的散失,并物理阻挡多种恶劣天气。

    人相关的可以参照: